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XX 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不太会写作的孩子写人的外貌,是用“有”和“一”来串联五官。
如果你试着去把“有”从文章中丢出去,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的披在肩上。
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的葡萄一般。
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他啦。”
这段外貌描写仍有“程式化”的嫌疑,但读起来确实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出现“说”写“说”怎么才能不出现“说”?
换“道”“喊”“叮嘱”,这只是一种方法。
可以来比较下面三句话:张三说:“我是好人”张三无可奈何地说:“我是好人”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我是好人”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很多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
不要小看这个技巧,很多孩子小学毕业了也不清楚这个写作的“秘密”。
通过一定的训练,孩子可以从中学会细节描写。
三、也“想”不出现“想”知道描写心理活动当然是作文进步的一个表现。
但很多孩子一写心理描写就会跳出这样的句子:“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
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
我心想:“天哪!
这该怎么办呢?”
但是,很多孩子不知道“我心想”三个字有时可以去掉,比如:“数学老师只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
天哪!
这该怎么办呢?”
融入文章的叙述中,照样读得通,并且更简洁了。
当然,为了效果,可以在心里描写里适当加些感叹句。
西、不用成语作文为什么写不长?
很多时候都是成语惹的祸!
不是说用多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
其实不是,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文章的个性就没了,文章的真情实感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
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等,这些被滥用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这样子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荡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拂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可以解决作文写不长写不具体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观察学生习作,你会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
在写作时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这样文章自然就能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