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闲也不真闲,除了手里有“刺棱,刺棱”织毛衣的,有“嘶啦,嘶啦”纳鞋底的,还有嘴是更忙活的。
“嗨,给你们说个奇怪事。
柳老歪家大妮子翠翠订婚啦!”
女人甲不可思议地表情神秘兮兮道。
这突然一句弄得几个女人齐刷刷投来异样的目光。
“这有啥大惊小怪的?
都多大了,可该订啦!”
女人乙不以为然道,紧接着又补了一句“这妮子该是订三西回婚了吧。”
“那订婚跟餷猪食一样,一锅又一锅,当然不算啥。
你们知道这回跟谁订啦?!”
女人甲强调的是后半句。
这一强调,几个女人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啦,期待八卦了:“谁?”
“猜猜?”
“猜你汉子猜,知道点屁事就卖弄!”
女人乙翻了甲一白眼。
“就你急孙子,说了你们绝对想不到!”
甲顿了顿道:“你们会信是癞蛤蟆(雷河娃)吗?”
“啊?!”
全部惊掉了下巴,瞬间全变成了鬼样子。
“柳老歪给妮子挑来挑去,挑脱了吧。”
“不过都二十六啦。”
“嫁不出去,也不能挑一个癞蛤蟆吧!”
“再赖也是教学地么!”
“啥教学的,临时代教。
就算是正式教员也不还是个癞蛤蟆!”
“癞蛤蟆 真吃了天鹅肉啦!
哈哈哈”……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几个女人七嘴八舌炸了锅!
这是八十年代,男女比例没问题。
农村结婚普遍较早,二十岁上下就都结婚了。
正常情况下男的不愁娶,女的不难嫁。
不论男生女生,除非自身和家庭条件优越的挑过头了,错过了最佳年龄段,就真成了老大难。
话说为什么大家都那么鄙视雷河娃并称之为癞蛤蟆呢?
这就要说说清楚啦。
这雷河娃是七八岁小时候随家人从外地迁户来的。
当初,很多生活习惯跟当地不能融入,惹得一些老户人歧视。
这个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化,最要命的是这雷河娃长得瘦瘪,扁脸小泡眼,脑袋不大还冒个后葫芦把儿。
腼腆不爱说话,当着外人一说话脸都红到脖子根。
家庭远道迁来,家里除了盛衣物的三个木箱外,什么也没有了。
该说媳妇了,东拼西凑急抓急闹建了三间土胚为主的砖混房子。
穿的衣裤是父亲当工人厂里发的宽大的工服,就是颜色是当时流行的蒜皮色。
整个看上去真像是稻草人挂着主人的旧衣物,随风飘来呼去。
难怪二十西岁没说到媳妇!
也许是胆怯,也许是过于自卑,也许是太内向,也许……总之少言寡语,见人都想避开八丈远。
这些便成为人们眼里“癞蛤蟆”铁定的依据。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砖头瓦块也有用。
雷河娃被封为“癞蛤蟆”,并不代表他一无是处。
他上过高中,刚毕业,本村小学就缺一名教师,上边短期内派不来。
校长向村干部反映情况,决定从本村高中生里通过考试挑选一个。
结果雷河娃成绩最好,村干部怎么也不相信,又重考一次,还是那样。
就这样,村干部还是不打算让雷河娃来当这个临时代教。
最后还是校长据理力争:“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们是要教孩子知识的,不是看样子当摆设的!”
这才使雷河娃当上了临时代教。
柳老歪家大妮子长的虽不是貌若天仙,但也还算是比一般女人在上。
再加上家庭条件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当时也算是牛逼哄哄,一般难入法眼之类的。
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把柳老歪家妮子与雷河娃联想起来,难怪大家判定这是癞蛤蟆吃了天鹅肉!
话又说回来,柳老歪的大妮子叫柳翠翠,包括柳家人大大小小上上下下肯定对雷河娃及其家庭不会往眼里撮的。
只是迫于无奈之极,再不定真要当老尼姑啦。
好在方圆诸多村子还就剩这一个***“癞蛤蟆”,真是天意难违啊!
不过,这几个闲女人还真能瞎掰:“有好戏看喽。”
甲女看热闹巴不得事大地说。
“癞蛤蟆吃到天鹅肉,恐怕要噎死呀!”
乙女人嘴毒。
“唉!
好景不长。”
丙女人惋惜。
……要说这几个闲女人的嘴还真够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