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门外的御街,无疑是这座城市的主动脉,宽阔而平坦的青石板路,在晨光的轻抚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沧桑。
卯时三刻,报晓头陀的木鱼声悠悠传来,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汴京新一天的喧嚣。
早市,宛如被唤醒的巨兽,瞬间喧腾起来。
苏瑶在贴身丫鬟翠微的搀扶下,轻盈地登上彩画欢门,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市井画卷,在她眼前徐徐展开。
街市如棋盘般规整有序,香药铺前,整齐地叠放着来自南海的槟榔匣,浓郁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匹帛行里,蜀地的缭绫如瀑布般垂落,色彩斑斓,质地轻柔,仿佛在展示着蜀地织工的精湛技艺。
王家乳酪的摊位上,撑着一把青色的遮阳伞,伞下摆放着洁白细腻的乳酪,让人垂涎欲滴。
曹婆婆肉饼的铺子前,香气四溢,金黄色的肉饼在油锅里滋滋作响,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鼓乐声,苏瑶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衙役手持黑漆杈子,威风凛凛地喝道而来。
原来是开封府尹前往大相国寺行香,百姓们纷纷避让,一时间,街道两旁秩序井然。
“姑娘快看,波斯客的珊瑚树!”翠微兴奋地指着新开张的珍宝阁,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苏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珍宝阁内,一棵高大的珊瑚树熠熠生辉,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造型奇特,精美绝伦,不愧是来自异域的奇珍。
然而,苏瑶的目光却被对街茶肆里的景象吸引。
几个太学生正围坐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
“章子厚欲复青苗法,实乃祸国之举!”一个年轻的太学生满脸涨红,情绪激动地说道。
“不然!熙宁之法,本意是为了富国强兵,只是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如今若能加以改良,未必不可行。”
另一个太学生则冷静地反驳道。
苏瑶静静地听着,心中不禁对这些关心国事的太学生们生出一丝敬佩之情。
就在这时,周嬷嬷捧着一个锦盒匆匆赶来。
“姐儿怎在此处?今日要试大婚礼服呢。”
周嬷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
苏瑶轻轻一笑,说道:“嬷嬷莫急,我不过是出来透透气。”
说着,她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件华丽的霞帔,金绣云凤,栩栩如生,珍珠璎珞点缀其间,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这是苏夫人临终前为她精心准备的,用的是禁中赏赐的蹙金绣料,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母亲的爱与期望。
苏瑶指尖轻轻拂过霞帔上的并蒂莲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她即将迎来人生的重要时刻,可未来的婚姻生活,她却充满了未知与忐忑。
正在这时,街角传来一阵熟悉的琴音,竟是《潇湘水云》的第七段“浪卷云飞”。
苏瑶自幼习琴,对这首曲子再熟悉不过,她不禁被这美妙的琴音吸引,不由自主地朝着街角走去。
第二章:杏园初遇沈逸,出身寒门,自幼父母双亡,靠着族人的接济和自己的勤奋苦读,在科举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十年寒窗,无数个日夜,他在昏暗的油灯下埋头苦读,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抱负。
科举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沈逸怀揣着梦想和紧张的心情,踏入了考场。
考场内,气氛严肃而压抑,考生们各自坐在狭小的号舍内,奋笔疾书。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朝廷实行了锁院制度,考官们在考试前被锁在贡院内,不得与外界接触,以免泄露考题。
同时,糊名誊录制度也让考生的试卷被密封姓名,并由专人重新抄写,防止考官***。
经过层层选拔,沈逸终于脱颖而出,进入了殿试。
殿试的地点在垂拱殿,这是大宋皇帝与群臣议政的重要场所,此刻,却成为了沈逸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殿内,庄严肃穆,皇帝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考生。
沈逸站在殿中,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展开试卷,奋笔疾书,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和思考,一一呈现在皇帝面前。
考试结束后,沈逸回到了自己在汴京暂居的会馆。
会馆里,来自各地的考生们聚集在一起,谈论着考试的情况和未来的志向。
沈逸却独自一人,默默地整理着自己的书籍和文稿。
他知道,无论考试结果如何,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
一日,沈逸受苏尚书之邀,前往尚书府拜访。
尚书府的后花园,宛如一座精致的江南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沼,相映成趣。
沈逸在花园中漫步,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迷了路。
他沿着一条蜿蜒的小径前行,两旁的花草繁茂,香气扑鼻。
小径的尽头,是一座精巧的亭子,亭子周围环绕着潺潺的流水,水中游鱼嬉戏,自由自在。
亭子的一侧,是一座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怪石嶙峋,形态各异。
沈逸不禁感叹,这园林的建造者巧妙地运用了宋代叠石理水的技法,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正在他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时,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他的心田。
他顺着琴声的方向走去,在一片花丛中,看到了一位身着淡粉色罗裙的女子,正端坐在琴案前,专注地抚琴。
她,就是苏瑶。
沈逸静静地站在一旁,不敢出声,生怕惊扰了这美妙的琴声。
一曲终了,苏瑶抬起头,发现了沈逸。
两人目光交汇,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沈逸连忙拱手致歉:“苏姑娘,在下一时迷路,被姑娘的琴声吸引,冒昧闯入,还望姑娘勿怪。”
苏瑶看着他真诚的模样,不禁微微一笑:“无妨,这花园本就容易让人迷路。
沈公子既是父亲的贵客,不如随我一同去前厅。”
两人并肩而行,一路上,沈逸忍不住夸赞苏瑶的琴艺高超,苏瑶则谦虚回应。
他们又聊起诗词歌赋,发现彼此竟有着许多共同的见解,越聊越投机,仿佛多年的知己。
从那一刻起,命运的红线,悄然将他们牵在了一起。
第三章:暗香浮动上巳节,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苏瑶与沈逸相约,一同前往金明池游玩。
金明池,是汴京著名的皇家园林,园内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繁花似锦。
这一天,金明池格外热闹,百姓们纷纷前来观赏争标表演。
只见湖面上,数艘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驰而过,船上的水手们齐心协力,奋力划桨,溅起层层水花。
岸边的观众们欢呼雀跃,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
苏瑶和沈逸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所感染,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随后,他们又来到了琼林苑,参加宴饮活动。
琼林苑内,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朝廷在这里宴请新科进士,苏瑶作为苏尚书的女儿,也有幸参加。
宴会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众人举杯欢庆,气氛热烈。
沈逸与苏瑶相邻而坐,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喜悦。
端午佳节,汴京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苏瑶和沈逸一同来到河边,观看龙舟赛。
河面上,数艘龙舟整装待发,船头装饰着精美的龙头,船身绘着五彩斑斓的图案。
随着一声令下,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驰而出。
水手们齐声呐喊,奋力划桨,船桨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然而,比赛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发生了意外。
一艘龙舟在转弯时,由于速度过快,不慎翻船,船上的水手们纷纷落入水中。
岸边的观众们顿时惊慌失措,一片混乱。
沈逸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奋力游向落水的水手。
他凭借着出色的水性和敏捷的身手,将一名名水手救上了岸。
苏瑶在岸边,焦急地看着沈逸,心中充满了担忧。
当看到沈逸平安归来时,她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七夕之夜,明月高悬,繁星闪烁。
苏瑶在闺房中,精心制作着摩睺罗。
摩睺罗,是宋代七夕节的传统玩偶,通常用泥土或木雕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苏瑶心灵手巧,她制作的摩睺罗,造型精美,色彩鲜艳,仿佛赋予了它们生命。
沈逸则在一旁,为苏瑶题写了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瑶接过诗笺,轻轻吟诵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刻,他们仿佛置身于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之中,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珍贵。
中秋佳节,明月皎洁,清辉洒地。
苏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赏月诗会,京城的才子佳人齐聚一堂。
苏瑶和沈逸也一同参加了诗会。
诗会上,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欣赏着明月,纷纷吟诗赋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沈逸和苏瑶也不甘示弱,他们相互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