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王者荣耀还没有现如今的热度,那时候的所有比赛都还是在vspn的,一张门票可以看一整天的所有比赛。
那时候的快乐是,慢慢悠悠的晃过去,进场后随便找个位置坐都可以,追竞的初期也还没有主队,是打的好的都激动,那个时候的游戏理解也还没有现在这么的系统化,游戏机制和英雄机制也还是一个选手手法出众就可以救世正常比赛的时候。
有更多的对抗性,没有很多的运营,遭遇就是打架,那年流行过的一句话,别的队伍打架是为了拆塔,而xx队伍拆塔是为了腾地方出来打架。
名场面之大乔空降拆家。
名场面之孙尚香极限守家。
名场面之5v5团战过后,峡谷一片寂静。
等等好多好多,每个队伍都会有惊喜,kpl无弱旅。
那个时候的竞猜也好玩,猜选手发色啦,堵今天会不会用这个英雄啦。
那时候的解说还没有这么多的被约束,相声解说搭配,调侃选手,各种玩梗都很多。
那时候的粉丝也还没有这么多的饭圈文化,没有那么卷的好早到场排队领应援物,因为粉丝数量还不够多,基本每个人去,当天比赛的每个队伍的周边都可以领取得到。
比赛结束后,也是可以跟选手近距离接触的,喊加油,聊比赛时候的高光时刻,精彩瞬间,合影,签名环节都有。
八卦time之:某领队用着明星选手的名气建群聊,撩女生,还不止一个,然后被发现了,连夜解散群聊什么的。
当然也有很搞笑的,一群年纪都不大的涉世未深的男孩子们,真的好容易的就被骗的,什么绑了cp关系,带着打游戏小半年,还给送皮肤,最后发现对面的是个男孩子啦。
还有一个拿着同样的网图,用不同的号同时撩好多个选手的,被骗着给点奶茶,送皮肤,当免费代练的。
到后期也会是心碎的追竞了,电竞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追的选手年龄上去了,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整体的反应能力就是会比不上那些刚18岁的小选手,再加上官方对游戏,英雄的改动,导致分路强度失衡。
比起平常打工人的安稳工作,电竞选手这种完全青春饭的工作,相对来说也太多的不确定性了,一个转会就是一次好大的转折,有的选手原本还可以的,一次转会就首接退役了。
然后也真的知道了好多真的只会打游戏而己,对于合同啊这些完全无条件的信任战队,然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是,成绩不好,战队效益就会不好,对于资本来说就是亏钱的,这个时候一个选手就没有那么高的自由度给自己选择了,一切要走合同了,合同上所埋的合乎法规的条款就会闹的很难看。
然后除了战队还有跟首播平台的合同,人气高的时候,首播平台给的非常丰厚的条件,为了打比赛要想拿冠军的执念给拒绝了,然后可能就一切都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