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组织所里愿意配合的工作人员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一边联系环保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希望能获取更专业的评估数据和处理建议。
苏瑶始终紧紧跟随在林宇身边,她积极地与居民代表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担忧。
居民们情绪激动,纷纷表示企业扩建带来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己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土地征用补偿款的发放也存在不透明的情况。
苏瑶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林宇。
而陈峰则在一旁冷眼旁观,他暗自盘算着,如果林宇在这次纠纷处理中失败,那么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责任都推到林宇身上,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甚至还在背后悄悄给企业方面传递一些模糊的信息,暗示他们可以强硬一些,因为司法所内部存在分歧,这让企业方面误判了形势,在协商过程中态度变得越发傲慢。
在首次协商会议上,企业代表大谈其扩建对镇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却对居民的诉求轻描淡写,只承诺会在未来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对污染问题进行整改,对于土地补偿款更是含糊其辞。
林宇深知这样的协商结果无法让居民接受,他据理力争,拿出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指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居民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根据环保法,你们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并且按照土地征用的相关政策,明确补偿款的发放方式和时间节点。”
林宇的声音坚定有力。
然而,企业代表却不以为然,双方僵持不下。
此时,林宇意识到必须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来迫使企业做出让步。
他决定带领苏瑶和几个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施工现场和周边居民生活区进行实地调查取证。
他们顶着烈日,在嘈杂的施工现场测量噪音分贝、采集粉尘样本,同时挨家挨户走访居民,收集更多关于污染影响生活的实际案例。
经过几天的艰苦努力,他们整理出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清晰地呈现了企业扩建对居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企业在土地征用和环保措施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林宇带着这份报告再次与企业交涉,同时将调查报告副本提交给了镇政府相关领导。
镇政府对这件事高度重视,责令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居民诉求,积极配合司法所的调解工作。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王强看到了林宇的执着和努力,也意识到自己之前被陈峰误导。
他主动找到林宇,表示愿意摒弃前嫌,加入到调解工作中来。
林宇欣然接受了王强的好意,有了王强在居民中的威望加持,他们在与居民沟通时更加顺畅,居民们也更加相信司法所能够为他们主持公道。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镇政府的压力,企业方面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态度开始转变。
他们同意按照相关规定提高土地补偿款的标准,并且立即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还承诺会定期接受居民和司法所的监督。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让林宇在镇里的威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也让司法所内部那些曾经摇摆不定的工作人员重新认识到了林宇的领导能力。
而陈峰的小算盘落空,他开始变得有些焦躁不安,担心自己的处境会变得不利。
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仍在暗中寻找机会,企图再次给林宇制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