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午茶的“小道消息”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办公区上方的日光灯发出单调的嗡鸣,惨白的光线下,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此起彼伏,偶尔夹杂几声电话铃响,共同谱写着一首名为“工作日”的枯燥交响曲。

李云鹏坐在自己的格子间里,面前的代码编辑器亮着,闪烁的光标在一行注释上孤独地跳动。

然而,他的思绪早己飘远,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脑海里,如同电影回放一般,不断闪现着楼下那只肥橘猫——大橘——做出后空翻的惊人画面。

微信群里炸开锅般的讨论,那些像素不高却足够震撼的视频片段,每一次浮现,都让他的心脏不受控制地悸动。

那个名为“炼假成真”的神秘APP,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他的手机里。

屏幕上,那仅剩的“0.05点”真实度,像一枚滚烫的烙印,无声地提醒着他:先前发生的一切,并非南柯一梦。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更深的迷惘,以及一丝难以言喻、夹杂着恐惧的兴奋。

这东西……拥有的潜力实在太可怕了。

如果让一只猫做出违背常理的动作,只需要不到1点真实度,那若是想要改变更重大的“真实”呢?

比如,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甚至……悄然改变这个世界的走向?

他不敢再想下去。

未知的力量往往伴随着无法预料的风险。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手里攥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既渴望一探究竟,又对可能释放出的东西充满了敬畏与不安。

不行,必须得搞清楚!

不能被这突如其来的力量冲昏头脑。

李云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纷乱的思绪中抽离,冷静下来。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反复验证这个系统的运作方式,特别是真实度的获取机制。

系统说明里语焉不详——“只要别人相信他编造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对应的真实度”。

那么,相信的人数多寡、相信的程度深浅,具体是如何换算成真实度数值的?

这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

他再次点亮手机,打开那个界面简洁到极致的黑色问号APP。

看着屏幕顶端那可怜巴巴的0.05点真实度,他明白,想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测试,首先得积累更多的点数。

他需要编造一个新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能太离谱,否则无人相信,便如同对空挥拳,捞不到半点真实度;但也不能太平淡无奇,否则就算最后真的实现了,也无法百分百确定是系统的功劳,而非巧合。

最好是那种……介于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带点小小的利益诱惑,能勾起人们一丝期待,又不会掀起太***澜的事情。

一个可控的实验。

他环顾西周,目光扫过埋头于屏幕前的同事们。

偶尔有人起身去接水,或是压低声音短暂交流几句工作。

嗯,目标人群就定在附近工位的同事们身上吧。

传播范围小,容易控制,也方便他近距离观察反应。

编造什么内容好呢?

他的目光无意间落在墙上贴着的下午茶通知上——每周三、五下午三点半,综合管理部(大家习惯简称综合部)会推着小车,送来一些聊胜于无的饼干、水果和饮品。

这是公司为数不多的固定福利,质量嘛……只能说,不能要求太高。

“如果……今天的下午茶,综合部给大家来个‘惊喜’呢?”

一个念头,如同电流般在他脑中闪过。

他拿起手机,指尖在APP的输入框上悬停片刻,小心翼翼地组织着语言,力求精准而又不显得刻意:“综合部打算改进下午茶福利,今天下午将在我们二楼***测试一种口碑很好的网红饮品,先到先得。”

他特意加上了“***”、“测试”、“二楼”这些限定词,既增加了叙事的模糊性,也赋予其一定的“内部消息”的合理性,希望能以此降低所需的真实度门槛。

点击“提交评估”。

屏幕上的文字随之刷新:叙事评估:“综合部打算改进下午茶福利,今天下午将在我们二楼,***测试一种口碑很好的网红饮品,先到先得。”

所需真实度:2.00 点描述:涉及对公司内部常规流程(下午茶供应)进行临时性、小范围(单一楼层)的良性变更。

需要影响综合部相关人员的行动(准备并派发特定饮品),并符合公司福利发放的基本逻辑框架。

由于涉及物资采购、临时调配等实际操作环节,并需克服既定流程惯性,故产生相应真实度需求。

当前拥有真实度:0.05 点。

判定:真实度不足,无法执行。

“刚好2点吗……比让大橘后空翻高了不少,但比起之前那个‘升职加薪’要低得多。

看起来,这个评估逻辑确实相当严谨。”

李云鹏点了点头,心中有了底。

现在,他的任务明确了:从周围这些同事身上,“收集”到这2点真实度。

他收起手机,装作若无其事地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然后端起桌上空了的马克杯,慢悠悠地走向茶水间。

茶水间里,同组的小胖子王浩正背对着他,在饮水机前接水。

李云鹏走过去,也拿起一个杯子接水,用一种仿佛刚想起来的随意口吻开口:“哎,耗子,听说了没?

好像今天下午茶有点不一样。”

王浩转过身,圆脸上写满了疑问,他端着刚接满水的杯子:“不一样?

啥不一样?

不还是那些破饼干吗?”

“嘘,小声点。”

李云鹏故作神秘地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些,“我刚才去洗手间,好像听到两个综合部的姐们在小声嘀咕,说什么今天要给我们这层弄个‘惊喜’,搞个什么***版的网红奶茶还是果茶之类的,测试一下反响。”

王浩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闪过一丝吃货的渴望,但那光芒很快又黯淡下去,他撇撇嘴:“真的假的?

鹏哥你可别逗我。

综合部那帮铁公鸡能这么好心?

还网红饮品?

怕不是买一送一快过期的临期酸梅汤吧?”

李云鹏摊摊手,一副“我也就是随口一说”的表情:“我也就是偶然听到一耳朵,谁知道真假呢。

反正说是***的,估计也就那么几杯,到时候看呗,有就赚了,没有也正常。”

就在王浩将信将疑,嘴里嘀咕着“要是真的可就好了”的时候,李云鹏口袋里的手机传来一种极其细微的、非物理层面的震动——那是一种只有他能感知到的、源自“炼假成真”APP的内部反馈,如同脑海深处响起的一声轻微的“叮咚”。

他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手机屏幕(设置了锁屏预览),一条简洁的系统通知浮现:收到来自“王浩”的信念反馈,综合判定:轻度相信。

真实度 +0.22 点。

当前总真实度:0.27 点。

有效!

第一笔“投资”到账!

李云鹏心中一喜,但脸上依旧保持着云淡风轻的平静。

“行了,我先回去了,代码还没跑通呢。”

他拍了拍王浩的肩膀,转身离开茶水间。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开始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有选择性地向周围几个“猎物”抛出诱饵。

对坐在他对面,素来是办公室消息集散中心的八卦女同事李娜,他换上了一副分享秘密的口吻,凑近低语:“娜娜,跟你说个事儿,你可别跟别人乱传啊,今天下午茶可能有好东西,我听说的……”李娜果然被勾起了兴趣,眼睛发亮,但听完后还是撇了撇嘴:“综合部?

听听就好啦,鹏哥你还信他们?

别抱太大希望。”

收到来自“李娜”的信念反馈,综合判定:微弱相信。

真实度 +0.15 点。

当前总真实度:0.42 点。

而对旁边工位那个埋头苦干、不问世事的老实人陈工,李云鹏则是在对方起身活动筋骨时,仿佛顺口一提:“陈工,下午茶要是看到有和平时不一样的饮料,记得手快点啊,好像是***的。”

陈工愣了一下,推了推厚厚的眼镜,憨厚地笑了笑:“哦?

是吗?

谢谢提醒啊。”

显然,他并没有把这句提醒太往心里去,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屏幕上的代码。

收到来自“陈工”的信念反馈,综合判定:极微弱相信。

真实度 +0.08 点。

当前总真实度:0.50 点。

……李云鹏如同一个在溪流中小心翼翼撒网的渔夫,耐心地抛出一个个精心包装的“小道消息”,仔细观察着每一条“鱼儿”的反应,同时全神贯注地留意着手机APP上真实度数字那蜗牛般的缓慢增长。

正如他预料的那样,每个人提供的真实度确实有高有低。

这似乎与他们的性格、对“小道消息”本身的判断,甚至是对李云鹏本人的信任程度都有关系。

不少人像李娜一样持怀疑态度,因此单次获取的真实度普遍不高,大多在0.1到0.3之间徘徊。

时间在指尖悄然流逝,从上午十点多,一首捱到午饭时间,再到下午。

李云鹏利用各种看似自然的间隙——茶水间偶遇闲聊、午饭后一起下楼散步消食、甚至在公司内部通讯软件上和几个相熟的同事插科打诨时,都状似不经意地将这个“福利饮品”的消息,传递给了大约十来个人。

期间,也遇到过完全不信的,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鹏哥,是不是想喝奶茶想疯了,开始做白日梦了?”

,对于这种彻底的否定,APP没有任何反应。

当然,也有少数人似乎真的信了,开始兴致勃勃地猜测会是什么牌子的饮品,这种接近“深度相信”的状态,能提供稍高一点的真实度,大约在0.3到0.4点。

终于,到了下午两点刚过,李云鹏正低头假装全神贯注地修改着一段无关紧要的代码时,口袋里的手机再次传来了那种熟悉的、只有他能感知的特殊“震动”。

他心头一跳,迅速点亮屏幕:真实度 +0.18 点。

当前总真实度:2.05 点。

够了!

看着那个终于突破2.00大关的数字,李云鹏的心跳骤然加速。

他花费了整整一个上午外加小半个下午的时间,如同蜜蜂采蜜般,通过与十几个同事的互动,一点一滴地积累,终于凑够了实现这个“下午茶小惊喜”所需的真实度!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再次打开那个改变了他生活的黑色问号APP。

在历史记录里找到之前输入的那条关于福利饮品的叙事,后面那个原本是灰色、无法点击的“执行”按钮,此刻赫然变成了醒目的亮白色,仿佛在无声地召唤。

叙事:“综合部打算改进下午茶福利,今天下午将在我们二楼,***测试一种口碑很好的网红饮品,先到先得。”

所需真实度:2.00 点当前拥有真实度:2.05 点。

是否消耗2.00点真实度,将此叙事固化为现实?

(是/否)办公室里依旧是单调的键盘声和空调系统低沉的送风嗡鸣。

距离往常下午茶开始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

李云鹏凝视着屏幕上那个闪烁着微光的“是”选项,手指悬停在上方,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微弱电流感——或许只是心理作用。

这一次,不再是大橘后空翻那样的意外之喜,不再是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巧合。

这是他,李云鹏,主动策划、收集信念、即将亲手催生出的第一个“现实造物”。

他的手指,毫不犹豫地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