第2章殿上
天启城中,晨光初破晓,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
百官提前到达太和殿外,手持笏板,相互作揖问候,然后按照文武品级和职位大体排列,依次等待帝王宣召入殿。
“看,今日早朝白王,赤王还有永安王都来了。”
“是啊!
自从朝中议储风波起,白王、赤王和永安王就接连告假。”
“不想,今日早朝三位竟然都来了,今日早朝怕是不太平啊!”
“是啊!”
百官队列中时不时传一些小声碎语和一些自以为很是隐晦的打量,但北离尚武,各位皇子更是从小习武,自是耳力和感知惊人。
眼看就要到早朝进殿的时间了,还是文官之首,三朝元老的董太师装作咳嗽了一声,百官队伍才真正安静了下来。
站在队伍前列的萧羽三人自是知道的,但是他们都默契的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照常待在琅琊王身后等待入殿。
不多时,太和殿门打开,司礼宦官高呼。
“百官进殿!”
听到命令的百官鱼龙贯入,以碎步的方式前趋至御阶前,步伐整齐而庄重。
此时的明德帝早己步入朝堂,端坐在龙椅上,目光环视群臣个,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
在司礼宦官的指引下对明德帝行跪拜之礼,并山呼吾皇万岁。
参拜完毕,百官分文武两列立于大殿,次序如前,早朝正式开始。
一位位官员按照事先排好的的顺序,依次出列,手持笏板,步伐稳健,走向朝堂中央,先是恭敬的朝明德帝行了一礼,便开始奏报各自分管的事务。
他们有的汇报百姓民生,有的汇报边境军务,有的为国之大计献言献策,均是言辞恳切,条理清晰。
“启禀陛下,江南地区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比之去年更是多增收了两成有余啊!”
一名文官声音温和其中不乏透露出喜悦。
“启禀陛下,近日南决边境屡有异动,臣恳请陛下再加调五千精兵驻守,以防南决狼子野心。”
一名武将声音洪亮,铿锵有力。
明德帝在上首仔细倾听,时不时给予回应,并与群臣商讨解决方案。
奏报完毕的官员再次行礼,退回原位。
整个朝堂氛围紧张又和谐,俨然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
此时,早朝己经接近尾声,不少大臣心想今日应是无事发生了吧。
正准备等明德帝宣布散朝之后回各自的衙门处理公务,再约上三两好友去天启教坊听曲小酌。
“启禀陛下,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始,皆由策不早定。
前朝八王之乱尤在眼前啊!
望陛下早做决断!”
御史大夫范明突然出列,再次提起储位空悬这个话题。
不少大臣心里石头终于落下了。
本己经接近尾声的早朝再次热络起来。
支持白王,赤王,永安王的文臣武将皆在太和殿内进行激烈争辩。
“启禀陛下,白王殿下居众皇子之首,且为人端方有礼,俊秀笃学,颖才具备,当为太子之选。”
“启禀陛下,永安王为中宫嫡出,且天资聪颖,德才兼备,实乃国家之瑰宝,当为太子之选。”
“启禀陛下,白王……”赤王党因早朝前接到命令,不许轻举妄动,现在只是默默的看着白王党和永安王党在太和殿中激烈争辩,没有参与进去。
只是偷偷注视着赤王,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赤王党心里其实也明白,虽说自家王爷是在天启城中没另外两位王爷名声好,有实力,有势力。
但是也是要势力有势力,要实力有颜值,名声有颜值啊!
白王党和永安王党也是吵着吵着,吵上头了,突然发现好像少了什么,转头一看,原来是老对头赤王党今日没上场。
也是纳闷了,平时就他们嚷嚷的最凶,今天咋没动静了呢。
偷偷关注,止不住憋了个大的。
明德帝坐在上首看着白王党和永安王党在哪吵,抬手摸了摸额头,头疼的很。
看了看白王和永安王所在地方,又看了看琅琊王萧如风和董太师两眼,抬手打算制止下方的争辩。
萧羽在下首看着上首的明德帝的动作,突然站了出来,走到朝堂中央。
“启禀陛下,儿臣有奏!”
之前在争吵的白王党和永安王党骤然停了下来,心下一阵果然如此的样子。
明德帝不仅注视着这个很长一段时间被他无视的儿子,琅琊王和董太师也注视着这个突然站出来的赤王,不明所以。
赤王党看着赤王,心里都提了一口气,紧了紧拳头,一副无论赤王做什么都跟着干了的模样。
“陛下,儿臣举荐永安王萧楚河为太子!”
随着赤王的话落,整个朝堂都陷入一种奇怪的沉默当中。
“赤王,你再说一遍,你刚刚说了什么?”
“陛下,儿臣举荐永安王萧楚河为太子!”
明德帝一副不可置信的看着下首的这个平时桀骜不驯的七子,他可是知道,你与楚河之间的不对付,所以当你出口时以为听错了。
不过终究是帝王,一会儿就恢复了表情,只是对你口中所说之事有待考量。
不仅仅是明德帝不可置信,就是满朝文武都是一副不可置信。
尤其是永安王萧楚河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