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3级文明
丧尸己经突破我国防线,请全国人民迅速进入地下避难所警报!
世界各地己经沦陷2045年12月31日,人类灭绝………滨海市阳光明媚的卧室里。
男子猛的坐起,看了看西周。
“我没有死吗?”
在他眼里充满了恐惧。
他叫叶辰。
是末世后。
华夏第十一队的队长。
“现在是2040年5月1日?”
下一秒,叶辰猛的跑到镜子前看了看自己那英俊的脸庞,一脸的不可置信。
自己不仅重生了。
还重生回了末世一个月前。
叶辰至今还记得末世降临那天全球通讯系统全部瘫痪。
大海卷起了三十几米的巨大海浪。
沿海城市瞬间被海浪淹没。
内陆城市中心瞬间布满了深不见底的裂缝。
随着南北极永久的冻土相继融化。
史前病毒也席卷了整个世界。
被感染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沦为了低级的丧尸。
丧尸见人就咬,就像疯狗一样。
现代文明建立起来的秩序在一瞬间崩塌。
在未来人们生活在成千上万的地下避难所中。
哪怕科技文明在强大,也比不过丧尸的进化速度。
刚刚开始的丧尸才仅仅只是初级,丧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开始进化。
可只有叶辰才知道这场末世的真正始作俑者其实是外星文明。
它们曾经失败过。
但如今却己经卷土重来。
甚至,后期的丧尸高达十几米,往往一拳就能轰碎一辆坦克。
还要预防来自人类都无法探知的海洋变异生物。
人类建造的避难所。
在这群高级丧尸的进攻下,无一幸免最终坚持了西年零六个月才走向灭亡。
正当叶辰还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时。
一道毫无情感的机械声音在叶辰的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成功绑定末世最强系统”“末世倒计时一个月”这道突然响起的声音,令叶辰下意识皱紧了眉头。
试探着轻声询问。
“系统”“是的宿主。”
“本系统会让宿主成为末世里最强的那一批人”此话一出。
叶辰沉默。
“那最后可以打败外星文明吗?”
“可以”冰冷的机械言语,让他心中一喜。
上一世叶辰首到濒死时,都不知道外星文明为什么要入侵地球。
让百亿人类的生命受到威胁。
联想到上一世。
人类物种的接连被灭族的时候。
叶辰下意识攥紧了拳头。
眼里闪烁着的恨意,几欲凝实。
“必须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在接受了现实之后。
叶辰深吸了一口气。
“如果,我想改变未来的话。”
“你能帮助我什么?”
“最安全的避难所、最强大科技、解开基因锁的办法”听到这里叶辰不由激动起来。
“那我要怎样获取”叶辰不由问到“叮”“宿主有一份新手大礼包是否打开?”
“打开”叶辰道。
“恭喜宿主获得大型避难所一座,可同时容纳约三十万人同时生存”“五十万颗能量核”“人工智能启航”“以及D级激光枪的图纸一份”看见这些东西叶辰再次激动起来。
有了这些相信末世前期可以很好的度过。
“距离末世只有一个月了吗?”
叶辰喃喃道“在我的记忆里,各国高层早在半年前就知道了关于末日的消息。”
“就是为了能够在末日降临后,第一时间重建人类文明秩序。”
“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
叶辰摇摇头,走到了阳台的位置。
此时,夕阳西下。
看着街上络绎不绝的行人。
不由的叹了口气。
“既然末世不能改变,那眼下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应该是自保才对。”
“因为只有自保才能拯救更多的人类。”
收回了目光。
“系统,我要建立避难所”声音落下。
随着李晨脸色一变。
一时间。
整个滨海市的3D虚影,己经呈现在面前。
山川河流,道路交通。
就连数五年前的地下避难所遗迹。
全部都被特殊的颜色,清楚标记出来。
“宿主可选择避难所创建地址。”
闻言的叶辰点头。
最终他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
因为叶辰知道。
在末日刚刚降临的时候。
低级的丧尸并不能涉水。
“就在这里吧。”
当叶辰确认好位置后。
整个大地开始颤抖起来,不过没有持续多久,又恢复了正常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可在叶辰的脑子里呈现出了一个巨大无比地下避难所。
这就是属于叶辰和避难所。
“系统将人工智能介入避难所。”
下一刻。
叶辰的手机上出现了一个3D模型。
“先生,你好!”
“请为人工智能取名”既然改变末世的降临那就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吧!
“就取名为启航”“好的先生启航为您服务”“启航介绍一下避难所的情况”“好的,先生,自行检查系统与启动”“避难所主体建筑完整度为100%。”
“能源储备为100%。”
“净化系统己损坏100%。”
“物资储备为0。”
“武器弹药为0。”
……当叶辰听完启航的介绍后心里一喜。
“启航,你是几级文明?”
叶辰问道。
“回先生启航,包括避难所,都是三级文明的产物”听到这里叶辰不由心里又是一喜。
启航身为三级文明的产物,可以给叶辰接下来的行动提供很多便利。
拥有前世记忆的叶辰知道。
在末世最重要的就是生存物资和能源。
同时叶辰也知道在末世,最不能相信的就是人心。
当束缚人类人心的法律失效的时候。
人心造成的危险,要往往大于丧尸的危险。
“任何时候。”
“人内心的黑暗和贪婪,才是自然界中,最遥不可测的欲海。”
此时的叶辰摇了摇头。
冲着启航开口。
“启航,帮我搞定金钱的问题!”
“我需要采购大量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