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三刻,茯苓挎着半旧的青竹药篓转过梨花巷,檐角铜铃被风揉碎成零星清响,碎玉般的雨珠恰在此时砸落乌篷顶。
她下意识收紧衣襟,素色裙裾掠过泛着青苔的青石板,鞋尖点在水洼里荡开细微波澜。
街角朱漆剥落的骑楼下,她甫一驻足,肘尖便撞翻了墙根处的紫檀木匣。
七枚雕莲药杵应声滚落,在积水中蹦跳着划出弧线,莲瓣纹路里凝着的赤芍汁液溶于雨水,晕染出浅淡的血色涟漪。
药杵落地的声响惊动了巷尾的灰雀。
扑棱棱振翅声里,清冽男声自头顶落下:"姑娘当心!
"素白衫子的少年已单膝跪地,修长指节在水中捞起药杵,指尖沾着的赤芍汁在雨幕中洇开,像极了滴在素绢上的朱砂墨。
他垂首时后颈微侧,拇指盖大小的胎记隐在湿发下,半朵莲花的轮廓在水洼倒影里与药杵纹路悄然重合 ——那是苏家世代相传的印记,也是二十年前那场血案的活见证。
"苏木。
"少年将药杵逐一收入木匣,指尖在匣盖莲纹上轻轻一叩,暗榫咔嗒咬合,"这些药杵用长白山百年老木雕刻,需每日以头茬赤芍汁浸润,方能保持药性。
"他抬头时目光落向她药篓,里面整齐码着的当归、川芎用桑皮纸仔细包裹。
"姑娘可是济世堂的?
"茯苓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丝囊,牵机散的苦香混着雨气漫出。
眼前少年腰间铜牌 "苏家工坊" 四字已被雨水洗得发亮,与父亲书斋里那幅被火熏过的画卷上的印记分毫不差。
二十年前,苏家因替陈家试药遭灭门,唯有襁褓中的幼子被药农救起 ——此刻他眼中倒映着自己微乱的鬓发,竟让她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反复呢喃的 "半莲胎记"。
"这红绳..."苏木忽然瞥见她腕间滑落的绳结,喉结在苍白的颈间滚动。
"可是用双生赤芍的根须编的?
"他指尖悬在半空,离她手腕不过寸许,赤芍汤的温热透过雨气传来。
"华佗《青囊书》有载,双生药草需得命中带莲者方可佩戴..."话音未落,茯苓脚下青苔一滑,整个人踉跄着撞向砖墙。
苏木本能伸手相扶,掌心触到她腕骨时带着刚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