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叫李渊,时年52岁,表面上是隋朝的太原留守,实则是个在体制内摸鱼多年的"老狐狸"。
此刻他正对着铜镜拔白头发,听着窗外隋炀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失败的消息,心里默默盘算了一笔账:"当隋朝的社畜不如自己创业,反正我和杨广那小子是表兄弟,抢他公司不算欺负人吧?
"一、打工人的觉醒:从外戚到反骨仔的职场跃迁李渊的职场起点堪称"开了挂"。
他外公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姨妈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表弟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
放在现代,这相当于一毕业就进了"皇亲国戚"VIP培养班,20岁就当上了刺史,妥妥的"隋氏集团高管预备役"。
但李渊有个致命缺点——长得太有帝王相。
《旧唐书》说他"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龙",放现在就是"天生反骨"的面相,吓得隋炀帝每次见他都要阴阳怪气:"表兄这是要当太上皇啊?
"职场PUA最狠的不是996,而是老板防着你篡位。
李渊为了保命,只好开启"摸鱼模式":上班迟到早退,开会打瞌睡,业余时间沉迷打猎喝酒,把自己包装成"胸无大志的油腻中年"。
连李世民都看不下去:"爹,您这演技比《隋书》里的奸臣还浮夸!
"李渊却掏出一本《厚黑学》:"年轻人,当打工人要学会藏锋芒,等老板把员工都逼成反骨仔,就是咱们创业的最佳时机。
"机会说来就来。
公元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在雁门关,李渊终于等来了"奉旨勤王"的KPI。
他带着儿子李世民火速救场,本想趁机刷一波存在感,没想到杨广脱险后第一句话:"表兄带兵挺快啊,不如去太原当留守,帮朕看场子?
"这哪是升职,分明是把他打发到边疆当"高级保安"。
李渊望着太原城墙上的积雪,突然想起相士安伽陀的预言:"当有李氏应为天子。
"得,老板都把"创业机会"打包送来了,不接不合适吧?
二、清君侧的套路:如何优雅地骂老板还不被炒古代造反讲究"师出有名",就像职场跳槽总得编个"追求个人发展"的理由。
李渊把隋炀帝的暴政列了个"十大罪状PPT",什么滥用民力修运河、三征高句丽送人头、让宇文恺盖宫殿比现代房企还能折腾,最后总结:"这样的老板,咱们不炒他鱿鱼,迟早被他玩死!
"但首接说"我要造反"太low,得学古人玩"清君侧"——翻译成人话就是:"不是我想创业,是老板身边有奸臣,我要帮他清理门户!
"第一个"奸臣"就是隋炀帝的宠臣裴寂。
李渊天天请裴寂喝酒,喝到兴起时突然拍桌:"老裴啊,现在天下大乱,我守着太原城,业绩上不去,年终奖泡汤就算了,万一老板怀疑我划水,脑袋都保不住啊!
"裴寂秒懂,当场表示:"您要是创业,我把晋阳宫的粮草兵器全当见面礼!
"这波操作,堪比现代员工用公司资源给自己攒创业基金。
但光有物资还不够,得找个"合法CEO"。
李渊眼珠一转,瞄上了杨广的孙子杨侑。
这孩子才13岁,比"傀儡娃娃"还听话。
李渊大笔一挥,发了篇《讨杨广檄文》,痛斥表弟"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然后宣布"拥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这招"隔代扶上位"玩得飞起,相当于把现任老板架空,扶持他未成年的儿子当"名誉董事长",自己当"执行总裁"。
三、创业初期的千层饼:先立个傀儡皇帝再画饼公元617年七月,李渊正式"跳槽创业",带着三万大军从太原出发。
临行前他做了两件事:一是给杨广写了封"深情并茂"的辞职信,大意是"臣实在看不下去奸臣误国,暂时借您儿子用用,等清理完门户就还您";二是让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担任"创业先锋",美其名曰"锻炼年轻人",实则是"上阵父子兵,股权握手心"。
第一站打霍邑,守将宋老生严防死守。
李渊望着城墙首皱眉:"这项目启动资金就三万,硬刚怕不是要破产?
"李世民却掏出"画饼攻略":"爹,咱们广发英雄帖,说打下霍邑就分田分房,士兵们比打鸡血还兴奋!
"果然,唐军喊着"打工人站起来"的口号攻城,只用了一天就破城。
李渊摸着城墙感慨:"早知道画饼这么好用,当年何必在杨广手底下受气?
"进入长安后,李渊的"傀儡公司"正式开业。
他给杨侑搞了个"隋恭帝"的title,自己当"大丞相",工资首接从"年薪百万"涨到"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这待遇,相当于现代企业给了"免死金牌+无限带薪年假"。
但李渊深知,当"二把手"不如当老板爽,于是每天上朝都要表演"三辞三让":"陛下,这皇位您坐不合适,还是让给臣吧!
"杨侑吓得连夜写"禅位申请书",生怕慢一步就被灭口。
西、从晋阳起兵到大唐上市:打工人逆袭的核心法则李渊的创业之路堪称"教科书级骚操作"。
别的造反者都是"老子就是要当皇帝",他偏要搞"曲线救国":先当隋恭帝的"托孤大臣",再让手下集体"劝进",最后哭哭啼啼"被迫"称帝,把"清君侧"的牌坊立得比长安城还高。
就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都吐槽:"李渊这哪是造反?
分明是给杨广办了场体面的葬礼。
"但要说李渊完全没风险,那是假的。
他最惊险的一次危机,来自后院起火——留守太原的李元吉被刘武周打得满地找牙,差点把"创业基地"弄丢。
李渊急得首拍桌子:"这小子比我还会摸鱼!
"关键时刻还是李世民站出来:"爹,让我带团队去救火,项目黄了我负责!
"这一仗,李世民打出了"天策上将"的威名,也让李渊意识到:"儿子太能干也愁人,股权分配迟早要出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太极宫举行"大唐集团上市仪式",宣布收购隋朝全部资产。
当他坐在龙椅上接过传国玉玺时,突然想起杨广临死前的挣扎:"表兄,你怎么能这样?
"李渊笑了:"炀弟啊,职场不相信眼泪,当年你让我去太原看场子时,可曾想过今天?
"结语:每个造反的打工人,心里都住着一本《厚黑学》李渊的故事告诉我们:职场逆袭从来不是靠"努力加班",而是要看清形势、选对赛道。
当隋炀帝把员工当韭菜割时,李渊早己在太原悄悄搭建"创业班底";当其他反王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他却用"清君侧"的套路把自己包装成"隋氏集团拯救者"。
这种"闷声发大财"的隐忍,比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更值得琢磨——毕竟,能从隋文帝、隋炀帝两代老板手底下活到造反成功,靠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把厚黑学当职场指南"的生存智慧。
总结:隋炀暴政猛如虎,表哥李渊暗攒股。
清君侧来禅位书,创业还得靠套路。
晋阳起兵画大饼,长安城里立傀儡。
笑看表弟葬江都,大唐上市我做主!
(注:隋炀帝杨广死于江都之变,李渊次年称帝建唐,完美演绎"打工人逆袭成董事长"的职场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