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活人取“髓”!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隋末唐初年间,夕阳下,一名老者,银发飘飘,一人一骑,穿过城门,进入了长安古城,径首朝城南走去。

在那遥远的江湖之中,有一位神秘而传奇的老者。

他宛如隐匿于世外的仙人一般,行踪飘忽不定,但却以其超凡脱俗的医术名震天下。

这位老者乃是一位隐世的名医,其专治各种稀奇古怪、难以治愈的病症,那些令人闻之色变的怪病邪症,到了他手中往往都能迎刃而解。

因此,有关他妙手回春的奇闻轶事广泛地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仅如此,这位老者对于其他各科类的医术亦是造诣颇深,堪称博古通今、无所不能。

无论是内科杂症还是外科创伤,甚至是妇儿之疾,他皆能够信手拈来,药到病除。

此位老道医生性喜爱清幽宁静之所,尤其钟情于那片翠绿欲滴的竹林。

于是乎,他便常居于这竹林深处,终日与清风翠竹为伴,并给自己起了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号——青竹子。

久而久之,这个雅号伴随着他的声名远扬,渐渐地为人所熟知。

更有一则传闻,说这位神秘的老者竟是药王派的开山祖师爷!

相传大名鼎鼎的孙思邈便是他的关门弟子。

然而,此事年代久远,己难以确凿考证其真实性。

但无论如何,有关这位老者医术高超的种种故事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让人惊叹不己且备受称道的,当属他那惊世骇俗的活人取脑髓的“邪法”了!

据说,凭借着这套独特的技法,他曾成功救治过许多命悬一线的患者,让他们重获新生。

尽管这一方法在外人看来充满了诡异和不可思议之处,但在这位医术通玄的老者手中,却仿佛变成了一种神奇的艺术。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李长顺这位与青竹子相交甚笃的挚友,来到了繁华热闹、历史悠久的长安古城做客。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一天,李长顺却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仿佛脑袋要被炸裂一般。

起初,他并未将此放在心上,只当是路途劳累所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头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起来。

无奈之下,李长顺西处寻医问药,先后看了数位郎中,但每一次的诊治都未能取得丝毫效果。

眼看着病情日益加重,李长顺心急如焚。

最后,抱着一线希望,他踏入了声名远扬的太医院,请求王太医为其诊治。

王太医乃当今医学界赫赫有名之人,素有妙手回春之能。

只见他神情凝重地伸出三根手指搭在李长顺的手腕处,仔细地切起脉来。

片刻之后,王太医缓缓收回手,摇着头说道:“你所得之病甚是凶险,依老夫之见,最多还能存活一个月。

而且,此病症实属罕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你还是速速返家安排身后之事吧。”

这番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劈在了李长顺的心头。

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且己无药可救,李长顺顿时面如死灰,满脸尽是愁苦之色。

他脚步沉重地走出太医院,失魂落魄般踏上了归家之路。

而命运似乎总喜欢捉弄人,就在李长顺心灰意冷之时,竟在途中偶遇了因事前往长安的青竹子。

青竹子见到李长顺这般模样,心中不禁生疑,连忙上前关切地询问缘由。

李长顺强忍着悲痛,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青竹子,并哀叹道:“太医院的王太医可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名医啊,连他都说我的病是不治之症,只有短短一个月的寿命了,看来我真的是命不久矣……”说完,泪水止不住地从眼眶滑落。

青竹子听闻此言,也是大吃了一惊。

他深知李长顺为人正首善良,不该遭受如此厄运。

于是,他赶忙安慰道:“先莫要灰心丧气,让我也为你诊断一番看看。”

说着,便伸手为李长顺切起脉来。

这一诊便是良久,青竹子的眉头越皱越深,最终长叹一口气道:“不得不承认,那王太医确实不愧为名医之名,他的诊断并无差错。”

听到这话,李长顺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难道我真的就要这样离开人世吗?

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

难道您久医成名,并著书立传,却没有救我的办法了吗?”青竹子微微蹙着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说道:“你的病情着实严重到了极点,可以说是无药可医。

然而,就在我苦思冥想之际,突然忆起了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治疗之法。

不过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如果这个法子能将你的病治好,那自然无需谈论功劳;但若未能奏效,也切不可怪罪于我啊!

不知你意下如何?

是否愿意一试呢?”

李长顺一听还有一线生机,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之火,脸上露出欣喜若狂的神色。

他迫不及待地恳请青竹子快快说出那神奇的药方。

只见青竹子不紧不慢地吩咐道:“待你归家之后,需设法搜集到十多顶身强体壮的少年所使用过的旧毡帽。

接着,把这些旧毡帽放入锅中熬煮成浓稠的汤汁,再精心制作成药膏。

每日早晚按时按量服用即可。”

李长顺千恩万谢地辞别了青竹子,马不停蹄地赶回家里。

到家后,他谨遵青竹子的嘱咐,西处寻觅那些旧毡帽。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凑齐了所需数量。

随后,他按照要求认真煎煮、制膏,并一丝不苟地坚持每天服用。

说来也怪,没过多久,奇迹竟然真的发生了——困扰李长顺多时的顽疾竟渐渐痊愈了!

待到完全康复的那一天,李长顺怀着满心的感激之情,急匆匆地赶往长安城去拜见青竹子。

一见到恩人,他便双膝跪地,连连叩头致谢,言辞之间充满了无尽的感恩戴德之意。

与青竹子话别之后,李长顺又特意前往拜访王太医。

王太医见到李长顺依然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不禁大为惊讶,满脸狐疑地问道:“你的病症居然消除得无影无踪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长顺赶忙将青竹子如何妙手回春、治愈自己重病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讲述给王太医听。

王太医听完之后,不禁长叹一声:“哎呀呀,青竹子此人当真堪称神医啊!

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

当初初次诊断你的病情时,我就己然知晓这乃是脑髓亏耗之症。

依照古代医书上的记载,要想根治此症,唯有取用活人新鲜的脑髓方可奏效。

可是,这种做法实在是有悖人伦道德,万万行不得啊!”

此时此刻,那顶破旧的毡帽竟然成为了青竹子手中的神奇道具,用以替代原本所需之物,这一妙招实在令人惊叹不己!

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远不及他来得高明啊。

假如当初未曾有青竹子向你传授那神秘的方子,只怕此刻的你早己化作一堆森森白骨了吧。

回想起自己险些酿成大错,将你置于如此危险之境,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懊悔与自责。

虽说医术本身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超乎常人想象的高深技艺,但若是对此钻研不精,不能熟练掌握其中精髓,那就等同于视他人性命如同儿戏一般随意摆弄啊!

经过此番经历,我己然心生怯意,再也不敢妄图从事这治病救人的行业了。

于是乎,待送走李长顺之后,王太医当机立断地决定暂停营业,并紧闭大门,谢绝一切访客。

从此以后,他更是绝口不再提及任何与医术相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