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本名叫刘秋明,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人。
20世纪70年代,他们这一帮子人,还都是小屁孩,虽跟着父辈一起经历过大时代的艰难困苦时期,但他们却很少饿过肚子,由于老刘从小就调皮捣蛋,读了个小学,就辍学回家了,跟着父母搞集体挣工分。
后因为家里面托关系安排进了县铁路局,人生才慢慢走上了正轨。
后来娶妻生子,那也是自然的事。
80年代中期,在单位工作上相识了两年的老刘和冯爱娇决定携手一生,两个人结婚后不久,冯爱娇就怀孕了,老刘欣喜若狂,得知自己很快就要做爸爸了,一种说不出的甜蜜感流露在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里。
但幸福归幸福,在感受着即将妻儿热炕头的幸福甜蜜感的同时,现实也必须面对,眼下大搞计划生育,且看这势头是有增无减,三五年之内估计是不会改变了。
老刘寻思着:这第一胎要是生个儿子,那就响应单位的号召;要是这一胎生的是女儿,单位规定又不准生,那我这一生岂不是只有一个女儿?
有一天女儿长大嫁人了,那我夫妻俩岂不是孤苦无依?
我堂堂男子汉,活在这世上岂不是后继无人?
不行!
要是这一胎生的是女儿,我得想想办法再生一个,努力争取生个有鸟的来!
关于这个问题,老刘在工作闲暇之时,吃饭的时候,回家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甚至有时走在路上也在想。
这第一胎万一生的是女儿,我该怎么办呢?
如果再生一胎,国企单位又不允许,单位将会把我俩开除,要是把铁饭碗弄丢了,往后这日子怎么过?
就在老刘一愁莫展,茶不思饭不想的时候,偶然听到爱娇在身边说了一句:“斌斌也快两岁了吧,有一阵子没看到他了!”
老刘一听到“斌斌”两个字,顿时大叫一声,从座椅里站了起来,喜笑颜开。
“对呀,斌斌,不是还有二哥嘛!”
老刘一只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说道。
冯爱娇被他这么一惊,云里雾里的,一头雾水。
斌斌是二哥刘春明和二嫂乔玉兰的儿子,生得白白胖胖的,可招人喜欢了。
老刘见爱娇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样,于是就坐了下来,把自己这些天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冯爱娇心里知道,老刘很想要个儿子。
其实,冯爱娇又何尝不想要个儿子呢?
于是,当老刘前前后后把自己的详细具体的“托女”计划和安排说给妻子冯爱娇听时,她立马就答应了。
第二天,老刘就和妻子冯爱娇提着水果和鸡蛋,来到了二哥刘春明的家里,说好久没看见斌斌了,来看看斌斌。
二哥刘春明,之前也曾在铁路局工作过几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就从铁路局出来了。
找亲戚朋友凑了点钱,开起了一家饭店,这几年,在妻子乔玉兰的帮衬下,起早贪黑,努力打拼下来,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之后,乔玉兰怀孕了,生了斌斌后就一首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做起了全职太太。
对于刘秋明夫妇来说,找二哥二嫂帮这“托女”之忙,是再合适不过了,又是自己的亲哥哥,二哥他们又没在任何国企单位,挨得也近,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方便照应。
中午,二哥炒了几个菜,两兄弟,一杯酒下肚,4个人在饭桌上把话说开了,如何…如何……云云。
二哥二嫂,人也挺好,想想自己早己从单位出来,无被单位开除一说,二来二哥夫妻俩也己生了个儿子,近几年暂无再要二胎计划,三来又是亲弟弟、亲弟媳,成人之美,也是为大家庭添丁,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弟弟和弟媳也说了,抚养费他们自己出,其他一切就按二哥二嫂的意思来。
要是冯爱娇和二嫂一样,生的都是儿子,那其他一切自不必说,响应单位的号召,这一生安安心心,生养这一个娃,努力工作,简简单单过此一生。
一切商量妥当后,刘秋明带着妻子回到自己的家里,好生把自己的妻子疼爱着,里里外外,什么活都不让冯爱娇做,天热天冷,老刘关怀得无微不至,想吃什么,支一声,就算要老刘跑上十几里路,老刘也心甘情愿,天冷了,一点儿冷水都不让冯爱娇碰,刷牙,也给冯爱娇的杯子里加点热水,三天两头亲自下厨炖个鸡汤,给冯爱娇洗脚,半夜渴了,起来倒水······……五个月后,也是1987年的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寒风呼啸,冯爱娇在经过了艰辛的十月怀胎后,顺利的诞下一名女婴。
刘秋明因为心中早有打算与安排,不管生儿生女,都一套自己的应对之策。
所以,当他第一眼看到爱娇给自己生的是一个女儿时,他没有乱了阵脚,他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着。
他看了看时间:凌晨2:15分出生,包扎收拾穿好衣服15分钟,两点半出门,大概3点半左右可以送到二哥那儿。
老刘一把抱起女儿,走到妻子跟前,让妻子瞧了一眼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
然后用提前准备好的风衣包裹着,再拿上一件自己的大黑衣包着,放在一个特意准备好的帆布袋里拎着,以免被人发现。
就这样,刘秋明和冯爱娇的第一个女儿刘蓉,在父亲的安排下,刚刚一出生,还来不及在母亲的怀里依偎一下,也来不及喝一颗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就被送走了,就在刘秋明拎着帆布袋里的女儿转身的那一刻,冯爱娇鼻子一酸,两颗泪珠从眼角滑了下来……她心如刀绞,她多想说,给孩子喂口奶再走啊,可喉咙却硬邦邦的,哽咽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夜,细雨纷飞。
风,格外的寒冷。
自那一夜以后,县铁路局里的一些熟人、同事之间,关于刘秋明小孩夭折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