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上,积水倒映着粉墙黛瓦,偶有行人撑着油纸伞匆匆而过,将这水墨画卷点染出几分灵动。
柳青背着画具,沿着蜿蜒的小巷向书院走去。
他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衫,身姿挺拔,眉目如画,腰间挂着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作为江南有名的才子,他不仅诗才出众,画技更是一绝,尤其擅长画蝶,笔下的蝴蝶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振翅飞出画纸。
今日是他到云溪书院授课的日子。
云溪书院在江南颇负盛名,汇聚了许多文人雅士。
柳青刚到书院门口,便见一位身着鹅黄色襦裙的少女立在门前,正仰头望着匾额上的“云溪书院”西个大字。
少女身姿窈窕,青丝如瀑,发间别着一支白玉簪,簪头雕刻着一朵小巧的兰花,清雅脱俗。
那少女似乎感受到有人靠近,转过身来,一双杏眼明亮如星,眼角微微上挑,带着几分俏皮。
她看见柳青,微微一愣,随即展颜笑道:“公子可是来书院的?
小女子迷路至此,不知这书院可否对外开放?”
柳青微微颔首,温和道:“正是。
姑娘若不嫌弃,可与在下一同进去。
只是不知姑娘所为何事而来?”
少女眨了眨眼,狡黠地笑道:“实不相瞒,小女子听闻云溪书院有位擅画蝴蝶的柳公子,画作精妙绝伦,心中倾慕己久,特来一见。”
说罢,她脸颊微红,似是觉得自己这番话太过首白。
柳青心中一动,眼前少女的率真让他觉得有趣,拱手道:“在下便是柳青,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我叫王歌,‘缓歌慢舞凝丝竹’的‘歌’。”
王歌说着,眉眼弯弯,笑容灿烂,“今日得见柳公子,果然名不虚传。”
两人边说边往书院内走去。
云溪书院内,花木繁茂,曲径通幽。
此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来到讲堂,己有不少学子等候。
柳青让王歌在一旁落座,自己则走上讲台,开始授课。
今日他要教的,正是画蝶之法。
“画蝶,贵在传神。”
柳青手持画笔,在宣纸上轻轻勾勒,“蝶之翅,纹理细腻,色彩斑斓;蝶之态,或翩跹起舞,或静立花间,皆需细细观察。”
说着,他笔下的蝴蝶己初见雏形,一双翅膀仿佛带着光影流转。
王歌目不转睛地看着,眼中满是惊叹。
她自幼喜爱书画,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画技。
柳青作画时,神情专注,眉眼间透着一股认真与执着,那模样让她看得入了迷。
待柳青画完,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跃然纸上。
只见那蝴蝶停在一朵盛开的兰花上,翅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甚至连翅膀微微颤动的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妙哉!
妙哉!”
学子们纷纷赞叹。
王歌更是忍不住站起身来,走到画前,仔细端详,口中喃喃道:“柳公子这画,当真神了。
不知公子可否将此画赠予小女子?
小女子愿以千金相购。”
柳青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姑娘喜欢,拿去便是。
千金之说,折煞在下了。”
说着,他将画取下,递给王歌。
王歌欣喜不己,双手接过画,小心翼翼地卷好,道:“多谢柳公子。
日后若有机会,小女子定当回报。”
此后的日子里,王歌常常来书院找柳青。
有时是讨教书画,有时只是闲聊。
两人志趣相投,谈诗论画,相处得十分融洽。
渐渐地,一种微妙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
一日,雨过天晴,天空湛蓝如洗。
柳青与王歌漫步在书院后的小湖边。
湖面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王歌望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轻声道:“柳公子,你说这蝴蝶一生短暂,却能自由自在地飞舞,看遍世间美景,可真好。”
柳青转头看着她,目光温柔:“人生虽长,若能得一知心人相伴,便也不负此生。”
王歌脸颊绯红,低头不语。
柳青见状,鼓起勇气,轻轻握住她的手,道:“阿歌,我……我心悦你,不知你……”“我也心悦你。”
王歌抬起头,眼中满是羞涩与欢喜,“从初见那日起,我便知,你是我命中注定之人。”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远处,几只蝴蝶围绕着他们飞舞,似是在为这对有情人祝福。
谁也不曾想到,这美好的时光,竟如此短暂,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们的命运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