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喊爹娘
"她紧张地捏着秦淮北的衣角,指尖因为用力泛出青白,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此刻满是不安,"你能不能带我回大杂院?
柳青柳红两兄妹他们还在担心我,还有小豆子、小鸽子,他们要是知道我被关在这... "说到这儿,少女的眼圈突然红了,声音里带上了哭腔。
乾隆望着眼前倔强的少女,想起方才她在刑场哭喊着为方之航夫妇招魂的模样,那份炽热赤诚的情义,倒真有几分当年夏雨荷的影子。
他抬手想要安抚,却见小燕子本能地往后缩了缩,终究只是叹了口气:"秦爱卿,既然她挂念故人,你便护送她回大杂院暂歇吧。
"秦淮北正要谢恩,却听乾隆话锋一转:"不过,朕听闻那大杂院鱼龙混杂,恐有歹人伺机报复。
"皇帝摩挲着拇指上的翡翠扳指,目光扫过小燕子单薄的肩膀,"明日朕会派一队禁军驻守院外,也算护她周全。
"回到大杂院时,暮色己经染红了半边天。
柳青柳红远远望见熟悉的身影,手里的扫帚"啪嗒"掉在地上。
"小燕子!
"柳红踩着粗布鞋狂奔而来,紧紧抱住好友,眼泪蹭在对方肩头,"这些天你去哪儿了?
我们找遍了整个京城!
"小燕子反手搂住柳红,突然"哇"地一声哭出来:"我去给方叔叔报仇了!
方式舟那个大坏蛋被砍头了!
可是皇宫里好可怕,规矩多得比头发丝还多..."她抽抽搭搭地把这些日子的经历一股脑倒出来,连带着秦淮北如何救她、皇上如何审案都说了个遍。
柳青蹲下身替她擦眼泪,听到惊险处攥紧了拳头,末了却笑着揉乱她的头发:"我们的小燕子出息了,都能惊动皇上了!
"他转头朝秦淮北抱拳:"多谢秦大人照顾小燕子,若不嫌弃,今夜便在我院里吃顿便饭?
"月上梢头时,大杂院的空地上支起了铁锅。
柳红端来刚蒸好的白面馒头,柳青把烤得金黄的野兔撕成条,孩子们围着小燕子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秦淮北坐在竹凳上,看着月光下笑闹的众人,忽然想起宫里刻板的晚膳——白玉碗里精致的糕点,终究比不过这带着烟火气的粗瓷碗。
"秦大哥,你尝尝这个!
"小燕子突然塞来一个烫手的烤红薯,焦香混着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比宫里的点心好吃一百倍!
"少女的眼睛在火光中亮晶晶的,沾着煤灰的脸颊笑出两个小酒窝。
夜深人静时,秦淮北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的宫墙。
禁军统领上前复命:"大人放心,西周己布下暗哨。
"他点点头,却在转身时瞥见小燕子趴在窗棂上偷看。
见被发现,少女吐了吐舌头,举起手里的鸡毛毽子晃了晃:"明天要不要一起玩?
我教你踢十八个连环!
"晚风卷起屋檐下的铜铃,叮叮当当的声响里,秦淮北忽然觉得,或许比起皇宫里的风云诡谲,这充满烟火气的大杂院,才是最适合小燕子的天地。
而他要做的,便是守好这份难得的安宁,让正义的光芒,永远照亮这片小小的人间。
秦淮北望着小燕子灵动的模样,忽然伸手轻轻弹了她一个脑瓜崩,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与宠溺:“小燕子,方之航和杜雪吟是你的亲生父母,你要喊他们爹和娘。”
小燕子捂着额头,眼睛瞪得圆圆的,“可是从小到大,我只记得大杂院的日子,没喊过爹娘……”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眼神里闪过一丝迷茫与不安。
这些天发生的事太多太快,从得知自己身世,到看着恶人伏法,她还来不及好好消化这份突如其来的亲情。
秦淮北在她身旁坐下,目光望向远处方之航夫妇的衣冠冢,轻声道:“他们虽然没能陪你长大,但这些年,他们从未停止过找你。
方叔叔在杭州为官时,总在打听流落在外的孩子,杜夫人绣的平安符,也始终留着你的那一份。”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个褪色的香囊,上面绣着歪歪扭扭的小燕子图案,“这是在他们遗物里找到的。”
小燕子颤抖着接过香囊,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艾草香气,眼眶瞬间红了。
记忆深处那些零碎的画面突然变得清晰——小时候在街头被欺负,恍惚间似乎有个温柔的声音在安慰;生病发烧时,朦胧中好像有人轻轻擦去她额头的汗水。
她咬住嘴唇,泪水大颗大颗地砸在香囊上:“爹……娘……”这迟来的呼唤,带着无尽的委屈与思念。
柳青柳红闻声赶来,柳红搂着小燕子的肩膀也跟着落泪:“以后我们就是你的家人,你爹娘在天上看着,也盼着你好好的。”
柳青则默默将一壶温酒放在衣冠冢前:“方大人、杜夫人,小燕子我们会照顾好。”
秦淮北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对于小燕子来说,接受父母的离去和新的身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明日,我带你去城外的义庄。”
他缓声道,“方叔叔和杜夫人的遗骸还在那里,我们接他们回杭州,让他们落叶归根。”
小燕子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好!
我要送爹娘回家。
我还要告诉所有人,我爹娘是世上最好的人!”
她攥紧香囊,仿佛抓住了失散多年的温暖。
次日清晨,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驶出京城。
小燕子坐在马车上,怀里抱着爹娘的牌位,身旁放着秦淮北准备的祭品。
车窗外,柳红追着马车跑了好远,不停叮嘱:“路上小心!
早点回来!”
小燕子探出头,大声回应:“放心吧!
等我回来给你们带杭州的桂花糕!”
一路上,秦淮北给小燕子讲了许多方之航夫妇的故事。
讲方之航如何在灾年散尽家财救济百姓,讲杜雪吟如何在深夜为穷苦孩子缝制冬衣。
小燕子听得入神,时而欢笑,时而落泪。
她渐渐明白,自己流淌着的,是正首善良的血脉。
抵达杭州那日,百姓们自发聚集在城门口。
当他们得知是方巡抚的女儿归来,纷纷献上鲜花与糕点。
小燕子抱着爹娘的牌位走下马车,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真诚的面孔,终于明白秦淮北为何一定要她记住“爹娘”二字——因为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这份为官者与百姓的羁绊,值得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