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诡事
1988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彻底吹活了上海黄浦区,到处都洋溢着蓬勃朝气。南京路、淮海路熙熙攘攘,人潮涌动。崭新的电车沿着轨道 “当当当” 地穿梭,车身喷绘着色彩鲜艳的广告,那是时代浪潮下商业蓬勃发展的标志。街边的商店里,大音响高声播放着叶丽仪演唱的《上海滩》,激昂的旋律与沧桑的嗓音,让路过的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跟着哼唱几句,沉浸在这股充满时代感的氛围中。街头巷尾,各种小吃摊热气腾腾,生煎包在平底锅里滋滋作响,肉馅的香气裹挟着面皮的麦香弥漫开来;小笼包晶莹剔透,轻轻一咬,鲜美的汤汁便在口中爆开;排骨年糕色泽诱人,软糯的年糕搭配酥脆的排骨,食客们大快朵颐,操着地道的上海话互相寒暄,谈论着最近的生活琐事和商业机遇,处处是繁华热闹的景象。
然而,在这一片喧嚣繁华的背后,有一条名为 “福寿里” 的狭窄幽深弄堂。弄堂入口处,一块斑驳的路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上面的字迹已有些模糊,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岁月。踏入弄堂,便能明显感受到与外界截然不同的静谧,安静得让人脊背发凉。弄堂里,石库门房子鳞次栉比,这些建筑保留着独特的老上海风格,清水红砖的墙面、拱形的门楣,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其中有一座石库门房子格外陈旧,外墙爬满了斑驳的青苔,岁月的痕迹在上面刻下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沟壑,远看就像一张张痛苦扭曲的脸。木质大门饱经风雨侵蚀,散发着腐朽的气息,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往昔那些不为人知的恐怖故事。大门上的铜环,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诡异的光,仿佛是一只只窥视的眼睛。路过的老上海人看到这房子,总会撇撇嘴,用上海话嘟囔:“格房子邪气来兮,少去惹事体。” 调皮的孩子们偶尔经过,也会被这阴森的氛围吓得加快脚步,不敢多做停留。
年轻画家阿明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从外地来到上海。阿明出生在一个小县城,自幼便展现出对绘画的天赋与热爱,县城里的山水风光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