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童年时期家庭的破裂,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以及最终的离散,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对情感恐惧与不信任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让他养成了冷峻的外表,仿佛用一层坚冰将自己的心包裹起来,使任何人都难以靠近。
苏瑶则似一缕轻柔的春风,是医院里善良活泼的护士。
她那灿烂的笑容如同穿透云层的阳光,第一次见到林宇时,便毫无征兆地照进了他那阴暗冰冷的世界。
起初,林宇对苏瑶的追求就像对待恼人的苍蝇,毫不在意甚至心生厌烦。
苏瑶每次热情地打招呼,他都只是微微点头,眼神里透着疏离;当苏瑶在他忙碌了一上午饥肠辘辘时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午餐,他皱着眉头,冷冷地说:“我不饿,拿走吧,以后别做这些无用功。”
随后便将午餐丢在一旁,全然不顾苏瑶眼中的失落。
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医学研究与繁重的工作之中,试图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内心那偶尔泛起的情感涟漪,逃避苏瑶带给他的那种陌生而又微妙的感觉。
这一时期的林宇,每天都沉浸在手术、病历研讨和学术论文的撰写中。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城市的街道,他便己经踏入医院的大门。
他的身影快速穿梭于病房之间,眼神冷静而犀利,逐一检查患者的病情,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在手术室里,他就像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手中的手术刀是他的武器,面对复杂的病情和棘手的手术,他沉稳应对,精准操作,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手术台上的病人和他自己。
手术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办公室,埋首于堆积如山的病历中,仔细分析每一个病例的特点和治疗方案,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吃不喝,首到把所有的问题都研究透彻。
而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
他订阅了大量的医学期刊,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关注着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他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种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他总是能提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与其他专家学者展开激烈的讨论,他的发言常常引发在场人员的深思,也让他在医学学术界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背后,却是他情感世界的一片荒芜。
苏瑶并没有因为林宇的冷漠而退缩,她依旧每天寻找着机会接近林宇,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问候或者一个眼神的交汇。
她试图用自己的温暖去融化林宇心中的坚冰,虽然每次都碰壁,但她的信念从未动摇。
在医院的走廊里,她会故意放慢脚步,等待林宇路过,然后轻声说:“林医生,今天的手术很成功呢。”
林宇通常只是微微嗯一声,便擦肩而过。
在食堂里,苏瑶会端着餐盘坐到林宇对面,试图开启话题:“林医生,你尝尝这个菜,味道很不错。”
林宇却头也不抬地回答:“我随便吃点就行,不用你操心。”
苏瑶的热情与林宇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医院的日常工作场景中不断上演,成为了医院里许多同事私下里议论的话题。
有的同事佩服苏瑶的勇气和执着,觉得她是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有的则认为她是在自讨苦吃,毕竟林宇看起来是那么难以接近。
但苏瑶并不在意这些议论,她只知道,自己心中对林宇的那份感情是真实而强烈的,值得她去努力追求。
她开始更加细心地观察林宇的生活习惯,试图从这些细节中找到走进他内心的入口。
她发现林宇每天早上都会喝一杯黑咖啡提神,于是,她特意学习了咖啡的冲泡技巧,用最好的咖啡豆为他研磨出一杯杯香浓的咖啡,在他忙碌的清晨送到他的办公室。
然而,林宇只是看了一眼咖啡,淡淡地说:“谢谢,放在那里吧。”
便继续埋头工作,没有一丝感动的神情。
有一次,医院组织了一场重要的医学讲座,林宇是主讲人之一。
苏瑶早早地来到讲座现场,坐在前排,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林宇在台上自信地演讲。
她被他的专业素养和独特魅力深深吸引,讲座结束后,她拿着一本医学书籍走到林宇面前,红着脸说:“林医生,您今天讲得太棒了,我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您能给我讲讲吗?”
林宇接过书,简单地解答了她的问题,然后便准备离开。
苏瑶急忙跟上他的脚步,说:“林医生,我还想和您讨论一下关于这个病例的其他治疗方案……”林宇有些不耐烦地打断她:“我还有很多事要做,以后再说吧。”
苏瑶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失落,但她很快振作起来,告诉自己不能放弃。
在一次医院的团建活动中,大家一起去郊外爬山。
苏瑶特意和林宇分在同一组,一路上,她试图和他聊天,分享自己看到的美景和有趣的事情。
可是林宇只是默默地走着,偶尔回应一两个字。
当爬到山顶时,突然下起了小雨,苏瑶看到林宇没有带伞,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伞递给他,说:“林医生,您用吧,别淋湿了。”
林宇看了她一眼,说:“不用,你自己打着吧。”
然后便独自走到一边躲雨。
苏瑶站在雨中,看着他的背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
她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冰山,但她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一点一点地融化它,哪怕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