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对待生于死、利与义的问题上,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孟子曾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从此,舍生取义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进步的人生观被一代代仁人志士当作评估人生价值的标准。
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一直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壮士豪杰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梦想,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如群星般在历史的天穹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火花凝铸于铁镣之中、迸发于刀光之上,流芳百世、永照后人。
1 山河欲倾
战火,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肆意蔓延,犹如一头脱缰的猛兽,无情地吞噬着城镇与村庄。大乾王朝,这个曾经繁花似锦、盛世昌隆的国度,如今却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仿佛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波涛中摇摇欲坠。
北方的狄戎部落,如同蝗虫过境,屡屡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境的百姓们,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哭声、喊声,交织成一首悲凉的边塞曲。那些原本宁静祥和的村落,如今已化为一片焦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而在王朝内部,各地官员******,苛捐杂税繁重,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怨声载道,心中充满了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一些地方,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起义,虽然暂时未成气候,但却如同星星之火,有着燎原之势。
都城乾京的皇宫之中,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年轻的皇帝李昱,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眉头紧锁,面容憔悴。他的面前,奏章堆积如山,皆是各地传来的坏消息。有的报告狄戎的侵扰,有的诉说官员的***,有的则是请求朝廷赈济灾民。
朝堂之上,大臣们分成了几派,争吵不休。一派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