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机杼生花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夜,苏晚清晨推开房门,看见沈砚舟正在屋檐下擦拭配枪。

金属部件在他掌心泛着冷光,却抵不过他望向她时眼底转瞬即逝的温柔。

昨夜他归队时己是子时,她特意留的红糖发糕还温热,而此刻灶台边,新磨的豆浆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小晚!

"王婶踩着满地梧桐叶冲进院子,手里举着块褪色的的确良布,"供销社进的这批布花色太老气,根本卖不动!

"她瞥见苏晚正在缝制的刺绣手帕,眼睛突然亮起来,"你能不能在这布上动点花样?

"苏晚接过布料,指尖抚过粗糙的纹路。

前世她选修过非遗刺绣课,此刻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她翻出陪嫁的绣花针,从箱底找出珍藏的彩色丝线,在布角绣了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

针脚细密如星子,花瓣边缘晕染着渐变的粉紫色,在灰扑扑的布料上宛如神迹。

"老天爷!

"王婶倒抽一口冷气,"这简首能当艺术品卖!

"她拽着苏晚就往供销社跑,惊得沈砚舟差点扣动扳机。

供销社柜台前围满了人。

苏晚将绣好的布料铺在玻璃柜台上,玉兰花在日光灯下栩栩如生。

几个年轻姑娘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这布怎么卖?

""能不能绣个蝴蝶?

"王主任推了推老花镜,算盘珠子拨得飞快:"小晚啊,你这手艺,供销社出高价包了!

"他压低声音,"不过布料得用供销社的库存,利润咱们五五分,咋样?

"苏晚咬着下唇思索。

这个年代布料紧俏,供销社的资源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五五分显然太低。

她瞥见墙上贴着的"发展乡镇企业"标语,突然有了主意:"王主任,我想办个手工作坊,教家属院的嫂子们刺绣。

布料用供销社的,成品也优先供货,但利润得三七分,我们三。

"王主任愣住了。

八十年代的女性大多困在灶台前,还从未有人提出这样大胆的想法。

但看着苏晚眼底的坚定,他鬼使神差地点了头:"成!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半个月内拿不出样品,这合作可就黄了。

"当晚,家属院的葡萄架下亮起了十几盏煤油灯。

苏晚站在中间,手把手教二十多个嫂子穿针引线。

沈母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绣着最简单的平针,针脚虽不整齐,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沈砚舟倚在门框上,看着妻子站在光晕里,身影被拉得很长,恍若画中仙。

"嫂子们,咱们不仅要绣得好看,还要创新。

"苏晚举起一块布料,上面绣着变形的熊猫图案,"现在流行的喇叭裤、蝙蝠衫,都能把咱们的刺绣缝上去!

"深夜,苏晚揉着发酸的肩膀回到房间,发现桌上摆着一碗银耳羹。

沈砚舟正在灯下擦拭配枪,头也不抬地说:"趁热喝。

"她舀起一勺,甜丝丝的味道里还混着红枣的香气,显然是特意加了料。

"砚舟,你觉得...我能行吗?

"她突然问。

黑暗中,她想起前世被困在实验室的无数个日夜,那些孤独的坚持,此刻竟与眼前的灯火重叠。

沈砚舟的动作顿了顿。

他放下零件,转身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你能。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就像沙漠里的胡杨,给点阳光,就能扎根生长。

"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

苏晚靠在男人肩头,听着他有力的心跳,突然觉得,这充满挑战的八十年代,或许真的能开出花来。

而她与沈砚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