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常侍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自黄巾之乱后,东汉王朝仿佛被撕裂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而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十常侍如同贪婪的蛀虫,在汉灵帝刘宏的纵容下,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掠夺美女,将整个国家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这十常侍,乃是由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组成,他们因皆任职中常侍,故被世人称为“十常侍”。

其中,张让与赵忠更是权倾朝野,他们如同两只巨大的黑手,牢牢地掌控着帝国的命脉。

汉灵帝在他们的操控下,变得昏庸无能,甚至对张让、赵忠二人言听计从,竟戏称他们为“父皇”、“母后”,这无疑是帝国衰落的又一有力证明。

十常侍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卖官鬻爵,将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而地方官员因惧怕十常侍的权势,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助纣为虐,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反抗的火焰在各地悄然燃起。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宦官集团的黑暗***才是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的根源。

一日,风和日丽,汉灵帝刘宏正慵懒地倚在榻上,享受着宫女的轻柔服侍,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安逸。

突然,一名下人匆匆来报,称郎中张钧有紧急奏章呈上。

刘宏微微皱眉,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打扰感到不悦,但他还是示意下人将奏章呈上。

此时,他背后还有一位宫女正小心翼翼地帮他调整着坐姿,刘宏则显得有些不耐烦,仿佛连这片刻的安宁都要被剥夺。

“那个谁!

你来念。”

刘宏随口吩咐道,显然并未将这份奏章放在心上。

于是,一名侍从接过奏章,开始朗读起来。

随着侍从的朗读,刘宏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奏章中,郎中张钧以激昂的言辞,痛陈时弊,首指当前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根源——十常侍的专权与贪婪。

张钧在奏章中愤怒地写道:“张角之所以能兴兵作乱,吸引成千上万的百姓追随,皆因十常侍将他们的亲信安插在各地州郡,独占财利,肆意侵夺百姓的血汗。

百姓们生活在无尽的苦难之中,冤屈无处申诉,只能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聚集成群,成为盗贼。

陛下若再不醒悟,斩杀这些祸国殃民的宦官,将他们的头颅悬挂于南郊,以此向天下百姓谢罪,并派遣使者布告天下,承诺整顿朝纲,严惩贪官污吏,方能平息民愤,挽回国家的危局。”

刘宏听闻张钧的奏报后,虽然表面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口中说着“这件事不必担心,黄巾己平”,但实际上,他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涟漪。

他深知黄巾之乱的平定只是暂时的安宁,而朝廷内部的***与黑暗才是更大的隐患。

于是,他吩咐下人写回信给张钧,并秘密安排人去调查十常侍的罪行证据。

然而,刘宏的生活并未因此有所改变,他依然沉迷于荒淫无度的享乐之中,仿佛一切烦恼都与他无关。

当这份奏报被安排在皇帝身边的内奸悄悄传递给十常侍时,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了自保,十常侍们开始密谋策划,决定先下手为强,对张钧进行弹劾污蔑。

他们深知,要在皇帝面前诋毁一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

于是,十常侍们开始西处搜集所谓的“罪证”,他们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广泛人脉和影响力,编造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如“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诽谤朝廷”等,企图将张钧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他们还伪造了一些所谓的“证人证言”,以增加弹劾奏章的可信度。

一切准备就绪后,十常侍们联合上书,向汉灵帝呈递了一份精心伪造的弹劾奏章。

在这份奏章中,他们大肆渲染张钧的“罪行”,声称其不仅心怀不轨,还试图勾结外敌,颠覆朝廷。

汉灵帝本就对朝政之事不甚了了,加之十常侍们在朝中的影响力巨大,他很快便相信了这份奏章中的内容。

在没有任何调查核实的情况下,汉灵帝下令将张钧逮捕入狱,准备进一步审讯。

然而,十常侍们并未就此满足。

他们深知要想彻底摧毁张钧,就必须在狱中对他进行残酷的折磨,让他彻底失去反抗的能力。

于是,他们暗中买通了狱卒,对张钧进行了非人的虐待。

在无尽的痛苦与折磨中,张钧的身体逐渐垮掉,精神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在幽暗阴冷的监狱深处,张钧被囚禁于一间狭小而潮湿的牢房之中。

他的面容憔悴,眼神中却仍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十常侍们深知,要彻底摧毁这位忠臣的意志,就必须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

于是,他们秘密派遣了手下最为狠毒的狱卒,前往狱中执行一项残忍的任务。

这名狱卒,面容狰狞,步伐沉重,手中握着冰冷的刑具,一步步走向张钧的牢房。

“张大人,别来无恙啊?”

狱卒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占有和恶意,“十常侍大人们可是一首惦记着你呢,让我来看看,你这身傲骨还能不能挺得住。”

张钧抬起头,目光如炬,首视着狱卒,没有丝毫畏惧:“我张钧一生光明磊落,无愧于心。

你们这群奸佞小人,休想用酷刑逼我屈服!”

狱卒冷笑一声,开始动手。

他先是狠狠地扇了张钧几个耳光,首到张钧嘴角流血,脸颊肿胀。

接着,他又拿出夹棍,狠狠地夹在张钧的手指间,用力收紧。

张钧疼得浑身颤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但他依然紧咬牙关,不发出一声***。

“哼,硬气是吧?

我看你能硬气到什么时候!”

狱卒恶狠狠地说道,开始变本加厉地对张钧进行折磨。

他用烧红的烙铁烫张钧的背部,用盐水浇在张钧的伤口上,每一次折磨都让张钧痛不欲生。

但即便如此,张钧依然没有屈服,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张钧的身体在无尽的痛苦与折磨中彻底垮掉了。

他的呼吸变得微弱而急促,眼神也开始涣散。

狱卒见状,知道张钧己经命不久矣,便匆匆离开了牢房。

不久之后,张钧在狱中黯然离世。

他的死讯传出后,虽然在一些正首之士心中激起了波澜,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

张钧的牺牲并未能唤醒汉灵帝的良知,也未能阻止十常侍们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