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六年,暮春的京城,洋楼与四合院并立,黄包车在柏油路上穿梭如织,宛如一幅新旧交织的浮世绘。马克拉夫的画展在城中最大的画廊举办,一时间,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纷至沓来,皆被那异域风情的笔触与独特视角所吸引。
林淼淼,这位林家的千金,自幼受着传统礼教的熏陶,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气质。琴棋书画于她而言,并非炫耀的资本,而是融入血脉的修养。踏入画展,一幅描绘京城胡同的油画瞬间攫住了她的目光。画中,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地洒在青石板路上,角落处一位老妪正坐在门前择菜,那份宁静与祥和,却又隐隐透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宛如岁月的轻声叹息。林淼淼不禁驻足良久,正巧马克拉夫前来与宾客交流,四目相对,仿若星辰碰撞。林淼淼轻声细语地询问着画中的意境,声音轻柔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撩动着马克拉夫的心弦。马克拉夫则用他那不太流利却充满热情的中文解答着,眼神中满是对中国文化深深的着迷。林淼淼望着他,心中暗自思忖:“从未见过如此特别之人,他眼中的光芒仿佛藏着另一个奇妙世界,叫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而贝拉拉,这位在京城风月场中声名远扬的歌女,也听闻了画展的消息。她身着一身艳丽的旗袍,身姿婀娜地走进画廊,宛如一朵盛开在暗夜的罂粟,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她的目光一下子就被马克拉夫那高大英俊的身影吸引住了,眼神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倾慕与好奇。贝拉拉径直走向马克拉夫,毫不羞涩地夸赞着他的画作,言语间满是热情与大胆,那股子直爽劲儿让马克拉夫微微一怔,却又觉得新奇有趣,仿佛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活力世界的大门。贝拉拉心中暗自想着:“这洋鬼子倒是有趣,和那些个达官贵人不一样,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有啥魔力。”
此后的日子里,马克拉夫频繁地出现在京城的社交场合中,而林淼淼和贝拉拉也总是会在这些场合中与他相遇。林淼淼常常邀请马克拉夫到家中的花园里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