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缝隙,吹得窗帘轻轻晃动。
他的手还搭在窗框上,指节泛白。
电话里的那句话在他脑海里反复回响:“刘家的人己经开始行动。”
“他们到底是谁?”
于振转身回到客厅,手机被他重重放在茶几上,像是怕它再突然响起。
他坐下来,盯着电视屏幕发呆,可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这几天发生的事——老张的康复、邻居们的议论、甚至那个心脏病患者濒死时的感受。
他能救人,而且不止一次。
这个念头在他心里扎根了。
不是出于什么英雄主义,而是现实告诉他:这能力,不能浪费。
第二天一早,他去了社区医院。
坐在候诊区的长椅上,他看着来往的病人和家属,眼神沉稳。
一位老太太正揉着膝盖,脸上满是痛苦;一个年轻男人捂着胸口,在座位上蜷成一团;还有几个孩子在哭闹,家长焦躁地哄着。
这些人,或许都能被他帮到。
他站起身,走到挂号台前,递出一张身份证。
“我想看看中医科。”
医生是个中年女人,戴着金丝眼镜,翻着病历本随口问:“哪里不舒服?”
“我没事。”
他说,“我是想了解下中医***的流程。”
医生抬起头,狐疑地看着他。
于振笑了笑:“我准备开个***馆,了解一下市场情况。”
医生皱眉:“你有行医资格证吗?”
“正在办。”
他回答得很坦然。
走出医院,他抬头看了眼天边初升的太阳,眯起眼睛。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容易,但他己经没有退路。
回到家后,他开始整理积蓄。
银行卡余额跳出来的一串数字让他眉头紧锁。
存款不多,勉强够租下一个临街小门面,但装修、设备、宣传……每一样都像黑洞般吞噬着他的资金储备。
他拨通了一个朋友的电话。
“老李,最近有没有闲钱?
我想借点周转一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这是要干啥?”
“开店。”
“啥店?”
“***馆。”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传来一声叹气:“你以前不是做销售的吗?
怎么突然改行了?”
“我觉得我能帮人。”
挂断电话后,他靠在沙发上,闭上眼。
这不是冲动,而是一种本能驱使下的决定。
他能感受到那些虚弱的生命波动,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晚上,妻子回来了。
她看到他桌上摊开的各种资料和计算器,皱起眉头。
“你在搞什么?”
“我要开店。”
他说。
“开店?”
她愣了一下,“你疯了吗?
你现在工作稳定,收入不错,干嘛要折腾?”
“我不想再过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于振语气坚定,“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妻子摇头,“你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她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走进卧室,关上了门。
第二天清晨,他带着笔记本走遍了小区周边的小巷。
最终,在一条安静的支路上,他找到了一间不到西十平米的小店面,租金比预想中低了不少。
他当场签下了三个月的租赁合同,并支付了押金。
当天下午,他便联系了装修公司。
“师傅,这里需要加装一个接待台,那边放几张***床,墙上的装饰要简洁大气。”
装修工一边记笔记一边点头:“老板你是第一次开店吧?”
“算是吧。”
“那你得注意证件齐全,不然到时候被查就麻烦了。”
于振点头,心中己有计划。
几天后,他在网上提交了营业执照申请,同时开始在网上搜索“中医***师资格证”的办理流程。
一切都在悄然推进。
与此同时,关于他“神奇治愈”的传闻也在小区里传开了。
那天,他去便利店买烟,店主老王一把拉住他:“小于啊,听说你能治风湿?
我爹老胳膊老腿的,能不能帮我看看?”
于振笑着点头:“可以试试。”
当晚,老王的父亲被带到了他家里。
老人走路一瘸一拐,关节肿胀明显。
于振伸手握住他的手腕,一股微弱的生命力流入感知之中。
他调动体内能量,缓缓输送过去。
几分钟后,老人惊讶地活动着脚踝:“咦?
怎么不疼了?”
老王激动地拍大腿:“真神了!”
“别太激动。”
于振淡淡一笑,“这只是缓解,还得配合休息。”
老人连连点头,拉着儿子的手不住道谢。
这一幕让于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他正式注册了“振康***馆”,并开始张贴开业海报。
就在他忙碌筹备的同时,某栋写字楼内,一名穿着西装的男人接起电话。
“目标人物己经开始行动了。”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的声音:“盯紧他,不要轻举妄动。”
男人点头:“明白。”
窗外,阳光洒进房间,照在桌上的档案上。
封面上赫然写着两个字:**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