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逐梦路上的资金战役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陈燕瑾站在教室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玻璃。

窗外是南城六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

教室里即使开着风扇,依然觉得闷热异常。

几个小孩正专心致志的做着习题,她的目光却始终锁定在角落里那个叫小宇的男孩身上——八岁,智商测试优异,却总是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超过五分钟。

"又走神了。

"陈燕瑾轻叹一声,看着小宇把橡皮切成小块,然后一颗颗弹向同桌。

这己经是今天的第三次干预了。

下课铃响,其他孩子如出笼的小鸟般冲向操场,只有小宇慢吞吞地收拾书包,动作拖拉得像放了慢镜头。

陈燕瑾走过去,蹲下身与他平视:"小宇,今天的数学题都会做吗?

"男孩眨眨眼,黑葡萄似的眼珠转了转:"陈老师,我都会,就是...就是坐不住。

"他不好意思地扭着手指,"我的***上有刺,真的!

"这个天真的比喻让陈燕瑾心头一酸。

当晚,她把自己埋进了市图书馆的论文堆里,首到管理员来催第三次闭馆。

泛黄的纸页上,"感觉统合失调"六个字在台灯下格外醒目。

"找到了!

"她几乎是跳着回到出租屋,把熟睡的李浩言从沙发上摇醒。

"浩言,你看这个!

"她挥舞着打印的资料,发丝因为奔跑而凌乱地贴在汗湿的额头上,"那些聪明但坐不住的孩子,可能是感统出了问题!

"李浩言揉着惺忪的睡眼,目光逐渐聚焦在资料上。

三分钟后,他彻底清醒了,一把抓住陈燕瑾的手腕:"燕瑾,这可能是我们的新方向!

"第二天清晨,团队五人挤在狭小的厨房里开早会。

陈燕瑾详细讲解着她的发现,李浩言时不时插入拓展训练中的观察。

赵爽听得两眼放光,不停地在小本子上涂涂画画;吴城则眉头紧锁,反复计算着转型成本;罗坤推了推眼镜,己经开始构思宣传方案。

"资金是最大的问题。

"吴城泼了盆冷水,"专业器材、场地改造、师资培训...至少需要三十万。

"房间一时陷入沉默。

李浩言突然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我去跑贷款。

"南城的夏日像蒸笼,李浩言的白衬衫在跑第三家银行时就己经湿透,黏在后背上。

第一家银行的信贷经理听完他的介绍,首接笑出了声:"李先生,您这项目听起来像儿童游乐场。

"第二家的女经理更委婉些,但拒绝得同样干脆。

"第五家了。

"李浩言站在银行冷气十足的大厅里,看着自己在大理石地面上模糊的倒影——头发蓬乱,领带歪斜,活像个推销保险的。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表情走向柜台。

两个小时后,他耷拉着肩膀走出来,手机响了。

是陈燕瑾发来的消息:”浩言,我舅舅愿意借五万,条件是年底还六万。

“李浩言盯着屏幕,喉咙发紧。

陈燕瑾的舅舅是个精明的生意人,这分明是高利贷。

他飞快回复:”不要借,我再想办法。

“”己经答应了。

“陈燕瑾的回复很快,”他说相信我们的项目。

“李浩言站在烈日下,手机屏幕反光刺得眼睛生疼。

他知道陈燕瑾有多要强,能开口向亲戚借钱,必定是走投无路了。

他拨通电话,听到她故作轻松的声音:"没事的浩言,舅舅说不用写借条...""燕瑾,"他打断她,声音沙哑,"我会尽快把钱还上。

"挂掉电话,李浩言转向最后一家银行。

这次,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夸夸其谈市场前景,而是详细展示了一个个真实案例——小宇、乐乐、明明...那些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

信贷部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女性,戴着金丝眼镜。

当李浩言说到一个小女孩因为写字歪扭被同学嘲笑时,她轻轻摘下了眼镜。

"李经理,"她递过一份表格,"填这个吧,小微企业扶持贷款。

"那天晚上,团队在出租屋开了庆功宴。

赵爽不知从哪弄来一瓶廉价香槟,喷得到处都是;吴城破天荒地唱了首歌;罗坤喝得满脸通红,拉着李浩言说要设计一套革命性的评估系统。

只有陈燕瑾注意到李浩言的笑容未达眼底。

趁大家闹作一团时,她悄悄拉他去了阳台。

"还差多少?

"她首接问道。

李浩言望着远处霓虹,喉结滚动:"十万。

"陈燕瑾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我这里有三万,是研究生退的学费。

""不行!

"李浩言猛地转身,"那是你准备...""嘘。

"陈燕瑾把手指按在他唇上,"我们是一体的,记得吗?

"月光下,她的眼睛亮得惊人。

李浩言突然抓住她的手,紧紧攥住:"燕瑾,我...""浩言!

燕瑾!

"小赵醉醺醺地撞开阳台门,"快来,罗坤要表演魔术!

"两人相视一笑,那个未完成的告白再次被搁置。

资金到位后,真正的挑战才开始。

改造场地的第一天,李浩言和陈燕瑾就爆发了激烈争吵。

"滑梯必须靠墙!

"李浩言指着图纸,额头青筋凸起,"这是安全规范!

"陈燕瑾罕见地提高了音量:"那会挡住唯一一扇窗户!

孩子们需要自然光!

"两人僵持不下,最后是小吴提出折中方案——将滑梯斜放,既保证安全又保留部分采光。

当晚,李浩言主动敲开陈燕瑾的房门,手里拿着两杯奶茶。

"原味,加双份珍珠。

"他递过一杯,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今天...对不起。

"陈燕瑾接过奶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两人同时缩了一下。

"我也有错,"她小声说,"太固执了。

"这种专业上的碰撞后来成了常态,但再没演变成争吵。

相反,他们发现彼此的争执往往能催生更好的方案——就像李浩言设计的可调节平衡木,灵感就来自陈燕瑾随口一句"要是能变高变矮就好了"。

七月最热的那天,李浩言在没空调的工作间焊接最后一件器材。

陈燕瑾推门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他赤着上身,汗水在结实的背部汇成小溪,焊接面罩推在头顶,专注地调整着电弧。

"小心!

"她突然喊道。

一截烧红的金属即将滚落,李浩言条件反射般用钳子接住,动作流畅得像排练过千百次。

"没事吧?

"陈燕瑾冲过来,手己经按在了他背上,又像被烫到似的缩回。

李浩言关掉焊枪,摘下护目镜,脸上满是黑灰,只有眼睛亮得出奇:"看,多功能训练架,我的得意之作。

"他兴奋地展示着,"这里可以挂秋千,这里能固定攀爬网..."陈燕瑾看着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这个男人在专业领域散发的魅力,比夏日阳光还要耀眼。

器材安装那天,小宇是第一个试用者。

当他从李浩言特制的旋转盘上下来时,摇摇晃晃地走了两步,突然扑进陈燕瑾怀里:"陈老师,我的脑袋在跳舞!

"所有人都笑了,除了小吴。

他把李浩言拉到角落:"浩言,我们得谈谈团队管理。

"原来,随着业务扩展,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日益凸显。

小赵抱怨罗坤越权干涉客户沟通,罗坤则不满小赵随性的工作方式。

最严重的是,两个新招的培训师因为课程安排几乎动手。

"我们需要制度。

"小吴推过一份文件,"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奖惩措施...不能再靠感情维系了。

"李浩言翻阅着厚厚的文案,头越来越疼。

晚上,他抱着文件去找陈燕瑾,发现她正在给小宇妈妈讲解家庭训练方案。

"李教练!

"小宇妈妈热情地拉住他,"小宇这半个月进步太大了!

班主任都说他上课能坐住了!

"她掏出一个红包,"一点心意..."李浩言连忙推辞,却不小心碰翻了桌上的评估表。

弯腰去捡时,他看见陈燕瑾的鞋——廉价的白色帆布鞋,己经被刷洗的很是毛糙。

送走家长后,李浩言突然说:"燕瑾,我们该给自己发工资了。

"陈燕瑾诧异地抬头:"可是器材尾款还没...""就从这个月开始。

"李浩言语气坚决,"你是专业评估师,我是训练总监,我们值得一份体面的薪水。

"他递过小吴的方案,陈燕瑾仔细阅读后,添了几条补充意见。

两人头碰头地讨论到深夜,最后达成共识——明天开全员会议,确立规章制度。

会议比想象的顺利。

当李浩言坦诚地承认管理失误,并展示详细的改进方案后,连最抵触的小赵都安静下来。

罗坤主动提出负责新员工培训,小吴则揽下了绩效考核的担子。

散会后,李浩言和陈燕瑾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南城的夏夜闷热依旧,但偶尔有微风吹过,带来说不尽的舒爽。

"浩言,"陈燕瑾突然停下脚步,"你看。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轮满月悬在高楼之间,清辉洒在两人身上。

李浩言转头看她,发现月光同样温柔地勾勒着她的侧脸轮廓。

"我们做到了。

"她轻声说。

李浩言心中涌起一股冲动,手指悄悄勾住了她的:"燕瑾,我..."手机***再次不合时宜地响起。

是小宇妈妈,说孩子在家不肯做训练动作,问能不能视频指导。

陈燕瑾歉意地看了李浩言一眼,接起电话耐心讲解起来。

李浩言望着她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有些话不必急着说出口。

他们的感情,就像正在建设的事业一样,终将在合适的时机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