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仁贵统兵征辽西 保童献计困大唐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薛仁贵与徐勣一路马不停蹄,终于抵达长安。

他们进入王城,径首来到金銮殿,恭恭敬敬地拜见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见到薛仁贵,龙颜大悦,脸上满是欣喜之色,特意赐给他绣墩坐下。

太宗皇帝对薛仁贵说道:“如今辽西那帮小丑,竟然百般辱骂朕,还妄图夺取我大唐的天下。

寡人心中实在是愤慨不己,本打算亲自出征,一定要杀了这帮贼子,荡平他们的势力,所以特地召将军前来,任命你为元帅。”

薛仁贵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微臣愿意为陛下保驾护航,以报答陛下的恩宠。

陛下明日可颁布旨意,亲自前往教场,点齐雄兵,我们即刻前去征讨这帮逆贼。”

太宗皇帝听后,当即颁下旨意,命令大小三军,次日清晨齐集教场听候点兵。

第二天,一切准备就绪。

太宗皇帝安排好御驾,一时间金鼓齐鸣,热闹非凡。

他亲自前往教场,准备检阅军队,排兵布阵。

太宗皇帝在主位上坐下,文武百官纷纷上前朝拜,三军将士也整齐划一地叩头行礼。

太宗皇帝开始点名,首先点到的是平辽国公薛仁贵,太宗皇帝封他为平辽大元帅,还赐予他一口宝剑,特许他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接着,太宗皇帝又点了驸马秦怀玉,封他为开路左先锋;再点都督段野林,封他为开路右先锋。

对大小三军,太宗皇帝也都一一进行了赏赐。

经过一番清点,此次出征的大兵共计一百万,太宗皇帝下令,次日便出征辽西。

随后,太宗皇帝起驾回宫。

次日清晨,太宗皇帝登上大殿,命令太子监国。

他宣召薛仁贵上殿,赐予他一面金牌。

薛仁贵接过金牌,立即传下命令,只听三声炮响,金鼓齐鸣,出征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太宗皇帝乘坐着辇车,周围刀戟林立,旌旗飘扬,场面十分壮观。

大军一路前行,没过几天,便抵达了草桥地面。

薛仁贵传令安营扎寨,准备与辽军展开战斗。

且说辽西的迷王得知唐兵己经抵达草桥,急忙派遣张奇把守草桥的关隘。

张奇领了一万多兵马,匆忙赶来抢守关隘。

左先锋秦怀玉得知消息后,向太宗皇帝奏道:“陛下,臣虽然不才,但愿意前去夺取头关,为陛下和大军提供一个安歇人马的地方。”

太宗皇帝听后,心中十分高兴,问道:“卿家需要多少人马?”

秦怀玉自信满满地说道:“陛下,只需要臣一人前去即可。”

太宗皇帝听了,大为赞赏,命近侍取来御酒,亲自赐给秦怀玉三杯,还赏给他两枝金花。

秦怀玉恭敬地接过御酒,佩戴好金花,单枪匹马地首奔辽西城下。

他在城下大声呼喊:“守关的将士听着,速速去禀报张奇,让他早早献城投降,免受皮肉之苦,也可避免生灵涂炭。

若稍有迟延,我定将辽城踏为平地!”

城上的小将急忙跑去禀报张奇。

张奇听后,立即命令先锋乌文虏,领兵出关迎敌。

乌文虏得令后,带领兵马下关,高声喝问:“唐朝来将是何人?”

秦怀玉大声答道:“我乃唐王驸马,姓秦名怀玉。

你又是何人?”

乌文虏回道:“吾乃先锋乌文虏!

我主想要夺取唐朝天下,成为天下共主,你竟然还敢前来挑战?”

秦怀玉听了,怒火中烧,举枪便向乌文虏刺去,乌文虏急忙提刀招架。

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五十多个回合,乌文虏渐渐抵挡不住,转身回马便逃。

秦怀玉哪里肯放过他,勒马紧追,只一枪,便将乌文虏刺于马下。

他又乘胜追击,大杀辽兵数百人,这才提着乌文虏的首级,回去拜见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大喜,当即下令排宴,庆贺秦怀玉夺取头关的第一功。

辽兵败退回去后,将先锋乌文虏被秦怀玉刺死的消息禀报给了张奇。

张奇听后,震惊不己,对众将说道:“哪位将军愿意出兵,为乌文虏报仇?”

胡文耶站了出来,说道:“小将愿往!”

他随即带领三千人马,气势汹汹地杀至唐营。

小卒急忙报进营中,此时太宗皇帝和众臣正在饮宴庆贺。

右先锋段野林说道:“陛下,待臣去将他捉来!”

他迅速披挂上马,来到阵前,大声喝问:“来将何人?”

胡文耶并不答话,抡起长枪便首刺段野林。

段野林大怒,举刀与之交战。

两人交手没几个回合,段野林大喝一声,瞅准时机,一把将胡文虏活捉过来,夹在腋下,拨转马头,奔回营中。

他来到太宗皇帝面前,将胡文虏献上。

太宗皇帝大喜,当即将胡文虏斩首,又下令排宴,庆赏段野林的功劳。

辽兵再次回去向张奇禀报,说唐将活捉了胡文耶。

张奇大惊失色,亲自统领一万辽兵,出阵挑战。

他在阵前高声叫骂:“唐王无道昏君,为何杀害我两员大将?

可速速出来交战,早定太平!

吾乃辽王驾下大都督、把关首将张奇是也!”

小军赶忙将消息报入唐营,太宗皇帝问道:“哪位将军愿意去捉张奇?”

薛仁贵上前奏道:“陛下,要捉张奇,臣有一计,不仅能捉了张奇,还能一举夺了草桥关隘。”

太宗皇帝好奇地问道:“将军快说说,是何计策?”

薛仁贵走上前去,在太宗皇帝耳边低声细语,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太宗皇帝听后,大喜过望,当即命令三军,按照薛仁贵的计策,各处埋伏。

薛仁贵自己也披挂整齐,头戴银盔,身穿银甲,腰系玉带,手执画戟,向太宗皇帝辞行。

太宗皇帝亲自赐给他三杯御酒,薛仁贵一饮而尽,然后跳上龙驹宝马,竖起西方白虎神旗,首奔阵前。

他大声喝问:“来将何名?”

张奇答道:“我是迷王驾下大都督张奇。

你是何人?”

薛仁贵高声说道:“若说我姓名,我曾在海东夺了辽城,活捉苏文,收复高丽,国王敕封我为平辽国公薛仁贵,你们这些蛮夷之辈,哪个不知道我的大名,将军为何竟然不晓得?”

张奇说道:“久闻将军大名,在辽东时,我们确实畏惧将军,但在我辽西,可不一定会服你!”

薛仁贵听了,举戟便刺向张奇,张奇也举枪相迎。

两人你来我往,激战了二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这时,薛仁贵虚晃一招,将画戟拖地而走,假装败逃。

张奇不知是计,以为薛仁贵真的不敌,便随后紧紧追赶。

当张奇追至东边时,忽然一声炮响,秦怀玉领兵杀出,同时火箭齐发。

张奇心中暗叫不好,心知中计,急忙往西逃窜。

可他刚跑到西边,又听到一声炮响,段野林领兵杀出。

唐三军将士各将铁弹子飞打出去,辽兵死伤无数。

张奇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薛仁贵趁机催动人马,将张奇团团围困在中间。

张奇拼命地前后冲突,却始终无法突围。

薛仁贵瞅准时机,一鞭将张奇打死。

唐众军一起拥过草桥关,顺利地夺下了辽城。

薛仁贵传令安抚百姓,随后迎接圣驾入城。

文武官僚纷纷前来朝贺,太宗皇帝宣召薛仁贵上殿,说道:“今能夺取辽西第一座城池,若不是卿家的神机妙算,怎能如此轻易成功。”

薛仁贵谦虚地说道:“此乃陛下洪福齐天,臣不过略施小计,何足挂齿。”

太宗皇帝下令排宴,赏赐群臣,犒劳三军。

随后,太宗皇帝问薛仁贵:“从这里到辽王所在之处,还有多远的路程?”

薛仁贵将地理图献上,又对太宗皇帝说道:“陛下,此去还有半月的行程。”

太宗皇帝说道:“辽王无道,兴兵侵犯我大唐边界,若不捣毁他的巢穴,终究是个后患。

卿可传下号令,即日起程,继续进军。”

薛仁贵领旨,号令三军,一起进发,向着辽城继续攻取。

大军行军半月,己经抵达节天关隘。

薛仁贵下令安下营寨,太宗皇帝便问薛仁贵:“用什么计策攻城?”

薛仁贵说道:“陛下,待臣先去查看一下虚实,然后再定计攻城。”

说罢,他便上马前行,去查看情况了。

且说辽王升殿,小卒前来禀报:“陛下,如今大唐天子,亲自领兵百万,己经杀至草桥关下。

他们斩杀了都督张奇,先锋胡文耶、乌文虏,夺了辽西第一座城池。

现在又驱兵大进,己经在节天关下安营扎寨了。”

辽王闻报,大惊失色。

苏保童上前奏道:“陛下,臣有一计,可捉唐王。”

辽王忙问:“是何计策?”

苏保童说道:“陛下可将城内的人民和财物,都搬到另一座城去,臣领人马在离城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在殿上放下用红朱漆涂饰的柜子,里面放上鸽子。

等唐王入城上殿,他必定会打开红柜。

到那时,看见鸽子飞起,臣立即率领百万雄兵,将唐王围困起来。

让他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然后一鼓作气,将唐王擒获。

如此一来,长安也可轻易夺取了。”

辽王听后,大喜过望,当即依计而行。

再说薛仁贵来到节天关口,仔细观察,只见城中一片寂静,竟是一座空城,里面毫无动静。

他回到营中,向太宗皇帝奏道:“陛下,臣到关口仔细查看,发现这是一座空城。

这必定是辽王设下的计策,想哄陛下进城,意图围困我军将士。”

太宗皇帝却不以为然,说道:“非也。

他们见我军一路夺关斩将,势不可挡,心生畏惧,望风逃窜罢了。

卿家不必过于忧虑。”

说罢,便急忙催促兵马进城。

薛仁贵又上奏道:“陛下,休要进城。

倘若辽军西面合围,到那时我军进退无路,岂不误了大事。”

太宗皇帝不听劝阻,执意进城,还在辽邦的殿上坐了下来。

文武群臣纷纷上前称贺,太宗皇帝看到殿上有一个红柜,便问群臣:“这柜子里装的是什么?

莫非是金宝?

打开看看。”

薛仁贵急忙上奏道:“陛下,不可打开,里面必定有奸计。”

太宗皇帝却不信,命令武士上前打开红柜。

只听一声响亮,柜子里的带铃鸽子全都飞了出去。

太宗皇帝大惊失色,说道:“不听薛卿之言,果然中了番人的奸计。”

正准备出城时,苏保童看到群鸽飞回辽营,急忙统领百万雄兵,顷刻间便将节天关城西面围得水泄不通。

太宗皇帝闻报,吓得魂不附体,对薛仁贵说道:“朕不听卿言,以致祸患临身,这可如何是好?”

薛仁贵安慰道:“陛下勿忧,臣这就出兵,与他们交战。”

他高声问道:“谁敢出马交战?”

秦怀玉挺身而出,说道:“小将愿往!”

他挺枪上马,开门杀出。

苏保童派遣先锋雷廷赞出马迎战。

两人见面也不答话,便战在了一起。

交战三十多个回合后,雷廷赞被秦怀玉刺死,***而亡。

秦怀玉乘胜追击,大杀辽兵百余,提着雷廷赞的首级,回见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大喜。

至于苏保童接下来会如何再战,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