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西位新晋将领的到来,无疑为刘备的势力增添了不少光彩。
刘备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在回到南阳后,他立即任命马良为参军,黄忠为将军,而魏延和甘宁则被任命为偏将军,各自承担起重要的职责。
马良见刘备如此重视人才,便向刘备推荐了费祎、董允、蒋琬、潘濬、李严这五位贤才。
刘备听闻后,心中大喜,立刻命人前去聘请这些人才前来助阵。
他深知,这些人才的加入,将极大地增强自己的智囊团和军队的实力。
在南阳的大堂内,诸葛亮正与刘备商讨着未来的战略。
诸葛亮说道:“主公,我料定曹操平定北方后,定会将目光转向荆州。
我们应当未雨绸缪,广招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我们还应派兵镇守樊城和新野,以确保荆州的安全。”
刘备听后,深以为然,他信任诸葛亮的智谋,便说道:“那就由军师来安排吧。”
诸葛亮随即部署:“关将军英勇善战,可率领两万兵马前去镇守樊城,以元首为谋主,协助关将军制定战略。
张将军同样勇猛,可率领两万兵马,以李严为副将,士元为谋主镇守新野。
这样,我们既能确保荆州的安全,又能为将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刘备点头同意,随即下令执行诸葛亮的计划。
关羽和张飞接到命令后,立刻开始准备,他们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关羽带领着精兵强将,迅速赶往樊城,而张飞则与李严、庞统一同前往新野。
曹操在得知刘备势力壮大后,迅速做出反应,命令夏侯渊率领五万兵马前往汝南郡进行镇守。
这一举措显示了曹操对刘备崛起的警惕以及对战略要地的重视。
与此同时,袁绍在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中连续遭受挫败,但他并未因此放弃。
官渡之战后,袁绍虽然损失惨重,但他的势力依然庞大,他决定重整旗鼓,再次与曹操进行决战。
袁绍从各地集结兵力,包括袁熙从幽州带来的六万兵力、袁谭从青州带来的五万兵力以及外甥高干从并州带来的五万兵力,他们一同前往冀州助战。
袁绍不顾士卒疲惫和民生凋敝,执意再次与曹操决战。
然而,袁绍的决策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
在仓亭之战中,曹操采纳了谋士程昱的“十面埋伏”之计,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军队。
袁绍的军队在数量上虽然依旧多于曹操,但在战略上却未能吸取官渡之战的教训,最终再次败退。
袁绍的失败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失利,更在于内部的分裂和人心的离散。
官渡之战后,袁绍未能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将忠言首谏的谋士田丰处死,导致河北集团内部人心浮动,冀州诸郡多有举城邑而投降曹操。
袁绍的三个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未能团结一致,反而自相残杀,争夺权力。
曹操抓住了这个机会,亲自率领大军一举歼灭了袁绍的残部。
袁绍的三个儿子在内斗中消耗了力量,最终全部被曹操处斩,袁绍的势力彻底瓦解。
曹操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巩固了他在北方的统治,也为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