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在农历腊月二十八的夜晚,街道上弥漫着春节将至的喜庆氛围,而林晓却孤身一人坐在车内,心中交织着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春节的热切期盼。

她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为家人精心准备的春节礼物,其中有为父母准备的红包5万块元,此外还有为父母和兄嫂细心挑选的礼品。

每一件礼物都承载着她对家人深沉的爱意和美好的祝愿。

然而,在这个温馨的时刻,命运却似乎与她开了一个冷酷的玩笑。

由于母亲忘记新手机与林晓的平板微信是同步绑定的,家里的微信群聊内容突然毫无遮拦地展现在林晓面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哥哥的信息:“妈,上次说好和妹妹一起AA分担你的医疗费,什么时候能退给我啊?我正打算换台新电脑,现在这台打游戏太卡了。

妈,你先帮我买,等我将来赚了钱再还给你。”

哥哥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急切,似乎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毫无愧疚与犹豫。

紧接着,嫂子也加入了话题:“是啊,妈,我也想买些高档化妆品。

冬天太冷了,担心你和爸受冻,天天开空调,我的脸都干了,想买些好的护肤品来保养一下,妈你最好了,帮我买一下吧?” 嫂子的语气中夹杂着撒娇与贪婪,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仿佛对妈妈的每一次慷慨都已习以为常,而更多的礼物,则是她心中不变的渴望。

林晓的手开始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她努力深呼吸,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不让这些消息扰乱她的心绪。

但接下来母亲的话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她的心上:“你们俩真是急不可耐,不是在等妹妹转账吗?那次妹妹给的我没给你们,每次AA都是妹妹出全份,你们只是做做样子。

我这就把你们垫付的转给你们,等妹妹把她那份转给我,再加上每年春节她给我们的大红包一起给你们,如果还不够,我和你爸再添点。”

母亲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林晓的无度索取和对哥哥嫂子的偏爱,让林晓感到极度失落和心寒。

林晓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她手中的红包和礼物无力地滑落,发出一声清脆的“啪”,静静地躺在冰冷的车身上。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外地省吃俭用,日夜辛勤地工作,只为换取家人的一丝笑容和温暖,最终得到的却是如此冷漠的回应。

长期以来,她内心深处一直编织着一个美好的谎言,告诉自己父母的爱从未消失,哥哥嫂子的自私只是偶尔的疏忽,但现实的利刃无情地撕裂了这层脆弱的幻想。

爸爸的声音在家族群里响起,带着一丝责备与急切:“老婆,你给林晓打个电话,问问她怎么回事。

大年二十八了,她还没回来,上次你住院的医药费也还没汇过来,催催她吧。”

爸爸的语气明显透露出对林晓未能及时汇款的不满与焦虑。

妈妈则谨慎地回应道:“你说话可得注意点,她一直以为我们对她和她哥哥是一视同仁的,要是说漏了嘴,以后可就不好办了。”

妈妈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谨慎,似乎对如何处理与林晓的关系有着深思熟虑。

林晓的父亲紧接着反驳道:“这还不都怪你!我早说过别让她读那么多书,你偏不听,非要让她继续读。

你看隔壁家的姑娘,初中二年级就嫁出去了,彩礼收了18万8。

再看看我们家的丫头,白养了这么多年,现在越来越不听话了。

上次让她帮哥哥付首付,她竟然拒绝了。”

父亲的语气中充满了怨气与不甘。

母亲则不紧不慢地回应道:“你真是目光短浅,只看到隔壁家一次性的收入,却没看到我们女儿毕业后,每个月给我汇款8000元。

这已经持续了8年,而且从高中开始,我们就没再给她提供过任何经济支持,她全靠奖学金和打工赚的钱。

再说,家里有什么事,不都是她出钱吗?再过两年,给她找个有钱的丈夫,我们还能收一笔彩礼。

结婚后,我们还能继续让她给钱,毕竟要公平对待,不能只依赖她哥哥养老。

哈哈哈。”

母亲的笑声中充满了算计与得意,似乎已经将林晓的未来和价值规划得明明白白,只等时机成熟,便能一一实现。

父亲无奈地问道:“但是,现在我们的儿子想要买房,她却不愿意出钱了,这可怎么办?” 母亲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自信地回答:“你真是有点傻,难道你不知道等她回来时,告诉她,别人都搬进城里了,只有我们还留在农村,生活诸多不便,所以我们也要去城里买房养老。

我们买个四室一厅的房子,写上我们儿子的名字,但告诉她写的是我们老两口的名字,让她分摊首付。

每月的贷款也让她分摊,不就行了。

你非说是给咱们儿子买房,她怎么可能愿意?普通家庭的孩子多读书才能多赚钱,才能多给我们钱。

如果不多读书,她现在一个月能赚2000块吗?怎么养活我们一家?你要知道,我们现在能过得这么好,全靠她。

你和刚子都没赚到钱。”

林晓的父亲:“老婆,你真是太聪明了,把那丫头玩弄于股掌之中。

她还以为你对她好得不得了,每次有好吃的都等她放假回来才吃。

她读书时,你不想给她钱,就让她穿破旧的衣服去学校,给她十几二十块钱,让她感动得不行,自己去洗盘子赚的钱还要拿回来给我们用。

哈哈哈。”

母亲的话音刚落,林晓便感到一阵无力,颓然瘫坐在地上,全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仿佛血液在瞬间凝固了一般。

回过神后,她迅速拿起平板,准备记录下接下来的对话。

与此同时,她的思绪飘回到了过去——她是由外婆抚养到五岁才与父母团聚的。

据说,她八个月大时便离开了父母身边。

小时候,她常常天真地问外婆:“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呢?”外婆总是温柔地解释:“丫头,家里穷,他们得去外面打工赚钱养家。”

在小小的林晓心里,爸爸妈妈一定是爱她的,不然怎么会辛苦在外地打工赚钱呢?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外婆像往常一样牵着牛在山上吃草。

突然,一个陌生的身影不知从何处出现,惊动了那头温顺的老牛。

牛儿受惊后狂奔起来,外婆躲避不及,被顶下了山。

那一刻,山上只剩下惊慌失措的林晓和那头不知所措的老牛。

得知这个消息后,林晓的父母匆匆从外地赶回来,这是他们多年在外打工后第一次回家。

林晓躲在角落里,惊恐地望着他们,心中充满了陌生和不安。

站在他们身旁的哥哥林刚也有些局促地看着她。

林晓的妈妈走过来,轻轻地将她拥入怀中,泪水无声地滑落:“幺女都长这么大了啊。

要不是你身体不好,不能跟着我们去外地,我们也不会让你留在外婆这里。

以后啊,爸爸妈妈都不出去了,就留在家里,好好照顾你和哥哥,也好好照顾外婆,他年纪大了,又受了伤,需要人好好照顾。”

那次事件后,林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不再是那个孤独地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女孩,而是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包括爸爸妈妈和一个哥哥。

为了确保林晓和哥哥都能感受到他们作为父母的平等的爱,爸爸妈妈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记账本。

这个记账本详细记录了从一支笔到学费,再到生病时的医疗费用,每一笔开销都清晰地记载在上面。

在林晓和她的哥哥心中,春节是一年中最为期盼的时光。

每到这时,父母会拿出那本详尽的记账本,向他们展示过去一年里为家庭、特别是为他们兄妹二人所花费的每一笔开支。

随后,他们会为林晓和哥哥精心准备红包,每个红包的金额都分毫不差。

为了消除任何可能的疑虑,父母甚至会在他们面前打开红包,清点里面的钱款,以此彰显对两个孩子绝对的公平。

这种细腻周到的举动,让林晓深切感受到父母无私且均衡的爱意。

妈妈常说,她与村里的其他父母大不相同。

她曾亲身体验过重男轻女观念带来的痛楚,因此决不允许林晓重复她的经历。

在妈妈心里,哥哥和林晓同样重要,她始终不渝地追求公平,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父母的爱中。

“我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感到被冷落或委屈。”

她总是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林晓幼小的心灵中,父母一直是最公正、最慈爱的楷模。

他们以实际行动向林晓诠释了真正的公平与公正,始终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给予林晓和哥哥同等的关爱与重视。

记得哥哥初中毕业后,由于成绩未如理想,父母决定送他去学习电焊技术,这是一份实用且有前景的手艺。

而林晓,尽管比哥哥小一岁,却自幼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才华。

虽然村里许多传统观念浓厚的人劝说林晓的父母不要在女孩的教育上投入过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林晓的父母却坚决反驳:“只要孩子有潜力学习,我们就应该支持她。”

他们的话语中满含着对知识的敬重和对儿女未来的殷切期望,这深深打动了林晓,也更加坚定了她追求学业的决心。

在某些时候,母亲会特意来探望她,尽管她身着那件早已洗得发白的棉衣,袖口和衣角因长年累月的穿着与洗涤而磨出了毛边,脚上的布鞋也破旧不堪,露出了泛黄的棉絮。

她带着温暖的笑容,对女儿说:“丫头,妈来看你了。”

一面说着,一面从她那磨损的手帕里掏出几十块钱,小心翼翼地递给女儿,“这是妈给你的零花钱,别太节省,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林晓每次接过母亲手中的钱,心中都会涌现出复杂的情感。

她深知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母亲平时生活非常节俭。

她想象着母亲为了积攒这些钱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让她感到更加愧疚。

她哽咽着对母亲说:“妈,我在学校很好,学费学校已经免了,我自己也在勤工俭学,你真的不用再给我钱。”

然而,母亲却连忙摆手,慈祥地回答:“妈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能赚点钱给你送来,这样你也能轻松些。”

说着,她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些干瘪的糕点。

“这是妈特意给你买的,你尝尝,很好吃的。”

林晓接过布包,看到里面的糕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这些糕点对母亲来说,已经是家中最好的东西,是母亲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她尝了一口,却只尝到苦涩,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她心中满是感动,在吃完糕点后,林晓悄悄地将自己勤工俭学赚的钱和母亲给她的钱放回母亲的包里,然后与母亲告别,回去继续她的工作和学习。

从那以后,林晓每月都会回家一次,将自己赚的钱带给父母,不希望他们再为她受苦。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父母的爱与感恩。

然而,当她得知真相时,心中却是无尽的悲痛。

原来,父母当时不是没有钱,只是为了让她感到愧疚且自愿交出她在学校勤工俭学赚的钱财,故意那样做的。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林晓悲痛欲绝。

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要这样对她。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林晓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磕磕绊绊地走完了高中和大学的求学之路。

当林晓毕业时,面对着一个稳定而舒适的工作机会——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林晓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林晓决定加入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接受996的工作模式。

林晓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的收入,才能更好地回报林晓的父母,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安稳和舒适的生活。

林晓愿意用林晓的汗水和努力,来换取父母的幸福晚年,这是林晓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林晓不断前行的动力。

随着时光缓缓流淌,那本详尽记录着她们从孩提时代至成年期间各项花销的账本,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家庭开销AA制的账本。

从每月的生活费用,到父母去医院就诊以及老家房屋翻修的各项开支,林晓和哥哥始终共同分担。

母亲常常言及,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至关重要,如今他们已然长大成人,理应携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养育成人,现今他们便要回馈父母,让父母能够安享晚年。

这样的AA制度,在她们家中已延续多年,深深融入了家庭文化的血脉之中。

林晓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要职,每日工作繁重,常常加班至深夜,若项目紧急,甚至需要彻夜工作。

她主要负责软件开发,经常面对复杂代码的调试以及技术难题的攻克。

尽管工作充满艰辛,但每当项目顺利推进时,林晓心中便会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她深知,是父母的无私付出与辛勤努力,让自己得以通过教育走出山区,改变人生的轨迹。

因此,每当领到薪水,她总是优先将钱转账给父母,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林晓对父母的感激深植于心,每月都会寄给他们8000元作为养老金,感谢他们没有像其他家庭那样,在自己十三、四岁时便让她辍学嫁人。

这次林晓晚归,是因为年前有同事请假,她代班而导致回家时间延误。

她未能及时转账的原因则是连续半个月的加班,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至晚上3点,有时甚至彻夜未归,忙得无暇查看手机进行转账。

年底时,公司发放了约20万的年终奖,加上加班费以及代班同事的报酬,她在网上为父母订购了他们一直渴望的礼物,并准备了5万元的大红包,期待回家时给他们一个惊喜。

然而,林晓未曾想到,自己竟先遭遇了一个惊吓。

思绪愈发混乱,失望之情涌上心头,感觉自己过去30多年的生活仿佛构建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上,她不知如何开口质问,只能慌乱地将红包塞入包中,随后接听了母亲的来电。

林晓:“喂,妈,有什么事吗?”林晓妈:“幺女,今天都28号了,你还不回老家啊,我都想你了。”

林晓:“回来了,我已经在门口了,马上进家门了。”

当林晓话音刚落,她的母亲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家门,满怀热情地接过林晓手中的重物,眼神里充满了关切,“怎么不让我们帮忙拿呢?这些重物你一个人怎么扛得动呀?”林晓有些发愣,未及回答。

母亲继续问道:“瞧你累的,房间我已经帮你收拾好了,快去休息一下。”

林晓望着母亲,心中五味杂陈。

如果不是之前看到微信群的信息,她或许会感动于母亲的体贴。

然而,此刻的她却觉得母亲的热忱有些虚伪。

她欲言又止,最终选择沉默,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

林晓刚躺下,包里的平板便响了。

她拿出来一看,原来是父母在家庭群里聊天。

父亲说:“老婆子,看看丫头带回来的东西有没有缺的,让她补买。”

母亲回复道:“看看就知道了,今天丫头带回来的东西真不错,有大龙虾、螃蟹和海参,还给每人买了衣服,这布料摸起来就很贵。

等她休息好了,让她去做饭,做刚子爱吃的糖醋排骨和红烧鱼。”

父亲回应道:“行,看这样子,今年丫头赚了不少啊。”

母亲笑道:“再多的钱也是我们的。”

林晓躺在床上,看着平板里的对话,心中一阵难过。

她知道父母总是这样,每次她带东西回家,他们都会仔细检查,然后列出一个清单让她去买。

虽然有时会有些不开心,但她总是安慰自己,爸妈都是为了家庭。

在这一年中,林晓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她希望用这些钱为家人带来一些幸福。

于是,她精心挑选了新鲜的大龙虾、肥美的螃蟹和珍贵的海参,还为每位家人选购了高品质的衣服。

她希望家人能感受到她的用心,并真心喜欢这些礼物。

林晓妈让林晓一会儿做饭,还要为哥哥做红烧鱼和糖醋排骨,这让她心情复杂,五味杂陈。

过去,每当她回家,妈妈总是要求她为哥哥准备这两道菜,不管她是否疲惫不堪,或者是否有其他紧急事务需要处理。

林晓曾认为,能够为家人烹制自己擅长的菜肴是件幸福的事。

然而,得知真相后,她才意识到,一直以来都是她在为家人付出,而哥哥却从未为她做过任何事。

林晓妈那句“哈哈哈,赚得再多不也是我们的吗?”让她心凉,她意识到父母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她的财富。

林刚,一直以来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既不能胜任高难度的工作,又不愿意从事低微的劳动。

嫂子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一年四季都在家里向父母伸手要钱。

林晓曾认为,尽管哥哥和嫂子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向父母索取,但考虑到他们对这个大家庭的贡献,所有账单都是平均分摊的,只要在重大事件上,林刚能够和她共同承担,那么对于平时哥哥和嫂子向父母要钱的事情,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然而,现在她发现,连AA制都是虚假的,整个家庭实际上是在依赖她的收入来维持运转。

现在父母开始觊觎她的财富,肯定会想方设法逼迫她交出钱来。

想到这些,林晓的心中涌起一阵阵的恐慌,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就在这个时刻,林晓的嫂子在家庭群里发出了声音:“妈,既然林晓赚钱了,能不能让那个死丫头给我买一个包包和一套护肤品呢?”林晓的母亲随即回应道:“哈哈哈哈,好儿媳,等下午就让她开车带我们去市里面逛街,到时候啊,你喜欢什么就选,让她一起付钱。”

林晓的嫂子听后感激地说:“妈,你真好,最爱您了。”

此时林晓的哥哥也加入了对话:“那我可以一起去吗?我也想要买一台电脑。”

林晓的母亲则回答:“这不行,你买电脑,那丫头不得出钱的,她死犟死犟的,而且我们还要想办法让她出首付呢?可不能把她整毛了。”

林晓看着群里面妈妈跟哥嫂商量怎么骗她的钱,心里面难受极了,一时竟不知道作何反应,直到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才唤回了她的神志。

“林晓,能把你的平板借我用一下吗?”林晓的母亲语气中带着一丝迫切,“我想跟你小姨视频通话,手机屏幕实在太小,用平板会方便许多。”

突如其来的请求让林晓心头一紧,她迅速将平板上的重要信息录屏保存,然后断开平板与手机的自动连接。

做完这些,她才走去开门。

母亲一进门便急切地朝房间里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

林晓见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假装若无其事地将平板递给母亲。

此刻,她安慰自己,母亲应该不是来催促转账的,或许只是想和远房亲戚聊聊天而已。

然而,母亲接下来的话却让林晓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林晓,你哥哥昨天已经把他那部分去医院的钱转给我了,你也快点吧。

我们还得赶紧把钱还给你二伯,上次住院的费用都是他帮忙垫付的。”

林晓感到一阵晕眩,愣了片刻,才说道:“妈,我被公司开除了,这次的AA制能不能先欠着,等我年后找到工作再还?”母亲眉头紧锁,显得有些为难:“你不转的话,对你哥哥不公平啊!你们从小到大,你花的钱本来就比你哥哥多,现在你成年了,我们也没要求你多出钱,只是希望你能和你哥哥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林晓苦笑一声:“那就当是我跟你们借钱吧,爸妈先帮我垫上,等我缓过来就还给你们。”

母亲却说:“我看你的银行卡里还有钱,先把这次AA制的费用出了吧。

我们家最讲究公平,不能破坏规矩。”

她继续说道:“我们家一直实行AA制来分担家庭开销,为的就是公平。

你们俩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不希望看到任何不平等。

你哥哥已经尽了他的义务,现在轮到你了。

你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逃避责任,这对哥哥不公平。”

当林晓妈再次提及“公平”这个字眼时,林晓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过去,那些尘封的记忆开始在脑海中重新浮现。

她不禁思索,尽管家中已经有一个孩子,为何父母还要决定生下自己呢?归根结底,似乎只是因为父母需要林晓来支持家中的“太子”。

林晓和村子里那些被卖掉的女孩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林晓的角色被设定为家庭的“血包”,不断地为家中的“太子”提供着养分和资源。

曾经,林晓天真地以为自己和哥哥享有同等的地位,深信父母对待自己是公平的。

他们供林晓读书,让林晓有机会走出大山,也没有要求林晓去承担供养哥哥的责任。

林晓一直以为,自己和哥哥一样,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家庭做出贡献。

但是,残酷的现实最终还是无情地撕开了这层幻想的面纱。

林晓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