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导致地球资源在骤减、生态环境在恶化,人类在以物质为中心的飞速发展中一发不可收拾,加之在资源的匮乏与各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矛盾下,终于在2086年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核弹的蘑菇云在各大洲升起,战后残留的辐射尘与化学毒雾将天空染成永恒的铅灰色。
人类被迫蜷缩在巨型玻璃穹顶内,依靠人工合成的空气与食物苟活。
而穹顶之外,海水淹没的废墟中,仅存的野生动植物在剧毒中挣扎,最终化为史书上一行行冰冷的“已灭绝”备注。
一部分精英逃往火星殖民,但绝大多数人被困在地球上,守着一个个“玻璃牢笼”惶恐度日。
上海大金山岛的国际环境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人类最后的科研堡垒。
这里的科学家们,一边用合成技术维系文明的火种,一边在绝望中寻找救赎的可能。
时间:2108地点:上海市金山区大金山岛国际环境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一个巨型的类似玻璃纤维的半透明罩笼罩在大金山岛上空,玻璃罩内是国际环境与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幕:研究院生活区穹顶内的生活区泛着冷白的人工光,墙壁上投影着虚假的蓝天白云。
图书室的金属书架落满灰尘,角落里堆着几箱战前遗留的纸质书——这些脆弱的文明碎片,已被列为“非必要物资”静静的在角落里积尘。
此时两个小孩正在生活区玩耍,男孩叫汪明洋,瘦削的身材。
女孩叫夏雪,扎着梳理干净的辫子,裙角沾着合成食物的油渍。
此时男孩注意到了图书室内的金属书架,他踮脚从书架顶层抽出一本封面剥落的旧书,封皮上烫金的“自然百科”已模糊成斑驳的金屑。
夏雪凑过来,手指小心抚过书页泛黄的边缘:“这……是树吗?”
她指着插图中葱郁的森林,声音发颤。
汪明洋翻开扉页,念出出版日期:“2006年……比爸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