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只听见参谋长沈苍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

“旅长!政委!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五个核心构想!”

沈苍野手指点着报告,仿佛那上面写的不是文字,而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构建强敌数据库与模拟画像!”

“‘虚实结合,科技赋能’——C4ISR系统与电子对抗一体化运用!”

“‘深度模拟,逼真对抗’——打造模块化、可定制的‘混合威胁’单元!”

“‘以败求胜,锤炼红军’——建立科学的对抗评估与‘败点’复盘机制!”

“‘灵活高效,精干指挥’——探索适应未来战场的扁平化指挥模式!”

沈苍野每念一条,语气就激动一分,眼神就更亮一分。

“旅长!政委!”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这五点,简直就是为我们319旅量身打造的蓝军建设‘取胜秘籍’啊!”

“取胜秘籍”四个字,他说得格外用力!

“有了这个清晰的思路和框架,我们旅的专业化蓝军建设,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抓手!”

“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我们319旅的蓝军,未来在各种演习对抗中,绝对能成为一块真正的‘磨刀石’!一块能让红军部队脱胎换骨、提升实战能力的‘硬石头’!”

吴学军听得连连点头,眼神中爆发出强烈的认同感:“没错!老沈说得对!这思路,抓得太准了!太透彻了!”

他用力一挥手:“什么叫专业化?这就叫专业化!什么叫体系化?这就叫体系化!这报告,真正抓住了未来蓝军建设的灵魂!”

陈厉川也笑着补充道:“是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能紧密结合我们旅的实际,还具备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在一份初步方案里看到这么多闪光点,难得,真是难得啊!”

三位大佬你一言我一语,对这份报告赞不绝口。

站在一旁的赵立行听得是心潮澎湃,又困惑不已。

武装侦察连?

真的是武装侦察连?

他再次确认了报告封面上的字迹。

没错啊!

赵立行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冲击。

武装侦察连那帮家伙,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文化”了?

胡向那个大嗓门的连长,吴志那个看起来文绉绉但据说训练也挺狠的指导员……他们能搞出这种让旅领导都集体***的东西?

难道真是那个新来的排长谭建林?

可一个刚毕业的学员……这也太……

赵立行甩了甩头,不敢再想下去。

这时,吴学军似乎终于从激动中稍微平复了一些,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沈苍野和陈厉川,眉头又微微皱起。

“不过,这报告真的是武装侦察连自己搞出来的?”他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底的疑问。

陈厉川也面露思索:“是啊,这水平确实太高了点。武装侦察连的人员构成,我们都清楚。让他们冲锋陷阵没问题,让他们搞这种顶层设计性质的东西……”

他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沈苍野沉吟片刻,说道:“署名是他们的。具体是谁主笔,或者有没有其他人参与,我们现在不好判断。最大的可能,还是那个谭建林起了主要作用,或许胡向和吴志也提供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这个解释相对合理一些,但仍然无法完全打消吴学军和陈厉川的疑虑。

吴学军摆了摆手:“行了!先别纠结这个了!这报告本身是好东西,这就够了!”

他看向沈苍野:“老沈,这份报告,我看可以作为我们旅专业化蓝***型的基本框架和指导性文件!”

沈苍野立刻点头:“同意!这份报告的思路非常清晰,逻辑严谨,五个核心构想抓得很准。后续,我们参谋部可以组织精干力量,在这个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补充和完善,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陈厉川也表示赞同:“就这么定!先把方向立起来!有了这份高质量的初步方案打底,我们后续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吴学军拿起那份武装侦察连的报告,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自己手边,与其他报告明显区分开来,动作像是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然后,他才指了指桌上那堆被冷落的文件,对沈苍野说道:“好了,老沈,继续看其他的吧。虽然……估计也没什么亮点了,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完。看看其他单位,还有没有稍微能入眼一点的。”

沈苍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伸手拿起了最上面的一份报告,封面上写着“1营”。

刚才还因为武装侦察连报告而亮的眼神,瞬间又黯淡了下去。

办公室里的气氛,也从刚才短暂的兴奋,重新回到了之前的压抑和无奈。

只有赵立行站在原地,心里还在琢磨着:武装侦察连谭建林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沈苍野手指点着报告,如同摩挲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声音里的兴奋几乎要溢出来。

“旅长!政委!这五点,每一条都打在了关键上!”

他的目光在吴学军和陈厉川脸上扫过,看到两人同样专注的神情,心中更是激荡。

“第一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构建强敌数据库与模拟画像!”

沈苍野加重了语气:“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想做,但又缺乏系统思路的事情吗?我们以前搞蓝军,要么是照搬外军手册,要么是凭经验想象,从来没有真正下功夫去建立一个动态的、详尽的、针对性的‘假想敌档案’!”

“这份报告提出来,要建立数据库,要搞模拟画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蓝军,将来是‘活’的!是能根据红军部队的特点,实时调整模拟对手的战术、编制、甚至是指挥官性格!这才是真正的‘磨刀石’!”

吴学军听得连连点头,粗犷的脸上泛起红光,忍不住插话:“没错!知己知彼!就是要知道对手穿什么裤衩!他有什么装备,有什么惯用战术,指挥官是什么脾气,我们都要摸得一清二楚!这才叫模拟!”

他已经看到了未来演习场上,蓝军部队扮演的“敌人”狡猾多端、极其难缠的景象。

沈苍野接着往下说,声音愈发高亢:

“第二点,‘虚实结合,科技赋能’——C4ISR系统与电子对抗一体化运用!”

“这一点,更是切中了未来战争的要害!我们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摆兵布阵’了!报告里提到了C4ISR系统,提到了电子对抗!这意味着我们的蓝军,要具备强大的信息战能力!要能模拟电磁压制、网络攻击、甚至认知干扰!”

“想想看,演习一开始,红军的通讯就***扰,指挥网络被入侵,无人机侦察画面被篡改……这仗还怎么打?这才能真正考验红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

陈厉川扶了扶眼镜,补充道:“是的,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战争的趋势。蓝军建设如果跟不上这个趋势,就会沦为红军部队的‘陪练靶子’,起不到真正的检验作用。这一条,很有前瞻性。”

沈苍野手指移到第三点:

“‘深度模拟,逼真对抗’——打造模块化、可定制的‘混合威胁’单元!”

“这一点,是对蓝军部队编成和训练方式的革新!‘混合威胁’!这个词用得太好了!未来的战场,敌人不会是单一兵种,而是多种力量混合编组,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并存!”

“报告提出要模块化、可定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演习需要,灵活组合不同的‘威胁模块’!比如,这次演习,我们可以模拟一个拥有重装甲、强电抗、但后勤薄弱的对手”

吴学军兴奋地一拍大腿:“对!就是要这样!不能老是坦克对坦克,步兵对步兵!得来点新鲜的!来点狠的!要能模拟那些让我们头疼的对手!”

沈苍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第四点,‘以败求胜,锤炼红军’——建立科学的对抗评估与‘败点’复盘机制!”

“这一点,是蓝军建设的‘灵魂’所在!我们搞蓝军,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让红军‘输得明白’,‘输得有价值’!”

“报告里强调了科学评估和‘败点’复盘!这非常关键!演习打完了,不能简单地说谁输谁赢,而是要精确分析红军输在哪里,为什么会输?是战术问题?装备问题?还是指挥问题?要把这些‘败点’找出来,一个一个解决掉!”

“只有这样,红军才能在失败中学习,在对抗中成长,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陈厉川赞同道:“以败求胜,这个提法很好。能正视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这本身就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客观、公正、深入的复盘机制,让每一次对抗都成为部队提升的契机。”

最后,沈苍野的手指落在了第五点上:

“‘灵活高效,精干指挥’——探索适应未来战场的扁平化指挥模式!”

“这一点,是对指挥体系的思考!未来战争,节奏更快,变化更多,传统的层层汇报、层层决策的指挥模式,肯定会跟不上!报告提出要探索扁平化指挥,这说明作者对未来指挥控制的趋势有深刻的洞察!”

“更精干的指挥机构,更短的指挥链条,更快的决策速度!这不仅是对蓝军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整个部队未来发展的启示!”

沈苍野念完最后一点,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吴学军和陈厉川,语气斩钉截铁:

“旅长!政委!这五点,层层递进,互为支撑,构想宏大,又紧贴实际!可以说,它为我们319旅的专业化蓝军建设,描绘了一幅清晰、可行、而且极具潜力的蓝图!”

“这哪里是一份初步方案?这简直就是一份可以直接指导我们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吴学军听得热血沸腾,用力点头:“说得好!老沈,你总结得非常到位!这份报告,就是我想要的!它不是在应付差事,它是在真正思考问题!是在为我们319旅的未来负责!”

陈厉川也难掩激动:“是啊,能把蓝军建设的方方面面思考得如此周全,并且提出如此系统、创新的构想,确实是个人才!”

站在一旁的赵立行,听着三位大佬一句接一句的赞叹,整个人都快麻了。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耳朵里嗡嗡作响,仿佛有无数只蜜蜂在里面开演唱会。

武装侦察连?

报告?

五个核心构想?

取胜秘籍?

纲领性文件?

旅长、政委、参谋长……这三位,哪个不是眼高于顶的人物?

哪个不是在集团军都挂得上号的将才?

平时,机关那些高学历参谋们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东西,能得他们一句“还行”就算不错了。

可现在,他们竟然对着一份基层连队,还是那个以“四肢发达”闻名的武装侦察连报上来的报告,露出了如此激动、如此欣赏、甚至可以说是“惊为天人”的表情!

赵立行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不科学!

这太他娘的不科学了!

武装侦察连那帮人是什么德行,他这个作训科长还能不清楚?

一个个跟泥猴子似的,每天不是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就是在山里搞对抗,浑身上下除了汗味就是泥土味。

让他们扛圆木跑十公里,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让他们搞五公里武装越野,个个嗷嗷叫着往前冲。

可让他们写份报告?

赵立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胡向那张黑脸憋得通红,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几个字的样子。

还有吴志,虽然看着斯文点,但也是带兵训练的好手,文字功夫……顶多也就是中规中矩吧?

至于连队里的其他人,大部分都是老士官提干,或者体育生入伍,文化水平……能把训练计划写清楚就谢天谢地了!

就这么一个连队,能写出让三位旅领导集体“***”的报告?

打死他都不信!

赵立行下意识地开始在脑子里搜索。

谁?

到底是谁写的?

难道是合成二营的参谋长周成?

那小子是国防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脑子活,理论功底扎实,写东西确实有两把刷子。

以前旅里一些重要的汇报材料,有时候也会点名让他参与。

可是……

赵立行又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

不对!

就算是周成,他写的报告虽然质量高,但风格偏向稳妥、严谨,更像是机关参谋的手笔。

而且,周成是合成营的参谋长,怎么会跑到武装侦察连去署名?这不合规矩!

最关键的是,即便是周成的报告,也从来没有引起过旅长、政委、参谋长如此一致、如此强烈、如此不加掩饰的赞赏!

今天这阵仗,太反常了!

赵立行偷偷抬眼,再次瞟了一眼被三位大佬围在中间的那份薄薄的文件。

封面上,“武装侦察连”五个大字清晰可见。

旁边,胡向、吴志、谭建林的名字也一笔一划写得清清楚楚。

谭建林?

赵立行脑子里“轰”的一下,仿佛一道闪电劈过。

他想起来了!

前几天刚分配下来的那个中尉!

军校毕业的高材生!

据说在学校里理论成绩非常突出!

难道真的是他?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赵立行自己都吓了一跳。

一个刚毕业的学员,下连队才几天?

就能写出这种水平的报告?

这种涉及部队转型、未来战争、顶层设计的战略性方案?

这……

赵立行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

如果真的是那个谭建林……

那这小子也太妖孽了吧?!

这已经不是“高材生”能解释的了!这简直是战略家级别的水平!

他才二十二岁啊!

赵立行正在胡思乱想,心潮起伏不定。

只听见吴学军的声音再次响起,虽然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复,但眉头依然紧锁:

“老沈,老陈,你们说这报告,真能是武装侦察连,或者说,真是那个谭建林独立搞出来的?”

他还是无法完全相信这个事实。

这太颠覆他对基层连队和年轻干部的认知了。

陈厉川也面露沉吟之色:“确实匪夷所思。武装侦察连的底子,我们都清楚。这份报告里体现出来的战略眼光、理论深度和对部队实际的结合程度,都远远超出了我对他们的预期。”

他顿了顿,看向沈苍野:“老沈,你觉得呢?最大的可能性是什么?”

沈苍野推了推眼镜,沉思片刻,才缓缓说道:“署名是他们的,白纸黑字。要说完全是谭建林一个人独立完成,我也觉得有些难以置信。毕竟他刚来,对我们旅的具体情况能了解到什么程度?”

“但是,”他话锋一转,“这份报告的质量摆在这里。时间又这么紧,找外援的可能性极低。而且报告内容与我们旅的结合度非常高,不像外人手笔。”

“最大的可能,还是以谭建林为主导,胡向和吴志提供了方向和部队的实际情况,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个解释,听起来似乎是目前最合理的。

既承认了谭建林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也考虑到了连队主官的参与和把关。

吴学军和陈厉川对视一眼,暂时接受了这个说法。

“妈的,不管是谁写的,写得好就行!”吴学军摆了摆手,再次展现了他务实的一面,“先别纠结这个了!等回头开会,我亲自问问胡向那个憨货!”

他小心翼翼地将武装侦察连的报告放在自己手边最显眼的位置,仿佛那是什么绝密文件。

然后,他才指了指桌上那堆无人问津的文件,对沈苍野说道:“好了,老沈,继续吧。把其他单位的也看看。虽然估计是浪费时间,但程序还是要走完。”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接下来工作的无奈和敷衍。

很显然,在看过武装侦察连那份“惊艳”的报告后,其他单位的方案在他眼里,恐怕都成了味同嚼蜡的垃圾。

沈苍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认命般地拿起了最上面那份“1营”的报告。

刚才因为武装侦察连报告而点亮的眼神,瞬间又黯淡了下去,变得有些呆滞。

办公室里的气氛,也从刚才短暂的亢奋,重新跌回了之前的沉闷和压抑。

只有赵立行,依然像根木桩一样杵在那里,脑子里翻来覆去只有一个念头:

武装侦察连!谭建林!

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