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寒门少年入朝堂
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商贩的叫卖声、车马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
然而,在临安城的一处偏僻小巷中,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内,苏尘正借着微弱的烛光研读着书卷。
苏尘出身寒门,自幼父母双亡,生活的苦难并未磨灭他的志向,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与聪慧,在乡试、会试中一路过关斩将,高中二甲进士。
今日,是他进宫面圣,等候吏部授官的日子。
天还未亮,苏尘便起身,仔细整理好那身虽破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青衫。
他对着铜镜,将头发束起,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
随后,他怀揣着满心的壮志,踏入了皇宫。
太和殿上,金碧辉煌,大楚皇帝楚元帝高坐龙椅,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一众新科进士。
苏尘昂首而立,眼神坚定,毫无惧色。
他深知,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契机,也是他施展抱负的起点。
吏部尚书出列,宣读授官旨意:“新科进士苏尘,才情出众,授七品翰林院编修。”
苏尘心中虽有些失落,他本欲大展宏图,以为能谋得更重要之职,但仍沉稳地跪地谢恩:“臣苏尘,谢陛下隆恩。”
入了翰林院,苏尘每日的工作便是整理皇家藏书、编纂史书。
日子看似平淡,可苏尘却敏锐地察觉到,这大楚朝堂之下,暗潮涌动。
朝中以丞相林正风为首的势力,与手握军权的镇远大将军秦天豪,明争暗斗己久。
林正风主张休养生息,削减军费开支;而秦天豪则力主开疆拓土,加强军备。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朝堂局势愈发紧张。
苏尘深知,自己若想在这复杂的朝堂中站稳脚跟,必须谨慎行事。
一日,苏尘在翰林院的书库中整理书籍,偶然发现了一本记载着大楚前朝秘史的古籍。
书中所记,竟是关于大楚开国之初,皇室与神秘家族之间的一段隐秘约定,而这约定似乎与当今朝堂局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在苏尘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古籍内容之中时,突然间,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从他的身后传来:“苏编修,原来你在这里呀!”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犹如黄莺出谷,婉转悠扬,让人不禁为之一振。
苏尘缓缓转过身去,目光随即落在了声音的主人身上。
只见一位身着鹅黄色宫装的女子正亭亭玉立地站在他身后不远处,她的面容娇俏可人,宛如春日里盛开的桃花一般娇艳欲滴;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般闪耀着明亮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挂着一抹如春花绽放般的微笑。
这位女子,正是楚元帝最为宠爱的公主——楚璃月。
楚璃月生性活泼开朗,对这翰林院的藏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跑到这里来翻阅各种书籍。
苏尘见到楚璃月,连忙躬身行礼,说道:“微臣见过公主殿下。”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透露出一种谦逊和恭敬。
楚璃月见状,轻盈地摆了摆手,示意苏尘不必多礼。
然后,她像一只好奇的小鸟一样,快步走到苏尘身旁,凑近他手中的古籍,好奇地问道:“苏编修,你看的是什么书呀?
竟然如此入神?”
苏尘犹豫了一下,毕竟这本书中的内容有些敏感,但面对楚璃月那充满好奇的目光,他最终还是决定将古籍中所记载的事情,简略地告诉了她。
楚璃月听完之后,柳眉微微一皱,原本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忧虑之色。
她轻声说道:“此事若是与朝堂局势相关,那可万万不能轻易外传啊!
苏编修,你一定要小心谨慎才是。”
苏尘听了楚璃月的话,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他原本以为这位公主只是个娇蛮任性的女子,没想到她竟然如此心细如发,而且还对自己如此关心。
自从那一天之后,楚璃月和苏尘之间的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
苏尘的才华和见识让楚璃月对他产生了深深的钦佩之情;而楚璃月的天真和率性,则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苏尘在这压抑朝堂中的心墙。
然而,苏尘并没有意识到,他与楚璃月的频繁接触己经引起了某些有心人的关注。
有一天,当苏尘刚刚踏出翰林院的大门时,一群身着黑色夜行衣的神秘人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这些黑衣人没有丝毫犹豫,二话不说,首接举起手中的刀,朝苏尘狠狠地砍去。
苏尘虽然自幼学习过一些拳脚功夫,但面对如此众多的敌人,他的抵抗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尽管他拼尽全力,然而对方人数众多,他渐渐处于下风。
就在苏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彻街道。
一匹快马如闪电般疾驰而来,马背上的人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剑法凌厉无比。
只见她手起剑落,瞬间便将那些黑衣人击退。
苏尘定睛一看,救他的人竟然是一位身着素白长裙的女子。
她的面容冷艳,宛如冰雪中的寒梅,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女子救了苏尘之后,并未多言,只是稍稍看了他一眼,便策马离去,留下了一脸惊愕的苏尘。
苏尘望着女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感激。
他不知道这位神秘的女子究竟是谁,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救他一命。
这个意外的相遇,让苏尘的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他决定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女子的身份。
这女子究竟是谁?
为何会出手救他?
苏尘隐隐觉得,自己己不知不觉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