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永州山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唐永贞元年,永州的山水笼罩在一片苍茫的雾气之中。

晓灵化作一只白鹭,掠过潇水,远远望见一位清瘦的身影立在溪边。

那人一袭素衣,腰间挂着竹制的书卷筒,正望着潺潺溪水出神,正是被贬至此的柳宗元。

他的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郁,仿佛被这永州的山水都染上了愁绪。

晓灵轻轻落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变回人形。

她提着裙摆,装作不经意地走近:"这位公子,可是迷路了?

"声音轻柔,带着一丝关切。

柳宗元回过神,礼貌地拱手:"在下只是随意走走,姑娘见笑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润,带着文人特有的气质,却也难掩其中的落寞。

晓灵打量着西周,这片溪水清澈见底,溪底的鹅卵石在水流的冲刷下泛着微光:"听当地人说,这条溪唤作愚溪,倒是有趣的名字。

"柳宗元苦笑一声:"因为我愚钝,才连累这溪水也得了个愚字。

"原来,他被贬至此,因心中愤懑,将附近的山水都冠上了"愚"字,愚溪、愚丘、愚泉……看似自嘲,实则是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控诉。

晓灵心中一动,指尖悄然泛起文气之光。

她知道,柳宗元的笔下即将诞生那些流传千古的山水游记,而此刻,正是灵感的种子即将萌发的时刻。

"公子何不去上游看看?

听说那里有个小村落,住着不少瑶族同胞,他们的生活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在晓灵的怂恿下,柳宗元跟着她踏上了前往上游村落的路。

山间的小径蜿蜒曲折,两旁的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

晓灵一边走,一边给柳宗元讲述着永州的风土人情,试图打开他郁结的心。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一个瑶族村落。

村口,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正背着竹篓准备出门,竹篓里装着几条色彩斑斓的毒蛇。

柳宗元见状,不禁皱起眉头。

"这位大哥,你这是?

"柳宗元忍不住问道。

男子停下脚步,咧嘴一笑:"官人有所不知,我这是去捕蛇。

咱们这儿的蛇,可是宝贝,能抵不少赋税呢。

"晓灵心中一紧,她知道,这就是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事的原型。

她偷偷用文气之光在柳宗元眼前勾勒出一幅幅画面:男子家中破旧的茅屋,病弱的妻子,年幼的孩子,还有墙上那一张张记录着因捕蛇而亡的族人的画像。

柳宗元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在晓灵的引导下,他来到了男子家中。

屋内昏暗潮湿,唯一的窗户糊着破旧的油纸,透进几缕微弱的光。

男子的妻子躺在床上,咳嗽声不断,床边的小桌上放着一碗稀粥,几个孩子正眼巴巴地望着。

"大哥,这捕蛇的营生,可危险得很吧?

"柳宗元轻声问道。

男子叹了口气,坐在床边的木凳上:"危险又如何?

若是不捕蛇,这赋税根本交不起。

前些年,我爹和大哥都死在了捕蛇的路上,可我们别无选择。

"他的声音里满是无奈和悲凉。

晓灵看着柳宗元,只见他的眼神中满是同情和愤怒。

她知道,此时的柳宗元,心中己经开始酝酿着一篇惊世之作。

夜幕降临,晓灵和柳宗元离开了村落。

回去的路上,柳宗元一言不发,只是不停地在腰间的书卷筒上比划着,似乎在构思着什么。

晓灵也不打扰他,只是静静地跟在身后,时不时用文气之光为他照亮脚下的路。

回到住所,柳宗元立刻拿出纸笔,开始奋笔疾书。

晓灵站在窗边,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心中充满欣慰。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案上,与柳宗元笔下流淌出的文字交相辉映。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晓灵看着那些从笔尖流淌出的文字,渐渐泛起金色的光芒。

那是文气之光与柳宗元文字的共鸣,预示着这些文字将在千年之后依然震撼人心。

然而,就在柳宗元写到"苛政猛于虎也"时,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吹灭了油灯。

屋内陷入一片黑暗,晓灵心中一惊,她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试图阻止这些文字的诞生。

她立刻施展法术,指尖的文气之光化作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房间。

同时,她警惕地注视着西周,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公子莫怕,这不过是些小插曲。

"晓灵轻声安慰道,"您继续写,我为您护法。

"柳宗元定了定神,拿起笔继续书写。

在晓灵的守护下,那些文字如同利剑,冲破黑暗,首指人心。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时,整个房间都被耀眼的文气之光笼罩,仿佛白昼降临。

晓灵看着完成的《捕蛇者说》,心中感慨万千。

她知道,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苛政的控诉,更是柳宗元内心深处对正义和百姓疾苦的呐喊。

而她,有幸见证了这一伟大作品的诞生。

夜深了,柳宗元放下笔,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晓灵走到他身边,递上一杯热茶:"公子,您这篇文章,必将名垂青史,让后世之人都能看到这世间的苦难。

"柳宗元望着窗外的明月,若有所思:"但愿我的文字,能为这些受苦的百姓,带来一丝改变。

"晓灵笑了笑,她知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柳宗元的文字,将永远镌刻在时光的长河中,成为照亮黑暗的一盏明灯。

她轻轻挥了挥手,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夜色中,因为她知道,下一段奇妙的文学之旅,正在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