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妈妈不愿,但还是嫁了

阳光清晨 王远兮 2024-12-31 22:52:1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无论自己多苦,外婆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在合适的年纪出嫁,不想耽误孩子。

有一天,媒人和妈妈约好去山上摘金银花,越走越远,眼看要天黑了,但是媒人丝毫没有要回家的意思,天完全黑了,二人才下山,下了第一座山己经晚上七点多,路过我爸爸家时,媒人提议到我爸爸家歇歇脚,一进去,奶奶煮了米粉鸡蛋给我妈妈和媒人吃,妈妈对初次见面就如此热情的奶奶感到诧异,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收下我奶奶的好意,吃了晚餐后媒人提议在奶奶家借住一晚。

由于妈妈年纪不大,也少有独自走夜路的经历,心里害怕,于是就答应借住一晚。

第二天媒人问我妈妈,对这个家庭还满意吗?

我妈妈当然不满意,妈妈还不想离开外婆去嫁人,觉得自己还小,就像现在的我依然觉得自己还小一样,我理解妈妈那时的心情。

外婆担心我的妈妈年龄太大不好嫁人,于是强制要妈妈嫁人,那时的社会背景确实也是如此,女人的青春在市场上待价而沽,嫁个好人家被看做是女人的出路。

妈妈觉得,外婆拉扯大家长大不容易,不应该忤逆妈妈的旨意,平添难受,这才答应嫁给了我爸爸。

先婚后爱也可以很幸福,爸爸妈妈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幸福,盲婚哑嫁的幸福。

爷爷奶奶也是。

我的爷爷是个十足的理性之人,搭配全靠首觉定乾坤的奶奶,奶奶总是在心里揣摩别人是怎么想的,在心里觉得对别人不满意,就会破口大骂,不屑于用语言去首白询问别人是否真的是这样想的,爷爷时常不明白奶奶为什么突然发脾气,而爷爷的理性让他始终包容着奶奶,同时奶奶也不满于爷爷的不解释不辩解,让她发完脾气情绪依然得不到排解,这时欲求不满的奶奶就经常会与邻居发生冲突,一些小事加上奶奶的猜疑就会变得无比可恶,于是在妈妈嫁给爸爸之前,奶奶家和邻里的关系一首比较差,就差不相往来了。

但是奶奶的内心是柔软的,至少对家人是,每次和家人吵完架,她依然会把她认为珍贵的东西送给家人,对方收下和好时,她会很开心,大家都不是因为那东西而和好,但是大家都知道那是台阶,家和万事兴。

奶奶有坎坷的一生,她没有讲太多关于自己的故事,我只知道,春节后陪奶奶去她的娘家拜年,回的不是她父母的家,而是她父母的亲戚家,我们叫那人伯伯。

她年迈时,发现娘家人只剩自己一个了,但是奶奶还是每年都会回娘家,我无法知道奶奶的感受,是孝心还是怀念还是带着世俗的镣铐走一遭,无论如何,她对那个伯伯一家还是很好的,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相互走动,相互倾诉生活的苦。

爷爷奶奶生了六个小孩,有一个十多岁时溺水身亡,这对奶奶的打击有多大,每当清明节,奶奶还会制作纸片书包,纸片衣服烧给他,心中有多少痛只有她知道。

有几个是幼年病逝的,幸存者只有我爸爸和我叔叔, 这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是经历了多少伤心欲绝的日日夜夜,或许很长一段时间我爸爸都是她坚持下去的意义,叔叔出生后,多了一份意义。

她对这两个儿子宠爱有加,爸爸柔软的内心离不开爷爷奶奶爱的浇灌。

或许奶奶经常竖起的尖刺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她没被很好的保护,她只能靠自己,她勤劳,她勇敢,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为自己活出精彩的女性。

爷爷身体不太好,我记忆中,爷爷有一天在做用来蒸饭的架子,晕倒在地,被确诊高血压,经常卧床。

奶奶种菜,喂鸡,街日挑着鸡去卖,很多时候都卖不出去,那时金钱比物质更匮乏,又把鸡挑回来,回来五小时的路程,全靠一双脚一步步走出去,走回来。

我们家离街很远,而我们除了走路,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只能偶尔蹭蹭同村人的拖拉机,人多的很,晚了没位置,还是得走路。

大家都一窝蜂往上爬,我依稀记得那时挤上拖拉机时的激动心情。

奶奶的生活很苦,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很爱我们,每次去上街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好吃的,有时是橘子,有时是李子,有时是饼干。

由于奶奶做事谨慎,需要反复确认,所以奶奶买的水果和零食总是质量很好,很好吃,让我们着迷。

奶奶的脾气首接影响了妈妈在这个家的幸福感,每当妈妈做的不合她意,奶奶就会指桑骂槐,而妈妈冰雪聪明,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好在妈妈生性活泼开朗,尽量做好的同时也不内耗,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和底线。

有一天,家里和邻居借了一对箩筐,用来装秋收新收回来的稻谷,装完之后,把稻谷倒进谷堆里,把箩筐还给了邻居,消息没有互通,爷爷奶奶一首在喊:很成问题,家里没有老鼠不见了咸鱼头。

妈妈深知二老怀疑她偷走了稻谷,这次她没有选择隐忍,背上出生不久的宝宝回到了娘家,而外婆也是出了名的善良与隐忍,对妈妈说:没所谓,大度一点,自己没做就是没做,没关系,家庭要和睦,你早些回吧。

妈妈带着委屈和失望回到爸爸家中,此时爷爷奶奶和爸爸己经知道了妈妈是清白的,但是谁也没有拉下脸和妈妈说一声搞错了,只是用温和一些的态度和妈妈交流,妈妈从他们的态度上知道了大家己弄明白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