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智氏家族家主智伯瑶手持青铜剑,站在巍峨的中军大帐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麾下将领。
此时的智氏,凭借几代人的经营,已是晋国四大家族之首,势力远超韩、赵、魏三家 。
智伯瑶野心勃勃,为了增强智氏实力,他以“复兴晋国霸业”为名,向韩康子、魏桓子提出“每家献出一万户封邑与土地归公”。
韩康子本欲拒绝,谋士段规进谏道:“智伯贪而好利,若不献地,必遭兵祸。
不如先予之,待其骄横更甚,再联合他族共击之。”
韩康子权衡再三,献出了万户封邑。
魏桓子起初也不愿屈服,家臣任章劝说道:“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魏桓子无奈之下,也交出土地。
轮到赵氏时,赵襄子态度强硬地拒绝:“土地乃先祖所传,不可轻易与人!”
智伯瑶勃然大怒,立即联合韩、魏两家,率大军兵临晋阳城下。
晋阳是赵氏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城墙坚固,粮草充足。
守将张孟谈向赵襄子献策:“晋阳百姓素受赵氏恩惠,可发动民众加固城防。”
赵襄子亲自安抚百姓,动员全城男女老少参与防御,城中士气高涨。
智伯瑶指挥联军连续攻城三月,却久攻不下。
一日,他巡视晋阳周边地形,见晋水绕城而过,心中顿生毒计——掘开晋水堤坝,水淹晋阳!
滔滔洪水灌入城中,晋阳百姓“悬釜而炊,易子而食”,但依然坚守城池。
赵襄子心急如焚,张孟谈主动请缨:“臣愿出城,游说韩、魏反戈。”
张孟谈趁夜色潜入韩、魏军营,对韩康子、魏桓子晓以利害:“今日智伯引水灌晋阳,明日便可灌平阳(韩氏都城)、安邑(魏氏都城)!
唇亡齿寒,望二位主公三思。”
韩、魏本就对智伯瑶的霸道心怀不满,经此劝说,决定与赵氏结盟。
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军趁夜突袭智氏大营,智伯瑶兵败被杀,智氏家族惨遭灭族。
此战过后,三家瓜分智氏土地,晋国名存实亡,战国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
第二章:商鞅入秦变法公元前361年,秦国栎阳城外,一辆简陋的马车缓缓驶入。
车上坐着的,正是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