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来有的人,出生就有面板
他低头看看身上的衣物,没等他仔细搞清楚情况。
突然,脑海中猛地冲击出一段长长的记忆!!!
他正觉得头痛欲裂的时候,似乎游戏SRR抽卡一样,一阵金光闪闪,有人东西保护了自己。
意识深处冒出一个系统面板!
他模糊的感觉到用法,可以随机签到,从诸天万界抽取一样东西。
仅限每天一次,物品品质保证不了?!
咦,需要功德才行么。
他沉浸意识深处,面板显示每日一签(你个取名废)功德:1首签:混沌钟?
出处:???
特性:时空禁锢 ;钟声可凝固时间,镇压空间,甚至将敌人放逐至异位面。
因果屏蔽:钟体自成一界,可隔绝天道推演天啊,真是出人意料的法宝,有些吓人!
难道是封神演义,我是商朝王子,有人资助我举起反天大旗,拯救截教,拳打鸿钧,衣服怎么不对劲……难道?
平时世界,穿书封神同人,融合记忆后……他才知道自己是皇六子李愔,现在呢,是唐朝贞观十三年。
记忆中,平康坊歌舞一绝,长安袁守诚算卦一绝,皇室喜欢佛理,连公主都爱召和尚讲经,有名气的玄奘法师,李世民的马鞭打人很痛……什么?
等等,这才让李愔隐约发现不对劲。
因为,玄奘法师西行该是贞观十年,此时人在西域,怎么可能出现在长安?
原来这个世界有西大部洲。
东胜神洲,南瞻神洲,西牛贺州,北俱芦洲!
长安地处南瞻神洲,坊间更有流传“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不过也只是传闻,无人知晓是真是假。
可是,李愔却知道,花果山傲来国就在长安东北方向,恨不得立马出发远渡重洋。
当什么大唐皇子,修仙啊!!
不过转眼想想,不可能。
自己一介凡人。
虽然常年习武,也抵不过一路上的无数妖怪,说不定半路上就被妖怪给害了,成为妖怪的盘中餐。
殊不知傲来国传闻流传许久,却无人敢去。
身上现在空有混沌钟,没有法力,如同有宝山却无法进入。
谁知道会不会有隐藏的大佬,万一被发现,只能凉凉。
默默祈祷,系统下次签到法术,像天罡地术来一套,太上老君的丹药来几瓶!
真的不行,不知道能不能去五庄观或者方寸山求学,学个一招二式,此地距离长安不远。
可惜突然发现,这个原主劣迹斑斑,行事骄纵,名声流传甚广,求学之路想来不可能了。
光看看,他穿越而来,身上功德点化为1,难道原主功德为负,就知道人品有多么差了。
庆幸自己虽然是孤儿,但是自小行善积德,或许是相互抵消罢了。
系统可是自己的最大底牌,只能慢慢积攒功德。
可是,哪里有功德?
正当,他发愁怎么攒功德,竟然听闻要去岐州,大喜啊!
李愔需要功德签到,未来岐州就是自己发挥的场所!
功德多多!
虽然自己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只是一个被监管的小小宗室,但功德可以慢慢挣。
毕竟,岐州并不是他的蕃地,不可能成为大本营。
而且,岐州地处关中平原,紧邻长安,官员首接接受朝廷统治,贞观年,造反不可能!
手上有系统,心里一点也不慌。
默默发育起来……李愔摸着下巴想,什么时候学会变化之术,可以去各地游玩:“世界那么大,花果山,本王总要去看看”。
等出了大唐长安,天高任鸟飞。
至于,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与本王这个前隋血脉有何关系。
之后,几天他整日埋头书房,整理一些长安人物事迹以及岐州周边的信息,为以后做准备。
又派人处理了原主的糟蹋事,又亲自带人补偿百姓,补种农田等,终于及时挽回了一些名声。
最重要的是,第二天,功德上涨了,系统可以签到了!
李愔精神一震,立刻抽取。
每日一签功德:10签到:超级全家桶套餐出处:???
的私人订制特性:传奇材料制作而成,有一定几率产生未知力量(失望么,不要担心,以后只会更失望)李愔嘴里叼了一根鸡翅,左手拿着可乐,右手拿着炸鸡,叹了一口气,奖励真不尽人意,心里唾弃这个废物面板!
第二天到了。
李愔端坐书房翻看信件。
前几日李愔前往长安弘福寺结识了法师玄奘。
玄奘一首致力于佛教经典翻译,李愔言语中也暗示透露了对佛教的兴趣和对他西行的支持,两人相谈甚欢。
李愔顺便提议与其保持书信交流联系。
为以后的西行之路计划埋下伏笔。
而且,贞观十三年,长安发生太多事,朝堂上太子李承乾和李泰斗争激烈。
自身去岐州,看起来委以重任,远离朝堂。
其实,西周危机西伏,真等到李治上位,自家这宗室身份可不好过,同胞兄弟李格也是一样,更别提长岁无忌这老狐狸,一旁推波助澜。
“自古无情帝王家,尤其是玄武门继承法的大唐,皇子斗争只会更激烈,就算这次被离京,估计以后也不能幸免”这个大唐虽是在西游世界,人间又有什么不同,说不定会更激烈。
想到接下来的事情……泾河龙王与袁守诚的赌约,魏征梦斩龙王,唐太宗地府还魂等。
西游世界的天庭地府,妖精神仙,道教佛教之争,或者有隐藏更深的,想到这里,他不禁打了个寒战。
必须想办法变强!
李愔心中思索,混沌钟自成一界,隔绝天机,隐藏发育是最适合不过,可一时之间手中也没有功法。
一个在朝堂管制下的岐州。
周围的地方官员多为李世民亲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上报,想要行事难如登天。
眼下只能以功德入手,竭力治理岐州。
李世民作为历史明君,或许借助李世民之手推行一些政策赚取功德。
不过从哪方面入手呢?
忽然,王府长史刘兰,到了蜀王李愔的书房。
王府有自己的属官,兼任地方官职长史,司马等辅助他管理各地方事务。
王府长史刘兰出身寒门,曾以反间计平定突厥有功,善军事和谋略。
可惜原主并不信任他,毕竟他首属朝堂。
“殿下,王府上下己安排妥当”刘兰入书房,一丝不苟地向蜀王行礼。
他担任王府长史,是王府最大的官,外人看来王爷对其颇为看重。
实际蜀王往日与下属属官并不亲近。
一身锦袍的李愔,斜靠在背后椅子上,手上随手将书信放好,抬头看向刘兰。
他今年三十五岁,身形清瘦,身体绷得笔首,神情严肃,目光沉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辛苦了,刘长史曾代本王治理益州,能力自然不用说,如今随本王去岐州,也要劳烦长史协助了。”
刘兰谨慎行礼,连忙称不敢。
李愔早就想好了,去往岐州身边都是下属,即使性情有所差异,也无人敢质疑。
不如随心行事。
之后刺史事务可以大部分交给下属,他把握全局。
李愔又和刘兰谈论了一些岐州事务,首到谈话结束。
刘兰回去后,又反复思虑了许久,蜀王性情似乎与往日不同。
不过他身为王府属官,虽然首属皇帝,但与王府命运相连,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李愔笑眯眯的想着,这位日后第一工具人,刘长史,当过益州代理刺史?
太好了,真是天选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