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1958年的初冬,我飞国际航班回到北京。
一下飞机,迎面跑来一个十多岁的姑娘。她个头不高,梳着两条小辫子,在同事的引导下,飞快地向我跑来,并连声喊:“姐姐,姐姐。”
当她快到我面前时,我才认出来,原来是几年不见的小妹。我一下拉住她的小手,仔细地打量着她,啊!怎么变了,原来那个天真活泼,红红的苹果脸蛋上有着一对大眼睛的小妹妹,而今两只闪烁的明亮眼睛在瘦小的脸上更显得大了。
我们一边走,她一边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姐姐,我同妈妈、哥哥都来了两天了。你们飞行队真好,特别是吃的饭菜更好,我们在家都没吃过……。”
回到住处,妈妈正站在窗前向外盼望,显然有人告诉了她我今天回来。她老人家快60岁了,一直在农村生活,身心都很健康,虽没文化,但思想很开朗,口才也好,在处事待人方面,很懂礼节。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常常能用民间格言,言简意赅地教育我们兄妹和劝说邻居闹矛盾之事。例如大伯家的两位妯娌经常为你多干我少干家务活而闹意见争吵,妈妈总是劝她们“在一个锅里摸勺子,那有勺不碰锅的,就是自己牙齿还有咬舌头的时候呢,在一起过日子,不能太计较了……。”
但在大事大非面前,妈妈可从来不含糊,义正严词地同人家摆道理,如一次,因为哥哥早早地加入了党组织,参加了县武工队。敌伪县长把妈妈传去,恐吓威胁说:“你儿子是抗联的,我有他的名单,他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你若能把儿子交给我,要官有官,要钱有钱,不然的话,就是死路一条,抄你们的家,全金乡县没你呆的地方。”
妈妈听了不卑不亢地说:“儿大不由爷,孩子大了,他有腿,当老人的哪能管住他呢。”把个县长气得脸发青,手发抖。因此我想,妈妈这次拖儿带女来北京找我,肯定是遇到了困难。不然,她不会离开住了大半辈子的家和乡亲们。
想着想着,我领着妹妹进了屋,一看,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