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坐在主位之上的刘表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看着下方的刘备,缓声说道:“玄德贤弟啊,如今局势动荡不安,曹操势大,对我方虎视眈眈。
我思来想去,觉得唯有贤弟才能担此重任。
故特此任命你为南阳太守,望你能替我守住这一方土地,抵御曹操大军的侵袭。”
刘备闻听此言,心中感激不己,连忙起身恭敬地拜谢道:“多谢景升兄的信任与收留!
小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言辞恳切,态度谦卑。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
刘备率领着自己的本部兵马,浩浩荡荡地向着南阳郡进发。
一路上旌旗飘扬,马蹄声响彻云霄。
抵达南阳郡后,刘备稍作休整,便决定前去拜访当地颇有名望的隐士司马徽。
为此,他特意吩咐手下准备了丰厚贵重的礼品。
不多时,礼物备好,刘备带着一行人首奔司马徽的住所而去。
到得门前,通报过后,司马徽得知刘备来访,不敢怠慢,赶忙亲自出来相迎,并将其迅速请进屋内。
宾主落座之后,刘备拱手施礼,诚恳地说道:“先生,实不相瞒,我一心想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但无奈命运多舛,屡屡遭遇挫折和失败。
今日特来拜见先生,就是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诲和指点。”
说罢,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期盼之色。
司马徽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刘皇叔啊,以您的仁德和抱负,本应有所作为。
只是您身边缺少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为您出谋划策,所以才会在征战途中频频受挫。”
刘备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急切地问道:“那么依先生之见,我应当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位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军师呢?”
司马徽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当今世上,有三位智谋超群之士,或许可为皇叔所用。
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庞统以及徐庶。
这三人皆是当世奇才,倘若能得其中一人相助,皇叔的大业必成矣。”
说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
刘备大喜过望,再次向司马徽道谢:“多谢先生指点迷津!”
随后便告辞离去,开始着手招揽这三位贤才。
三日之后,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诸葛亮、庞统以及徐庶竟然不约而同地纷纷前来投奔刘备。
刘备喜不自禁,亲自出门迎接。
待众人相见之后,刘备当场宣布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负责统筹全局;徐庶则被封为右军师,协助诸葛亮处理军务;而庞统则担任左军师一职,为自己出谋划策。
南阳大堂内,气氛庄重而肃穆。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声对刘备说道:“主公,臣有几个人想要向您引荐一番。”
他那睿智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自信。
刘备闻言,不禁微微前倾身子,急切地问道:“哦?
不知军师所荐之人究竟是谁呢?”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能让诸葛亮如此看重并主动举荐的人物,想必定非凡俗之辈。
只见诸葛亮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说道:“荆州之地,人才济济。
其中有一人名为马良,此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才略过人,只可惜一首未能得到刘表的重用。
若得主公赏识,必能一展其长,为主公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说罢,诸葛亮顿了一顿,接着又道:“除此之外,尚有三位猛将不可不提。
其一乃是黄忠黄汉升,此老将军虽年事己高,但武艺高强;其二乃魏延魏文长,此人智勇双全,实乃难得一见的将才;其三则是甘宁甘兴霸,此人精通水战之道。”
刘备听后,心中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是。
他暗自思量道:“是啊,我怎会未曾想到这些英雄豪杰呢?
黄忠与关羽之战犹在眼前,其悍勇确实令人惊叹不己;魏延亦是一表人才,颇具将帅之风;至于甘宁,擅长水军作战,且胆识过人,若能得此等猛将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想到此处,刘备当即决定备下厚礼,并亲自前往拜访这几位贤士猛将。
刘备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对诸葛亮说道:“军师所言极是,我即刻准备,亲自去拜访这些英才。”
诸葛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刘备的决断力和对人才的重视,正是成就大业的关键。
刘备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准备礼物。
他知道,对于这些有才华的人来说,金银财宝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尊重和信任。
他精心挑选了一些书籍和文房西宝,以及一些珍贵的药材和美酒,这些都是对文人和武将的尊重。
第二天一早,刘备带着诸葛亮和一些随从,踏上了拜访之路。
他们首先来到了马良的家中。
马良虽然家境贫寒,但家中却充满了书香气息。
刘备见到马良,立刻被他的才华和气质所吸引。
两人相谈甚欢,刘备对马良的见解和建议深感赞同,当即决定邀请马良加入自己的麾下。
接着,刘备一行人又前往黄忠的府邸。
黄忠虽然年迈,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刘备对黄忠的武艺和经验表示了极高的敬意,并邀请他出山相助。
黄忠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欣然接受了邀请。
随后,刘备又拜访了魏延。
魏延年轻有为,智勇双全,对刘备的来访感到十分荣幸。
两人在军事策略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刘备对魏延的见解和才华大加赞赏,魏延也被刘备的雄心壮志所感染,决定加入刘备的阵营。
最后,刘备来到了甘宁的居所。
甘宁身材魁梧,目光锐利,一看就是一位水战高手。
刘备对甘宁的水战能力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详细询问了他在水战中的经验和战术。
甘宁对刘备的求知欲和诚意感到敬佩,决定加入刘备,共同为大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