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平步青云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而坚定,恭敬地说道:“皇上,小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愿能为皇上分忧,为大唐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皇上听了,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目光中满是对林晓的欣赏:“好一个为大唐繁荣尽力!
那朕便封你个官职,让你有机会施展拳脚。”
就这样,林晓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宫中的一名官员。
然而,这新官上任,林晓可没少遇到麻烦。
他对官场的规矩一窍不通,就如同一只无头苍蝇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闹出笑话。
有一次,林晓参加一个重要的宫廷宴会。
宴会上,各位大臣们都按照官职和地位依次落座,秩序井然。
林晓却稀里糊涂地坐错了位置,坐到了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身旁。
那位大臣本就心胸狭隘,见此情景,顿时脸色一沉,怒喝道:“大胆林晓,竟敢乱了规矩!
你可知这是何等的冒犯?”
林晓这才如梦初醒,望着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吓得连忙起身,额头瞬间冒出冷汗,连连道歉:“大人恕罪,小人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还望大人海涵。”
好在皇上并未追究,只是笑着摇摇头,示意宴会继续进行。
但林晓的心中却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还有一次,林晓需要向皇上呈递一份重要的奏折。
他紧张得双手首发抖,心跳如鼓。
当他走到皇上面前时,手一哆嗦,不小心把奏折掉在了地上。
奏折散落一地,纸张纷飞,他急忙弯腰去捡,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周围的大臣们都投来了鄙夷的目光,私下里纷纷议论:“这林晓真是个愣头青,不知怎么就得了皇上的青睐。
如此毛手毛脚,怎能担当大任?”
林晓听着这些闲言碎语,心中倍感失落,但他明白,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
但林晓并未因此气馁。
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于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白天,他虚心地向其他大臣请教为官之道,仔细聆听他们的经验和教诲,哪怕受到冷嘲热讽也毫不退缩;晚上,他挑灯夜读,在烛光下研究朝廷的政策和法规,眼睛都熬得通红。
他把每一个遇到的问题都当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不断地反思和总结。
渐渐地,林晓开始适应了官场的生活,也做出了一些成绩。
他发现皇宫中的开支存在一些浪费现象,账目混乱,许多财物被无端消耗。
于是,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仔细核对每一笔账目,提出了一系列节省开支的建议。
比如减少不必要的宴会,避免铺张浪费;精简宫廷人员,去除冗余的职位;合理规划物资采购,杜绝******。
皇上看了他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经过深思熟虑后,便下令实施。
这一举措为朝廷节省了不少钱财,原本紧张的财政状况得到了缓解。
皇上对林晓的才能越发赏识,在朝堂上多次对他加以称赞。
林晓的名声也在宫中逐渐传开,不少人对他的看法有了改观。
从最初的轻视和嘲笑,到后来的尊重和认可。
但林晓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林晓还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名叫李轩。
李轩出身名门,家族世代为官,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勋。
他不仅才华横溢,饱读诗书,更是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李轩没有丝毫的架子,对待林晓如同兄弟一般。
两人常常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为大唐的未来出谋划策。
有时在书房中彻夜长谈,有时在花园里漫步交流。
他们的想法常常不谋而合,彼此都视对方为知己。
有一天,边疆传来急报,说有外敌入侵。
来势汹汹的敌军烧杀抢掠,边境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朝廷上下一片慌乱,皇上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林晓在朝堂上大胆进言:“皇上,臣认为我们应当派出精兵强将,迅速迎敌。
同时,要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军队无后顾之忧。
另外,可派使者前往周边友邦,寻求支援,共同抵御外敌。”
李轩也附和道:“林兄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可以发动民众,组织义军,增强防守力量。
在国内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素质。”
皇上听了他们的建议,觉得可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便下令照办。
在林晓和李轩的协助下,大唐的军队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民众也纷纷响应号召,支援前线。
最终成功击退了外敌,保卫了边疆的安宁。
经此一役,林晓和李轩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敬仰。
然而,他们的出色表现却引起了一些奸臣的嫉妒和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