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麦田血契 安歌拊鼓 2025-04-10 11:48:1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锄头下的血契黎明的第一缕光照亮麦浪,陈麦穗的锄头砍入土层,

刃口擦过兄长陈麦生的手臂,鲜血滴落在翻出的半张土地证上。"再差一寸,

这地就埋两代人了。"陈麦生捂住伤口,眼神冰冷。

陈麦穗腕表显示倒计时:72:00:00。气象站预警:三日后暴雨将至。

"这地必须种上新麦,"她坚持道,"再拖一季,盐碱就无法逆转。""祖宗留下的地,

不能乱来!"陈麦生厉声喝道。陈麦穗继续翻地,锄头挖出一张泛黄、染血的土地证残片。

"别动!"陈麦生厉声喝道,冲上前抢夺。陈麦穗仔细检查土地证夹层,

发现几组坐标数字和一个模糊的血指印。"这是爸爸的血吗?"陈麦生不答,

死死盯着那残破证件,如临大敌。趁兄长沉默,陈麦穗快速采集土样,

在翻出的泥土中发现一颗生锈的子弹壳,悄悄收入口袋。"七年了,这地一直闲置。为什么?

"她问。"有些地,不是用来种的,是用来记住的。"陈麦生神色阴沉。"土地不会说话,

"陈麦穗反驳,"但每一株麦穗都是证人。"翻动的泥土中,

杂交麦种与腐烂薯块混在一起——明显的连作障碍迹象。太阳完全升起,

陈麦生冷声威胁:"你知道违规开荒的处罚吗?取消全年分配,三代内不得参与土地调整。

"陈麦穗掏出一份文件:"我有农技站的试验批文。这是科学试验,不是违规开荒。

"陈麦生一把夺过,脸色突变:"谁给你批的?这地有特殊情况!""特殊情况?

"陈麦穗举起子弹壳,"跟这个有关吗?"陈麦生脸色苍白,

转身离去:"我会去公社举报你,到时候看是你的科学厉害,还是我的关系网硬。

"夕阳西沉,陈麦穗最后检视翻好的土地。她打开杂交麦种袋,

发现底部藏着一个简易窃听器,大小如同一粒大麦粒。她将土地证残片和子弹壳收好,

检查窃听器。当天晚些时候,血迹检测显示:"血型无法匹配:非父系血型样本。

"2 墒情监测战清晨,陈麦穗架设自制墒情监测仪。探针刚刺入泥土,

陈麦生便从麦田另头冲来,手持老式猎铳指向她。"再测一次,我保证你永远留在这块地里。

"陈麦穗腕表更新:67:45:10。"这只是测量土壤墒情,"她声音颤抖但坚定,

"不是挖祖坟!""这片土地有秘密,不是你那套科学能解开的。"陈麦生逼近。

墒情仪突然警报,显示异常放射性数值。"这地下埋着什么?"陈麦穗惊讶道。

陈麦生突然冲向陈麦穗的数据本,用烟头烫出三个洞:"数据会撒谎,土地不会,

这是爸爸教我们的。"争抢中,一个老旧陶罐从陈麦生挎包滚出,摔碎在地。

"你的'科学测墒法'就是这个?"陈麦穗捡起一片陶片,难以置信。

"陶罐测墒法用了几千年,比你那破机器可靠!"陈麦穗仔细观察陶片,

发现上面有细长的指纹,与村里人特征不同。翻到陶罐底部,

有父亲笔迹:"地下三尺有生路。"村里广播突然响起:"紧急通知,

黄石水库将于36小时后泄洪,下游各村做好防洪准备!

""现在明白这块地为什么重要了吗?"陈麦生语气缓和,"它是控制水流去向的制高点。

"陈麦穗查看墒情仪:"含水量只有12%,临界值是15%。不立即灌溉,

种子根本发不了芽!"兄妹在灌溉渠闸门前争执。"必须现在开闸,"陈麦穗坚持,

"晚了就来不及了!""按老规矩,轮到我们这片地的时间是明天清晨。"陈麦生固执己见。

陈麦穗展示墒情数据:"土壤含盐量已超标40%,再拖一天,这片地就真的变成盐碱地了!

"墒情记录本边缘露出一串与水库控制系统权限相似的密码。

陈麦生眼中闪过惊慌:"你以为你懂什么?我在这地上种了二十年麦子!

""那敢不敢用科学验证?"陈麦穗递给兄长pH试纸,"测一下灌溉渠水质。

"试纸变成紫红色——严重碱性。"这种水直接灌溉,三年内整片地都会碱化!"当天夜里,

陈麦穗的红外监测捕捉到陈麦生午夜向井中投放不明物质的身影。

3 分蘖期的算盘陈麦穗跪在试验田边,数着每株麦苗的分蘖数:"第37株,

12.5个分蘖,超出预期20%。"陈麦生突然出现,

用烟头烫穿她的数据本:"造假数据是死罪,爸爸就是这么死的。

"陈麦穗腕表更新:59:22:18。"麦子分蘖期最多9株,这是公社标准,

"陈麦生冷笑,"你写12.5,不是造假是什么?""这是杂交新品种!

"陈麦穗指向田地,"每株都超过10个分蘖!"村里老会计赵大爷受陈麦生邀请到场。

他拨动算盘:"按公社标准,小麦分蘖期最高不超过9株。

"陈麦穗注意到算盘背面刻有名单,其中有父亲名字和红叉。她暗中拍下证据。在清点时,

她故意碰翻算盘,一枚微型胶片从珠子缝隙掉出。她假装道歉,同时迅速藏起胶片。

公社会议室里,

陈麦穗质疑墙上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夸张产量记录:"这才是真正的造假!而我的数据,

经得起检验。"趁人不注意,她检查从算盘中取出的胶片——是1958年虚报产量记录,

与当前手法如出一辙。在众人见证下,老赵数第一株麦苗的分蘖数,同时拨动算盘。

"七株...八株..."数到第九株时停下,"就这些了。""不对!

"陈麦穗指向一个小芽,"这里还有,总共十二株!""太小的不算,这是规矩。

"老赵摇头。争执中,算盘被摔到地上。陈麦穗在捡拾过程中,

发现算盘框架内藏着一份1958年虚报产量记录。她的手被算盘木刺划破,

鲜血滴在记录上。"你的手!"陈麦生罕见地关切。"这点伤不算什么。真相比血重要。

"陈麦穗紧握拳头,"爸爸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因为虚报产量吗?

"医院血样报告显示:"算盘珠残留血迹与陈家长子血型不符——身份存疑。

"4 盐碱井水之谜陈麦穗将采样器放入村里百年老井。这口井是主要灌溉水源,

也藏着无数秘密。"据说爸爸生前最后一次被人看见,就在这口井边。"她自语道。

陈麦生突然出现在她身后:"又在搞你那套科学把戏?"当pH试纸接触井水变成深紫色时,

陈麦生猛地抓住她的手腕:"再敢拿数据挑战老规矩,明天你就下这口井!

"陈麦穗腕表更新:51:08:33。

检测仪显示重金属超标300%——这绝非自然情况。村委会办公室内,

陈麦穗提交水质报告:"pH值8.9,重金属超标。这种水继续漫灌,

三年内全村都会变成盐碱地!"陈麦生反驳:"别听她胡说,我爷爷那辈就用这水灌溉,

年年丰收。"陈麦穗展示一块井壁石料:"上面刻着三十年前记录——pH值7.2。

这口井的水质在恶化!"全村大会上,陈麦穗展示滴灌系统优势:"漫灌浪费水,

加速盐碱化。滴灌可精确控制水量和pH值,节水50%。"陈麦生拍案而起:"祖宗的水,

祖宗的法!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漫灌,年年丰收。

"陈麦穗发现陈麦生账簿数字有涂改:"这些数据经过造假!你把5改成了8!"黄昏时分,

陈麦穗独自下井探查。井壁上布满父亲留下的水质记录,见证水质逐年变化。下潜五米,

她发现一个军用水壶卡在井壁——是陈麦生当兵时的物品。再下三米,

井壁出现一个人工开凿的洞口,通向地下!陈麦穗的心跳加速。当她浮出水面,

陈麦生正在井边等她:"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一条通道,"她直视兄长,"通向哪里?

""离那个地方远点,不该有人去。"陈麦生语气异常严肃。夜里,陈麦穗放大井底照片,

惊见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三十年前,有人被沉入井中。从轮廓特征看,

很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5 赤眼蜂入侵陈麦穗检查赤眼蜂培养状况。

这些昆虫是她从省农科院带回的生物防治利器。培养箱底部,

她发现父亲的实验笔记——早期生物防治实验的详细记录。突然,

陈麦生带领村民闯入:"抓到你了!偷偷养毒虫害人!"他猛砸培养箱,赤眼蜂四散飞出,

部分扑向他的眼睛。警报响起,倒计时:47:20:05。"放虫子咬我,选好墓地了吗?

"陈麦生威胁道。"这是赤眼蜂,只寄生害虫卵,对人畜无害!"陈麦穗急忙解释。

农技站里,陈麦穗向县农业局技术员展示数据:"未投放赤眼蜂的样本寄生率37%,

投放后达92%!传统农药留存率25%,我的方法降到11%。"高倍显微镜下,

赤眼蜂翅膀上有异常图案,如同人工选育标记。

陈麦生带着村支书进来:"这些虫子会钻进粮仓,毁了我们收成!

"陈麦穗向村民介绍赤眼蜂技术:"不需喷洒农药,保护环境又提高产量。

"公社农业科长支持:"这技术在山东惠民县已成功,增产效果显著。

"陈麦生突然质问:"这些虫子哪来的?谁批准你引进外来物种的?

"陈麦穗出示盖着公章的文件,却发现背面有血迹。她趁机取样。傍晚,

陈麦穗向村干部展示:"这是传统农药处理后的土壤,

仍有大量害虫;这是赤眼蜂处理的样本,害虫几乎被清除。"现场取样验证了她的说法。

陈麦生无言以对。清理被踩碎的培养皿时,

众人发现皿底显现一份"生物防治十年规划"草图,标有"最高机密"字样。当晚,

陈麦穗在培养记录最后一页发现惊人信息:"首批培育者:陈麦生,1985年4月"。

为何兄长如今极力反对自己曾开创的技术?6 暴雨抢收令村部紧急***钟响起。

全体干部聚集后,村里通知:"刚收到气象站紧急通知,36小时后特大暴雨来袭!

"陈麦穗检查气象图,发现异常:"降雨带移动轨迹不符合历年规律。"仔细查看,

发现有人为修改痕迹——有人在引导暴雨向村里方向移动!

老周分派任务:"麦生负责北片机械收割,麦穗负责南片人工抢收。两小时后行动!

"陈麦穗腕表更新:36:15:44。收割机站外,陈麦生坚持:"按常规,先收北片地,

再收南片。"陈麦穗反对:"应按成熟度安排。我的试验田完全成熟,再淋雨会严重倒伏!

"争执中,陈麦生将收割机钥匙扔进麦浪:"找不到钥匙,全村都得饿肚子。

"同时暗中割断她的安全绳。烈日下,全村人在麦浪中寻找钥匙。

陈麦穗在麦秆根部发现一枚闪光物体——与三角地那枚弹壳完全吻合。"找到了!

"有人喊道。陈麦穗发现钥匙上有奇怪刻痕,像是被子弹擦过。

这可能是父亲生前最后触碰的物品!她同时发现试验田土壤中有异常铁元素,

与人类血液成分相似。"这是什么肥料?"她自问道。夜幕下,三台收割机轰鸣,

村民全力抢收。"湿度上升3%,"助手报告,"再拖几小时,霉变风险大增。

"陈麦穗提醒:"湿度每升5%,霉变率提高30%。必须加快!"天空突然闪电,

远处雷声隆隆。"暴雨提前了!"有人惊呼。陈麦生骑摩托赶来:"必须按计划顺序收!

不能乱!""计划已失效!"陈麦穗指着天空,"暴雨提前了!必须调整!"面对危机,

她高喊:"土地不会说话,但每一株麦穗都是证人!现在必须改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