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一样的表现
她打量着周围的参赛者,有的正认真翻阅护理知识书籍,有的在低声交流经验,还有的在默默练习护理技巧。
而青青却满不在乎地靠在椅子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哼,这些人都在努力表现得优秀,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青青心里想着。
终于轮到青青上场了。
她深吸一口气,大步走进考场。
考场内坐着几位严肃的评委,他们目光犀利,仿佛能看穿一切。
“请开始你的展示。”
一位评委说道。
青青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她走到模拟病床前,对着床上的假人病人说道:“喂,起来活动活动,别整天躺着装病。”
评委们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你这是什么态度?”
一位评委严厉地问道。
青青却不以为意地耸耸肩:“我这是为了让他振作起来,总躺着身体都废了。”
接下来,青青的行为越发离谱。
她在给“病人”喂饭时,故意把勺子举得高高的,评委们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青青的行为。
“你这根本不是在护理,而是在虐待!”
“你完全没有一点护工应有的素质和爱心!”
青青听着这些责骂,心中却暗自窃喜。
她知道,自己离“财富”又近了一步。
考试结束后,青青走出考场,丝毫不在意旁人异样的目光。
她心里想着:“骂吧,骂得越狠越好,钱就会来得越多。”
回到候场区,其他参赛者都对8青青避而远之,认为她是个异类。
青青却毫不在乎,独自坐在角落里,等待着比赛结果。
不久,主持人走上舞台,宣布了初步筛选的结果。
不出所料,青青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晋级名单中。
“哼,早就料到了。”
青青冷笑一声,起身准备离开。
就在她走到门口时,一位工作人员拦住了她。
“青青小姐,请等一下。”
工作人员说道。
青青疑惑地看着他:“还有什么事?”
工作人员递给她一张纸条,说道:“这是一位评委给你的留言,让你回去好好想想。”
青青接过纸条,上面写着:“你的行为让我们感到震惊和失望,但或许你有自己的想法。
希望你能真正理解护工的职责和意义。”
青青把纸条揉成一团,随手扔在地上,不屑地说道:“理解?
我不需要理解,我只要钱。”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节目现场。
走在回家的路上,青青心中既有对未来“财富”的憧憬,又有一丝隐隐的不安。
她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众怒,但为了钱,她己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青青离开考场后,评委们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中。
在《最强护工》的舞台背后,评委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这档节目备受瞩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要介绍的是李华教授,他是国内知名的护理学专家,在护理教育领域深耕数十年,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护理人才。
他不仅精通各种护理理论和技术,还对护理伦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李华教授在评审过程中总是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眼光,准确地指出选手们在护理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与李华教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任,她来自一家大型医院的护理部,拥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她见过各种复杂的病例和病人的需求,深知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给予病人最贴心、最有效的护理。
她在评审中注重选手的应变能力和对病人心理的关注。
还有王建国博士,他专注于护理研究,在国际护理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他能够从学术前沿的角度评估选手们的护理方法是否科学、创新。
作为对照组,节目组还邀请了一些普通观众作为大众评委。
这些大众评委虽然没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但他们能够从首观感受和生活经验出发,对选手的表现给出自己的看法。
比如一位年轻的妈妈,她会以照顾孩子的经验来衡量选手的耐心和细心程度;一位退休老人,则更注重选手对老年人心理的理解和关怀。
这些评委们的组合,使得评审结果既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又能充分考虑到大众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的存在,确保了《最强护工》这档节目能够选拔出真正优秀、符合社会需求的护工,也让节目更加公平、公正、有说服力。
而对于青青来说,面对这样专业权威的评委阵容,她那特立独行的“护理”方式能否继续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