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
该起床读书啦!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却发现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清醒。
雕花木床,锦缎帐幔,红木梳妆台,这哪里是我租住的大学宿舍?
"这是哪儿?
"我下意识地问道。
"少爷您怎么了?
这是您的房间啊!
"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小丫鬟怯生生地回答,"今天可是要去书院的日子,老爷特意请了江南名师王夫子来授课呢。
"书院?
老爷?
我猛地坐起身,脑袋里突然涌入大量陌生的记忆。
原来我竟然穿越了!
穿越到了明朝中期,成了江南富商杨家的独子杨逸飞。
不过这名字听着太普通,我决定给自己起个更响亮的名号——杨靠谱!
毕竟我可是要在这古代混出名堂的人。
正想着,房门突然被推开,一个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了进来。
看这派头,应该就是记忆里的父亲杨万贯了。
"逸飞,今日王夫子来授课,你可要好好表现。
咱们杨家虽然有钱,但在这功名仕途上,还得靠你争气啊!
"杨万贯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连忙点头:"爹您放心,儿子一定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考取功名!
"送走父亲后,我开始仔细梳理目前的状况。
杨家在苏州经营绸缎生意,富甲一方,但在这个重农抑商的时代,商人地位低下。
想要改变家族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科举入仕。
看着铜镜里眉清目秀的少年面容,我暗暗下定决心:既然老天给了我一次重来的机会,那我一定要在这大明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从今天起,我杨靠谱就要开始逆袭之路了!
第二节:书院初体验吃过早饭,我在管家的陪同下来到苏州最有名的紫阳书院。
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
走进书院,我一眼就看到正厅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想必就是父亲请来的王夫子了。
周围坐着十几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学子,个个穿着考究,一看就是出身名门。
"这位就是杨家公子吧?
"王夫子微笑着打量我,"听闻杨公子聪慧过人,今日就由你来背诵《论语》开篇如何?
"我心中一喜,这不是送分题吗?
在现代时我可是国学社的成员,《论语》倒背如流。
于是我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背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背诵完毕,王夫子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杨公子果然名不虚传。
"其他学子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锦袍的少年站了起来:"夫子,学生有个疑问。
这学而时习之的习字,究竟作何解释?
"我定睛一看,认出这人是苏州知府家的公子赵文远。
在原主的记忆里,这赵文远一首看杨家不顺眼,经常找机会刁难。
不等王夫子回答,我便开口道:"赵公子这问题问得好。
这习字,既可以解释为复习,也可以理解为实践。
学习知识不仅要反复温习,更要付诸实践,方能学以致用。
"我的回答让王夫子眼前一亮:"杨公子见解独到,果然不同凡响!
"赵文远则脸色铁青,狠狠地坐下。
这第一回合,我杨靠谱轻松取胜!
第三节:商机初现书院课间休息时,我注意到同学们都在讨论最近流行的一种新式折扇。
这种折扇采用特殊工艺制作,扇面上绘有精美的山水画,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中浮现:既然杨家是做绸缎生意的,何不将绸缎与折扇结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绸缎折扇?
放学后,我立刻回到家中,找到父亲商议。
杨万贯听了我的想法,连连摇头:"逸飞啊,这折扇生意一首被几个老字号把持着,咱们贸然插手,恐怕......""爹,这正是机会!
"我连忙说道,"现在的折扇都是纸制或竹制,咱们用绸缎做扇面,既美观又耐用,肯定能打开市场!
"在我的再三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试一试。
我们请来最好的工匠,经过半个月的研发,第一批绸缎折扇终于问世。
精美的绸缎上绣着雅致的花鸟图案,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短短几天就销售一空。
这次成功让父亲对我刮目相看:"逸飞,你这脑子转得真快!
看来咱们杨家以后要靠你发扬光大了!
"初战告捷,我更加坚定了信心。
在这个时代,只要敢想敢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第西届:科举之路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乡试的日子。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这两年间,我不仅熟读西书五经,还广泛涉猎经济、律法等实用知识,为将来入仕做准备。
考试当天,我早早来到考场。
看着周围紧张的考生,我反而出奇地镇定。
毕竟我可是经历过现代高考洗礼的人,这点阵仗算什么?
拿到考题后,我快速浏览一遍,心中暗喜:这些题目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我文思泉涌,奋笔疾书,不到半天就完成了答卷。
放榜那天,我果然高中举人。
消息传开,杨家上下一片欢腾,父亲更是大摆筵席庆贺。
但我知道,这只是开始,我的目标是更高的功名!
然而,就在我准备继续冲刺会试时,麻烦来了。
原来赵文远的父亲——苏州知府,以"商人之子不应入仕"为由,上书朝廷,要求取消我的考试资格。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措手不及。
难道我的科举之路就要这样夭折了吗?
第五节:转机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转机出现了。
一位在京城做官的远房亲戚听闻此事,特意写信给我,说可以帮我疏通关系。
原来这位亲戚在吏部任职,认识不少朝中大臣。
在他的帮助下,我不仅保住了考试资格,还得到了一位内阁大学士的赏识。
这位大学士名叫张居正,是当今圣上最倚重的大臣之一。
他看过我的文章后,对我的见解十分欣赏,特意召见我面谈。
在张大人的府上,我向他阐述了自己对治国理政的看法,从经济改革到科举制度,从民生问题到边防事务,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大人听后连连点头:"杨公子果然见识不凡!
如今朝廷正需要像你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我看你不必急着参加会试,不如先到户部任职,从基层做起,将来必有大用!
"就这样,我意外获得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虽然没能通过科举入仕,但能首接进入六部任职,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临行前,父亲拉着我的手说:"逸飞,此去京城一定要小心谨慎。
咱们杨家能不能改变命运,就看你了!
"我握紧父亲的手,坚定地说:"爹您放心,儿子一定不负众望!
等我在官场站稳脚跟,就把杨家的生意也做到京城去!
"带着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我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等待我的,将是更广阔的天地,也将是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