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铁砧十七年

月玄玉 缒夜 2025-05-23 10:07:1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秋雨裹着桂阳府特有的铁腥气渗进陈记铁铺的砖缝时,里长王大有正撑着油纸伞立在院门口。

他身后跟着两名执铁尺的甲首,黄册簿上的墨迹在潮气里洇开团团晕痕。

"陈大锤,今日核丁。

"王大有抖开洪武十五年重造的户帖,"按湘潭县衙三月札付,凡匠户子弟年满十五者,需赴宝泉局应役。

"陈老汉握紧孙儿陈瑜的手,炉膛里未熄的炭火在少年瞳孔中跃动。

他能感觉到掌心里那层经年累月磨出的硬茧——自洪武五年从乱兵尸堆里捡到这婴孩,十七年间西百二十六次锻打淬火,早把当年襁褓中的啼哭炼成了铁砧般的沉默。

"官爷明鉴。

"陈老汉佝偻着摸出三枚永历通宝,"小老儿这孙儿先天不足,上月量丁时肩宽尚欠半寸......"铁尺冰凉的触感突然压在陈瑜锁骨。

甲首的皂靴碾过满地淬火渣,嗤笑道:"洪武十西年颁《造册凡例》,男子十五岁当有五尺二寸。

这小子,"他比划着尺杆上的朱漆刻度,"整五尺三寸一分。

"陈瑜盯着铁尺末端没入雨水的青砖缝。

那些关于转炉炼钢的破碎记忆又翻涌上来——七天前重修高炉时,他试着将祁阳瓷土掺入耐火层,竟让炉温突破《武经总要》记载的千二百度。

可当看到应天府邸报上"私开矿冶者斩"的条文,终究没敢动用记忆里的焦炭炼铁法。

"三日后辰时,县衙点卯。

"王大有将黄册收入桐油布囊,"莫学你爹当年私造箭镞......"后半句被雨声吞没,陈老汉枯枝般的手指骤然收紧。

戌时的梆子声混着雨滴砸在瓦当上。

陈瑜蹲在炉前拨弄着未燃尽的焦煤,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陶瓮轻响。

陈婆婆捧着个青釉梅瓶,浑浊的眼在炉火映照下泛起微光:"这是你爹......当年埋在枣树下的。

"瓶口封泥剥落的瞬间,陈瑜嗅到熟悉的硝石味。

二十一支三棱箭镞在炭灰里泛着冷光,箭尾阴刻的"潭州卫"字样清晰如昨。

他终于明白为何每逢初一,养父总要对着北山那片乱葬岗烧纸钱。

"永乐元年三月,你爹给燕......"陈婆婆的哽咽被夜风扯碎。

陈瑜抚过箭镞的淬火纹,突然记起《明史》里那段记载——建文元年,潭州卫千户陈友谅因私运军械被诛九族。

炉膛爆出几点火星。

陈瑜解开贴身短褐,胸前的月牙形胎记在火光中殷红如血。

这是第七次验证——当指尖按在胎记中央三息,那些属于二十一世纪的记忆碎片便会喷涌而出。

急救车刺耳的鸣笛、挡风玻璃蛛网般的裂纹、被自己推出车轮的小女孩粉色书包......以及最后那道从玉佩炸开的青光。

"瑜儿?

"陈婆婆颤巍巍的手抚上他脊背。

老人永远不知道,此刻少年脑中正翻腾着《天工开物》的锻铁图说与《物理小识》的火药配比,更不会发现墙角水缸倒影里,少年瞳孔正泛起诡异的青灰色。

五更梆响时,陈瑜在茅棚下摊开新制的草纸。

炭笔勾勒出双动式风箱的结构图,却在关键的气阀装置处顿住——弘治年间《龙江船厂志》记载的水密舱技术,此刻提前百年出现在湘南山区的铁匠铺里。

"此法若成,炉温可增三成。

"他摩挲着胸前的胎记,忽然听见前院传来重物坠地声。

陈老汉倒卧在铁砧旁,半截松烟墨从指间滚落,未写完的诉状上晕开大片墨渍:"匠户陈大锤泣血上禀,永乐元年潭州卫军械案实乃......"晨光刺破雨幕时,陈瑜在枣树下挖出个生锈的铁函。

函内《火攻挈要》残卷的夹页里,褪色的***正揭示着惊天之秘——当年燕军南下时,潭州卫私运的并非寻常箭镞,而是三眼铳用的子窠铅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