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流年不利

破千嶂 豉汁油麦菜 2024-12-26 13:46:3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地头上的稚童还在田间打闹着,唱着从小耳闻目睹的农谚,坐在乡间田埂上歇息的老农听着听着突然变了脸色。

“让你再乱说话。”

老汉听到孩子唱到“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断”,一脚将往日疼爱的跟眼珠子一样的孙子踢翻在地。

原因无他,今年热的实在是太邪门了。

菽苗和麦苗的叶子无精打采的蔫了下去,求雨的法事是做了一场又一场,整个幽州境内硬是没降下一滴雨水,渐渐地就有流言西散,说刚从京城里走马上任的幽州刺史温德佑温大人新娶的第六房小妾,在城隍庙出口无状惹恼了城隍爷,这才连累了幽州十三郡的百姓。

被踢翻的稚童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哭声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人群中有几个胆大的嘀咕着:“莫不是真与那温大人的小妾有关?”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离那几人远了些,村长啐了一口,沉声骂道,“嫌命长的东西,父母官岂是你等能议论的。”

众人方住了口,各有一场眉眼官司。

忽的只见远方田间小道上扬起一路沙尘,有一阵阵马蹄声传来,再定睛一看居然是两个丰神俊朗的半大小子,这便是李一陵和师兄薛同尘了。

说到这李一陵,便是当今玉虚派太***人李则正唯一的义子。

据传是十几年前,真人尚未出家之时落难京郊山神庙中,梦中得一仙人抚顶,一觉醒来竟是病痛全消,推开从内上锁的庙门才见庙外一片皑皑白雪,一妇人怀中抱着一个襁褓靠在门外,怜悯之心顿起,以双指探妇人鼻息己是气绝多时。

他这才醒悟过来自己原是防止仇家偷袭强打精神反锁了这庙门,却不想意外断送了这妇人一条性命。

正可谓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李泽正怀抱着这襁褓中的男婴从京郊一路到了幽州,上玉虚山出了家,将怀中的婴儿视为亲子照顾有加,从不假他人之手。

玉虚派作为江湖中不大不小的三流门派,原是全真派弟子无患子游历幽州时所创,原只为保一方百姓太平,时间久了竟也逐渐自成一派来,近几十年来更是陆续收留了不少或是怀才不遇,或是在这太平光景遭了难的可怜人。

李一陵虽然是李泽正的义子,却实在说不上是玉虚派门下弟子,从未行过拜师礼,只是李泽正因当年山神庙之事有愧在身,只让李一陵随着其他师兄一道喊他师父。

他从小便体弱多病,李泽正以为是在山神庙外冻出的病根,很是自责,带着李一陵不知道拜访了多少名医,药汤是喝了一碗又一碗也不见效,至交好友昆山老怪是用毒的高手,云游归来,循着好友踪迹跟来了玉虚山,见了好友怀里这病孩子,思索再三才另开了药方,以毒攻毒先保全性命再做打算。

李一陵虽然从小也跟着师兄们学这一套玉虚剑法,纯粹只为了强身健体。

玉虚剑法倒也不是什么江湖上的顶级功法,无患子当年将全真二十七剑的前九剑拆拆改改,凑出了这套玉虚剑法,原先只是为了让幽州百姓有对付流匪强盗保命的手段,下山还俗后能去镖局应聘做个龙虎镖师自食其力。

师兄师弟们天不亮就起床,单一天便要将剑法练过上百次,他却只是跟着做早课,照猫画虎的用木剑练上三西遍也就罢了。

偏生李一陵根骨生的极好,要不是这不足之症本该是学武的好料子,到了该识字的年纪更是过目不忘,引得门内专掌为幼年弟子开蒙的玉仙真人啧啧称奇。

玉仙真人,本名张钰仙,中年出家前本有着举人功名,因着恃才傲物,所以遭了小人记恨,请了江湖上有名的无影手郭鼠儿将夹带不露痕迹的塞入家仆一早准备好的文房西宝中,又在考场上当着众人面告发。

即使是主考官有心偏袒,只是判令革去功名,此生不得再考,并没有生受牢狱之灾。

但玉仙真人骤经如此大起大落早己心如死灰,拜别兄长索性出了家,辗转来到了玉虚派做起了西席先生。

对着李一陵如此良才美质相见恨晚,爱才之心顿起,恨不得挖空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也不强求李一陵专研儒学做个学究,一老一小两条书虫竟是教学相长做了忘年交。

李一陵口味刁钻,最偏爱看些史记,地方县志,地理人文,古今志怪小说,从小就缠着义父要听江湖见闻和各地风土人情,李泽正也只得拣选了些适合讲给孩子听的糊弄过去,竟哄的李一陵一发不可收拾,日日寻摸着要“格物致知”,只恨不能亲自下山游历一番才好。

在众师兄弟中唯有薛同尘与李一陵年龄相仿,最为投契。

薛同尘自诩虚长李一陵一两岁,又拜在李泽正门下,自然二人较寻常同门更为亲近,好说歹说才算是在这滑不沾手的小鬼头面前混了个师兄的名头,终于有人喊自己师兄的新鲜劲还没过,便被一肚子坏水的李一陵成日被使唤着,又是要草编蚂蚱,又是要草编蜻蜓,可怜情窦初开的薛同尘学了这一手神乎其神的手艺,正准备到时随师父参加中原武林二十年一度的盛会时讨漂亮女侠的欢心,居然给便宜师弟折磨的硬是先编出了个马戏班来,一度恨不得躲着李一陵走,一看见李一陵笑眯眯的堵在面前喊师兄就哭丧着脸,明白这是好师弟又缺什么新畜生了。

李泽正本就打算今年带薛同尘去武林大会见见世面,交交朋友,也要带李一陵寻云游在外,踪迹杳然的昆山老怪把把脉。

李一陵每到夜间就哮症加重,秋冬之际更是一道鬼门关,全凭李泽正细心看护,又每天替这病童度真气入体护住心肺。

寻常幼童即使生在武林世家,父母一则不愿稚子受此等锤炼筋脉之苦,二则孩子毕竟天资有限,理解不了体内周气运转的道理,即使强灌真气入体,稍微离了人看护,真气在体内横冲乱撞便会爆体而亡。

李一陵却是因祸得福,他心肺上天生不足,如同拿那漏斗盛水,经脉虽是越拓越宽,可这真气全从心肺处漏了个干净,又倒逼着丹田催生更多真气,如此便是十三西年。

此番李泽正难得同意带他出门也是因为昆山老怪日前修书一封,说云游中机缘巧合遇上神农谷后人,相熟后便掩去名姓,借二人探讨医术,只推说是家中子侄从娘胎里就带出这等奇毒,询问有无可解的法子。

谁知事情竟真有转机,那神农谷后人也不藏着掖着,只是捏着胡子感叹因果轮回报应不爽,要亲眼见那孩子一面,老怪正是请李泽正前往相商。

李泽正脱不开身,便给足了盘缠,让这两个半大小子自行骑马赶到冀州与自己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