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侠义少年

平义之路 平义 2024-12-18 07:58:2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龙溪河从山林村边蜿蜒而过,潺潺的流水声传颂着当地独特的故事,其中明朝郑纪、郑五哥的故事就十分有趣。

平义的父亲名叫平钟,是一个只读了小学三年书的普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深知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他给儿子起名为“平义”,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匡扶人间的公平正义。

平义的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着不到二亩的薄田,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温饱。

父亲经常带着平义放牛、赶鸭子,也常常教育他:“孩子,咱们世代农民,受够了贪官和恶人的欺负,希望你好好读书,长大后为乡亲们、为贫民百姓主持公道。”

父母和乡亲们都说,平义脸型像包公,说他长有浓眉大耳,国字脸,眉宇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

这些话深深地烙印在平义的心中,成为他追寻正义之路的不竭动力。

平义从小就跟母亲看包公、海瑞等刚正不阿的戏剧。

包公,那个黑面如炭、额头上一弯新月般的疤痕,仿佛成了正义与智慧的化身。

在戏里,他不畏权贵,不惧***,用一双慧眼识破无数冤案,让诸多真相大白于天下。

海瑞,则是另一位让平义敬仰不己的人物。

他清廉正首,敢于首言进谏,即便面对皇帝的龙颜大怒,也毫不退缩,只为心中的那份正义与民生的疾苦。

平义从小就从他们的故事中吸收营养,心中种下了正义的种子,盼望长大后能学习法律当法官检察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平义自小就与众不同,眼神里仿佛藏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坚定与执着。

每当村里有小孩受到欺负,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他那瘦小的身躯保护着同伴们,而且每打必赢。

即使打不赢,他也要让欺负者付出代价,如砸掉他们家的水缸,用开水浇他们的水稻等。

因此,平义在孩子们中间有着较高的威望。

一天,村里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老张家被盗了三十元钱,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村民们也议论纷纷,却都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年仅十岁的平义站了出来,小小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醒目。

“我要找出小偷,为老张叔叔家讨回公道!”

虽然声音还带着些许稚嫩,但其中的坚定却让人不容小觑。

从那天起,平义开始了他的调查。

他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仔细询问案发当天的情况。

他还跑到山上去寻找线索,甚至晚上熬夜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

村民们都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提供自己知道的线索。

经过几天的努力,平义终于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发现,案发当天,村里有一个陌生人来过,而且行踪十分可疑。

他顺着这条线索深入调查,竟然真的找到了那个小偷——一个因为生活所迫而走上歧途的邻村的年轻人。

平义的舅舅在那个村,平义与舅舅找上门,对那个年轻人说了“破案”的过程,并希望他改邪归正。

在平义的劝说下,那个年轻人承认了错误,并归还了老张家的大部分钱财。

村民们为平义的智慧和勇气而交口称赞,老张一家更是感激涕零。

从那一天起,平义的名字在山林村乃至周边地区都传开了,他成了人们心中的小英雄。

1979年,平义上了公社中学二年级。

随着暑假的到来,学校变得空荡荡的。

这所学校位于山脚之下,西周环绕着一片寂静的树林,坟墓众多,还曾是枪毙犯人的场所。

夜幕降临后,这里便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无人敢轻易留守。

然而,这个暑假,平义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要与两位高中的校友共同守护这所学校。

这在当地人看来胆子太大,甚至有些鲁莽。

他说:“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学校是我们的根,护校光荣,没什么好怕的。”

他小时候听爷爷、父亲说,小孩子身上有三把火,能使鬼邪不侵。

所以,他放学后就经常晚上与爷爷睡在一起,床后放着爷爷的棺材。

除了对学校的深厚情感,平义还知道,学校为了鼓励暑假期间护校,每天会提供8角钱的补贴。

虽然钱不多,但对于家境贫寒的平义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就这样,平义开始了他的护校之旅。

白天,他和校友会在学校里西处巡查,清理落叶和杂物。

晚上,他们守在学校的一间小屋里,用一盏昏黄的灯泡驱散黑暗和恐惧。

刚开始的几天,平义确实有些害怕。

每当夜深人静时,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远处偶尔传来的动物叫声,都会让他心跳加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甚至开始享受这种宁静和孤独。

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勇敢面对恐惧,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所学校和这片土地的历史。

他知道,每一个坟墓里都是自己的父老乡亲,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

暑假很快就要结束了,平义的护校之旅也画上了句号。

当他拿着补贴回到家中时,父母看着他瘦削而坚定的脸庞,眼中满是骄傲和欣慰。

初中学校里,平义以他的勇气和毅力守护着校园,更以他的侠义心肠赢得了同学们的敬佩。

学校里有一口古井,深不见底,井水清澈,是同学们日常打水的地方。

然而,这口井也因其深邃和神秘而让人心生敬畏。

有一天,一位同学在打水时不小心将塑料小提桶掉进了井底,同学急得团团转,却又束手无策。

平义闻讯赶来,他二话不说,脱下外衣,准备下井去捞提桶。

同学们纷纷劝阻他,毕竟井壁湿滑,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但平义却摆摆手,表示自己有分寸。

他深吸一口气,用手撑着井壁缓缓下降,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打滑。

随着平义逐渐深入井底,同学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平义的一举一动。

终于,在众人的注视下,平义成功抵达井底,将小提桶捞了上来。

当平义重新出现在井口时,同学们欢呼雀跃,纷纷围上去询问他是否安好,井底空气怎样,井壁滑不滑。

他只淡淡一笑,摆摆手表示没事。

这种侠义柔情让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