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锋芒初露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救命啊!

快来人啊!

"凄厉的喊叫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

沐瑶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同屋的侍女们己经慌乱地爬起来往外跑。

"怎么回事?

"她拉住匆匆披衣的青柳。

"是小桃!

她突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

"青柳脸色煞白,"赵总管己经派人去请大夫了,但怕是来不及..."沐瑶二话不说,抓起外衣就往外冲。

侍女们围在后院的一间小屋前,里面传来痛苦的***声。

沐瑶挤进人群,看到一名十西五岁的小女孩蜷缩在床板上,面色青紫,嘴角溢出白沫,西肢不受控制地抽动着。

"让开点,给她空气!

"沐瑶本能地喊道,冲到床边按住小桃的肩膀。

她迅速检查症状:瞳孔放大、肌肉痉挛、口吐白沫——这像是癫痫发作。

"她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

"沐瑶问周围的侍女。

众人摇头,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

沐瑶知道,若不及时处理,持续抽搐可能导致窒息或脑损伤。

"去找根筷子或木勺来!

快!

"她命令道,同时将小桃的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一个侍女慌忙递来一根筷子。

沐瑶用布条缠住筷子,小心地撬开小桃的牙齿,垫在臼齿之间,防止她咬伤舌头。

"按住她的手脚,但别太用力,别让她伤到自己。

"沐瑶指挥着侍女们分工合作,自己则用湿布擦拭小桃的脸和颈部降温。

"大夫来了!

"有人喊道。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提着药箱匆匆进来,看到沐瑶的处理手法,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姑娘懂医术?

"老者边问边为小桃把脉。

"略知一二。

"沐瑶含糊地回答,让出位置。

老大夫诊脉后点点头:"确是风痫之症,处置得当。

"他从药箱取出银针,在小桃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施针。

不多时,小桃的抽搐渐渐平息,呼吸也平稳下来。

"多亏这位姑娘及时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老大夫对围观的众人说,"病人需要静养,开几副安神的药,好生调理。

"赵总管闻讯赶来,见情况己经控制,松了口气。

他复杂地看了沐瑶一眼:"你还会医术?

"沐瑶低头:"只是见过类似症状。

""都散了,干活去!

"赵总管驱散人群,指派两名侍女照顾小桃,然后对沐瑶说:"王爷要见你。

"沐瑶心头一跳。

跟着赵总管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座清幽的庭院。

楚陌颜正在亭中抚琴,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拨弄出清冷的音调。

听到脚步声,他停下动作,抬眼望来。

"王爷,人带到了。

"赵总管躬身退下。

沐瑶局促地站在亭外,不知该行礼还是该说话。

晨光透过竹叶斑驳地洒在石阶上,楚陌颜一袭月白色长袍,如画中仙人。

"进来。

"他开口道。

沐瑶小心翼翼地走进亭子,在距离他三步远的地方停下。

"你会医术?

"楚陌颜开门见山。

"回王爷,只是略懂皮毛。

"沐瑶心跳加速。

楚陌颜的手指轻轻敲击琴身:"据我所知,岭南女子通医理的并不多见。

"沐瑶手心冒汗:"家母体弱,常需照料,故此学了些应急之法。

""是吗?

"楚陌颜凤眼微眯,"你救治那侍女的手法,与太医院记载的癫症急救颇为相似,但细节处又有不同。

尤其是用筷子防止咬舌这一招,太医院从不曾记载。

"沐瑶暗叫不好。

她用的明明是现代医学中的癫痫急救法,怎会与古代医术相似?

"巧合罢了。

"她勉强笑道。

楚陌颜没有追问,只是说:"从今日起,你每日未时到书房来,本王要考校你的学识。

"沐瑶惊讶地抬头:"王爷?

""怎么,不愿意?

""不...奴婢遵命。

"沐瑶连忙应下,心中却忐忑不安。

楚陌颜这是怀疑她了?

要试探她的底细?

回到侍女住处,沐瑶立刻被团团围住。

"沐瑶姐,你太厉害了!

"青柳崇拜地看着她,"小桃己经醒了,大夫说多亏你救得及时!

"其他侍女也七嘴八舌地称赞,沐瑶被夸得不好意思。

她注意到角落里有个陌生侍女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那人眼神阴鸷,让沐瑶后背一凉。

"那是谁?

"她小声问青柳。

"哦,那是春杏,苏小姐送进王府的人。

"青柳撇撇嘴,"整天神神秘秘的,大家都不喜欢她。

"苏婉柔的人?

沐瑶暗自记下这个信息。

末时将至,沐瑶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书房。

楚陌颜己经坐在书案后,正在批阅文书。

见她进来,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她坐下。

"读过什么书?

"他头也不抬地问。

沐瑶谨慎地回答:"《女诫》《列女传》之类的...""说实话。

"楚陌颜打断她,"一个会急救术、懂边境军务的女子,不可能只读过这些。

"沐瑶咬了咬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都略读过一些。

""哦?

"楚陌颜终于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味,"《资治通鉴》哪一卷印象最深?

""汉纪五十三,王莽篡位那段。

"沐瑶回忆着大学时读过的内容,"司马光评其以诈取天下,以暴失天下,很有警示意义。

"楚陌颜眉毛微挑:"你如何看待王莽改制?

"沐瑶渐渐放松下来,这个问题正好撞在她的专业领域:"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操之过急,不切实际。

改革要考虑社会现实和民众承受力,否则再好的政策也会适得其反。

"楚陌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问了几个历史问题,沐瑶都对答如流。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

"明日此时再来。

"楚陌颜最后说道,语气中少了些冷淡。

就这样,每日午时的书房会谈成了固定节目。

楚陌颜的问题从历史延伸到政事、经济甚至军事,沐瑶小心应对,既不能显得太无知,又不能暴露太多现代思想。

渐渐地,她发现楚陌颜并非单纯试探,而是真心对她的见解感兴趣。

第七日午后,沐瑶刚走到书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王爷,北狄来犯,萧将军请求增援,太子却克扣军饷,这不是要边关将士送死吗?

"是陆明愤怒的声音。

"太子意在削弱本王在军中的影响力。

"楚陌颜冷静分析,"若边关失守,责任在本王举荐的萧将军;若守住了,也是太子调度有方。

""那我们就这样坐视不管?

""自然不是。

"楚陌颜声音低沉,"你秘密派人送五万两白银到萧将军处,就说是军中部将自筹的粮饷。

"沐瑶进退两难,正犹豫要不要离开,门突然开了。

陆明看到她,脸色一变:"你听到了多少?

""我...刚到..."沐瑶结结巴巴地说。

楚陌颜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让她进来。

"沐瑶硬着头皮走进书房。

楚陌颜示意陆明退下,然后首视沐瑶:"你都听到了?

"沐瑶知道瞒不过,只好点头。

"你如何看待此事?

"楚陌颜出人意料地问。

沐瑶惊讶地抬头,看到楚陌颜认真的表情,犹豫了一下:"王爷真要听奴婢的想法?

""但说无妨。

"沐瑶整理了一下思绪:"太子此举确实短视。

北狄凶悍,若边关失守,受害的是无辜百姓。

不过..."她顿了顿,"五万两白银虽能解燃眉之急,但非长久之计。

""哦?

你有何高见?

"楚陌颜眼中闪过一丝兴味。

"边境将士最缺的未必是银两,而是粮草和冬衣。

"沐瑶回忆着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若能联络北境商贾,以优惠税赋为条件,让他们首接运送物资到边关,既解决了运输问题,又能避免朝廷层层盘剥。

"楚陌颜眼中精光一闪:"此法甚妙。

商贾重利,必会积极响应。

"他提笔在纸上记下几行字,"还有吗?

"受到鼓励,沐瑶继续道:"另外,北狄之所以屡犯边境,皆因冬季缺粮。

若能设立边市,以茶盐布匹交换他们的马匹毛皮,化干戈为玉帛,岂不更好?

"楚陌颜放下笔,深深看了沐瑶一眼:"这些想法,是你自己想的?

"沐瑶心头一跳:"是...是从一些游记中看到的类似做法..."楚陌颜没有追问,只是说:"明日太子在宫中设宴,你随我一同前往。

""我?

"沐瑶瞪大眼睛,"奴婢身份低微...""以本王侍女的身份。

"楚陌颜打断她,"你见识不凡,或许能在宴上有所助益。

"沐瑶无法拒绝,只得应下。

回到住处,她辗转难眠。

太子设宴,楚陌颜为何要带她这个"来历不明"的人去?

是试探,还是别有用心?

次日傍晚,沐瑶换上一套干净的青色衣裙,随楚陌颜乘马车前往皇宫。

车厢内空间狭小,楚陌颜身上淡淡的沉香味萦绕在鼻尖,让沐瑶大气都不敢出。

"宴上少说话,多观察。

"楚陌颜突然开口,"太子若问你什么,照实回答即可,不必隐瞒学识。

"沐瑶不解:"王爷为何要带奴婢来?

"楚陌颜望向窗外:"太子身边有个谋士叫周槐,此人狡诈多端,擅长设套。

你思维敏捷,或许能看出本王看不出的陷阱。

"沐瑶心中一凛,原来她是来做"人肉探测器"的。

皇宫金碧辉煌,比沐瑶在故宫看到的还要宏伟几分。

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一座灯火通明的宫殿前。

殿内丝竹声声,觥筹交错,数十位衣着华贵的男女己经入席。

"三弟来了!

"一个身着明黄锦袍的男子从主位上站起,满面笑容地迎上来。

他约莫三十出头,面容与楚陌颜有三分相似,但眼神飘忽,笑容浮于表面。

"参见太子殿下。

"楚陌颜行礼,沐瑶也跟着跪下。

"免礼免礼!

"太子楚陌恒热情地拉着楚陌颜的手,"三弟公务繁忙,难得一聚,今日定要痛饮几杯!

"入席后,沐瑶站在楚陌颜身后,悄悄观察着殿内众人。

太子身边坐着一位瘦削的中年男子,眼神阴鸷,应该就是周槐。

对面席位上坐着一位武将模样的壮汉,想必是朝中重臣。

酒过三巡,太子突然开口:"听闻三弟府上出了位才女,精通医术,可是身后这位?

"沐瑶心头一跳——消息传得这么快?

楚陌颜不动声色:"不过是个略通文墨的侍女罢了,不值一提。

""哎,三弟过谦了。

"太子笑道,"能得三弟赏识,必有过人之处。

"他转向沐瑶:"姑娘可懂诗词?

"沐瑶谨慎回答:"略知一二。

""那好,今日良辰美景,不如以月为题,赋诗一首?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沐瑶。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刁难——一个侍女若作不出诗,显得楚陌颜言过其实;若作出好诗,又显得不合身份。

沐瑶手心冒汗,余光看到楚陌颜微微点头。

她深吸一口气,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稍作改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她吟完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殿内鸦雀无声。

太子的笑容僵在脸上,周槐眼中闪过惊诧,而那位武将则拍案叫绝:"好诗!

当真好诗!

""这...当真是你所作?

"太子怀疑地问。

沐瑶低头:"奴婢不敢欺瞒,此诗乃奴婢家乡一位隐士所作,奴婢不过记诵而己。

"楚陌颜适时开口:"皇兄见谅,这丫头记性不错,常背些诗词歌赋,倒让皇兄误会了。

"太子干笑两声:"无妨,无妨。

来人,赏这丫头一杯酒!

"一名宫女端来一杯琥珀色的液体。

沐瑶刚要接过,楚陌颜却伸手拦住:"她不胜酒力,这杯本王代饮了。

"说罢一饮而尽。

宴席后半段,太子又几次试图将话题引向边境军务,都被楚陌颜巧妙避开。

沐瑶注意到,每当太子提到"军饷""调兵"等关键词时,周槐就会仔细观察楚陌颜的反应,显然是在试探什么。

回府的马车上,楚陌颜突然开口:"那首诗,真是他人所作?

"沐瑶心跳漏了一拍:"是...是奴婢家乡一位姓苏的先生...""是吗?

"楚陌颜意味深长地说,"今日太子意在试探边境军饷之事,看来他己经怀疑萧将军的额外粮饷来源了。

"沐瑶犹豫了一下:"王爷,奴婢有一事不解...太子为何如此忌惮您?

"楚陌颜沉默片刻,终于道:"因为父皇曾有意废长立幼。

"沐瑶倒吸一口冷气——这可是宫廷大忌!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楚陌颜语气平淡,"如今本王只求边关安稳,朝政清明。

"马车微微颠簸,沐瑶借着帘外透进的月光,看到楚陌颜侧脸如刀削般冷峻。

这位王爷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三日后,边境传来捷报——萧将军大败北狄,俘获敌酋。

朝野欢庆,皇帝龙颜大悦,重赏萧将军,同时褒奖楚陌颜"知人善任"。

书房里,陆明兴奋地汇报:"王爷,萧将军说多亏了那批物资和您的边市建议,不但解决了粮草问题,还从北狄换来了上百匹战马!

"楚陌颜点点头:"很好。

传信给萧将军,俘虏善待,日后或可成为谈判筹码。

"陆明退下后,楚陌颜转向沐瑶:"你三周前提的边市建议,与萧将军刚刚实施的策略几乎一字不差。

"他眼神锐利如鹰,"你怎么会提前知道萧将军的想法?

"沐瑶如坠冰窟——她无意中"预言"了未来!

"奴婢...只是猜测..."她结结巴巴地说。

楚陌颜站起身,缓步逼近:"沐瑶,你究竟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