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与袁氏兄弟、陈群和辛评的会面后,林宇在洛阳小有名气,不少世家子弟都想结识这位被誉为"神童"的曹家公子。然而,林宇并没有沉浸在虚名之中,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
"太学之事如何了?"一个清晨,林宇向前来请安的王青询问道。
王青恭敬地回答:"回公子,老爷已经着手为您安排了。太学秋季招收新学子,您需要通过考核才能入学。不过以您的才学,定能一举成功。"
林宇点点头。太学作为汉朝最高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是结交人脉、学习知识的绝佳场所。但距离入学尚有两个月,这段时间他不能荒废。
"父亲可曾提及为我安排老师的事?"林宇问道。
"老爷昨日已经商议好了,为您请了三位老师。"王青答道,"一位是太常蔡邕的门生蔡京,精通经学;一位是南阳名士许靖,擅长文辞;还有一位是前将军府的教头赵峰,教授武艺。他们三日后便会到府上正式授课。"
林宇眼前一亮。蔡邕是东汉著名学者,其门生必定学问精湛;许靖日后也是蜀汉名士;至于赵峰,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既然是将军府的教头,武艺定然不凡。
"好,我这就去向父亲道谢。"林宇整理衣冠,向父亲的书房走去。
曹嵩正在与几位属吏讨论公务,见林宇前来,便挥手示意属吏退下。
"孟德,来得正好。为父正想与你谈谈学业之事。"曹嵩放下手中竹简,和蔼地说道。
林宇恭敬行礼:"谢父亲为孩儿安排良师。蔡邕先生的学问举世闻名,能得其门生指点,孩儿感激不尽。"
曹嵩微微一笑:"你知道蔡邕?看来你近来读书不少。"他顿了顿,继续道,"蔡邕确实学问精深,可惜他近来因得罪宦官,被贬出京,否则为父定请他亲自教导你。不过他的得意门生蔡京也是难得的才俊,足以胜任你的老师。"
林宇心中一动。蔡邕因得罪宦官被贬,正是东汉末年党锢之祸的表现。这也提醒他,自己身处的是一个政治复杂、党争激烈的时代,一言一行都可能牵连整个家族。
"父亲大人,孩儿有一事不明。"林宇小心翼翼地问道,"为何朝中党争如此激烈?儒学不是讲究和吗?"
曹嵩听罢,面色微沉:"此事说来话长。简言之,太学生多信奉儒学,尊崇名节,看不惯宦官专权,而宦官为保权位,自然要打压太学生及其背后的名士。这其中牵扯朝廷权力之争,非一朝一夕能解决。"他望着林宇,语重心长地说,"孟德,你年纪虽小,但聪慧过人。为父希望你能学问兼修,但在这特殊时期,务必谨言慎行,不可轻易卷入党争。"
林宇恭敬应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好了,三日后你的课业就开始了。为父已经安排了专门的学舍,就在后院竹林旁。你与几位老师好好相处,勤加学习。"曹嵩语气缓和下来,眼中满是期许。
"是,父亲。"林宇退出书房,心中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日后,林宇在新建的学舍中迎来了三位老师。
蔡京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文士,面容清瘦,目光如炬,一看就是久经学问磨砺的人物。许靖则年轻许多,约莫三十出头,风度翩翩,谈吐不凡。赵峰则是一位身材魁梧的武人,虽已年过五旬,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
"学生曹操,见过三位老师。"林宇恭敬行礼。
蔡京上前一步,微笑道:"久闻曹公子天资聪颖,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我等受曹司空之托,自当尽心竭力,教导公子。"
许靖也拱手道:"曹公子英名在外,许某惭愧,不知能教授公子什么。不如将这段时间当作切磋交流,共同进步。"
赵峰则直接了当:"老夫只懂些粗浅武艺,若公子不嫌弃,定当倾囊相授。"
林宇谦逊地回应:"三位老师过谦了。学生年幼无知,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随后,三位老师商议了一下,决定每日上午蔡京教授经学,中午许靖讲解文辞,下午则由赵峰训练武艺。如此安排既全面又不至于过于劳累。
第一堂课,蔡京并没有立即开始讲授经典,而是先了解林宇的基础。
"公子可曾研读过哪些经典?"蔡京问道。
林宇如实回答:"回老师,学生读过《论语》、《孟子》,也略览《周易》、《尚书》,但理解有限。"
蔡京点点头:"公子已有不错的基础。不过学习经典,不仅要熟读,更要理解其中的义理。我们今日就从《论语》开始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蔡京详细讲解了《论语》的核心思想,特别强调了"仁"与"礼"的关系。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林宇对儒家思想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公子认为,孔子所言的仁与礼,二者关系如何?"课程尾声,蔡京提出了这个问题。
林宇思索片刻,答道:"仁是内在的道德修养,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二者相辅相成,内无仁德,外礼则成为空壳;外无礼制,内仁则难以表达和实践。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仁,正是说明通过自我约束,遵循礼制,才能达到仁德的境界。"
蔡京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欣慰地笑道:"公子理解精深,远超常人。不过,我还想再问一句,在当今之世,若礼与仁相冲突,公子会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带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林宇意识到蔡京是在试探自己对当下党争的态度。他谨慎地回答:"学生以为,礼源于仁,二者本不应冲突。若表面上看似冲突,可能是对礼的理解出了偏差。当下之世,名为维护礼制,实则各怀私心者不在少数。若遇此情况,学生会权衡利弊,既不盲从所谓礼,也不固执己见,而是寻求最符合仁德本质的解决之道。"
蔡京听完,抚须微笑:"好一个权衡利弊,公子此言极是。治学如此,处世亦然。明日我们继续讨论《孟子》,公子可先复习一下。"
中午时分,许靖开始了他的文辞课。与蔡京的严谨不同,许靖的教学风格更为活泼。
"曹公子,我听闻你前些日子在袁氏兄弟面前即兴作诗,颇受赞誉。"许靖笑着说,"不如今日我们就从诗词开始如何?"
林宇谦虚地回应:"那不过是胡乱吟诵,献丑了。"
许靖摇摇头:"不必过谦。文辞之道,贵在真情实感。我们今日不谈格律,只论情感。公子可否告诉我,你认为何为好诗?"
这个问题颇有深度。林宇思考后答道:"学生以为,好诗当有三境:一是形象鲜明,如见其物,如闻其声;二是情感真挚,直击人心;三是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若能兼具这三点,即使不合格律,也是好诗。"
许靖眼前一亮:"公子此言大有道理!许多人作诗只求格律工整,辞藻华丽,却忘了诗的本质是抒发情感,传达思想。公子能有此见解,实属难得。"
随后,许靖展示了一些不同风格的诗作,从《诗经》的素朴到汉代乐府的慷慨激昂,再到当代文人的婉约含蓄,让林宇领略了不同时期诗歌的魅力。
"文辞不仅是修饰,更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课程结束时,许靖总结道,"未来无论是入仕为官,还是结交朋友,甚至是军中鼓舞士气,好的文辞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子才思敏捷,只需多加练习,定能成为一代文豪。"
下午的武艺课则完全不同。赵峰带着林宇来到后院的练武场,先是让他展示一下基本功。
林宇虽然有现代格斗的知识,但身体毕竟是十二岁的孩童,力量和协调性都有限。他尽力展示了一些基本动作,但明显不够熟练。
赵峰看完,点点头:"公子有些基础,但不够扎实。今日我们就从最基本的站桩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赵峰教导林宇正确的马步姿势,纠正他的呼吸方法,并解释了力量如何在体内流转的原理。这些内容与林宇所知的现代武术理论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
"武艺之道,不仅在于技巧,更在于心法。"赵峰严肃地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公子年纪尚小,骨骼未定,正是打基础的好时机。切莫心急,欲速则不达。"
林宇恭敬应道:"学生明白。师傅有何建议,学生定当虚心接受。"
赵峰满意地点点头:"好,那我给公子制定一个训练计划。每日晨起,先练一个时辰的马步和基本拳法;午后课业之余,练习短兵器法;晚间睡前,冥想调息半个时辰。如此坚持三个月,必有成效。"
"学生遵命。"林宇拱手应下。虽然这个训练计划相当辛苦,但他明白,在这个乱世中,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武艺,很难立足。
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林宇感到身心俱疲,但也充满了动力。他深知,要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各方面都超过常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宇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早晨天还未亮,他就起床练习马步和拳法;白天认真听讲,与三位老师探讨学问;晚上则复习巩固,有时还会私下研究兵法和历史。
蔡京见他勤奋好学,也越发用心教导。一日,在讲解《孟子·梁惠王》时,蔡京问道:"公子认为,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言可否行于当世?"
这又是一个带有政治试探性的问题。林宇思索后答道:"此言大义甚明,历来为儒者所推崇。然当世君权独尊,此言若明言于朝,恐有大祸。不过,为政者若能牢记此言,暗中以民为本,亦能成就千秋伟业。"
蔡京点头赞许:"公子不愧为曹司空之子,不仅明理,更知权变。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丈夫气概。"
许靖的课堂则更为活跃。一次,他让林宇即兴创作一首描写洛阳的诗歌。
林宇思索片刻,吟道:
"雒阳何壮哉,宫阙接云霄。
金马碧鸡门,车水马龙嚣。
权贵豪门宅,贫民茅舍遥。
盛世表面美,暗流涌波涛。"
许靖听完,面色微变:"公子此诗技艺精湛,但末两句..."
林宇立即领会:"是学生考虑不周,请老师指正。"
许靖压低声音道:"诗可言志,但志不可太露。尤其是像公子这样身份尊贵之人,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引起揣测。末两句直指朝政,若传出去,恐招祸端。"
林宇恭敬地点头:"多谢老师提醒,学生记住了。"
许靖微微一笑:"不过,诗作本身确实精彩。意境开阔,笔力雄健,令人耳目一新。"
武艺的进步则要艰难许多。赵峰的训练极为严格,常常让林宇练到筋疲力尽。但林宇明白这些训练的重要性,从不喊苦喊累。
一个月后,林宇的马步已经能稳稳地站一个时辰,拳法也有了明显进步。赵峰开始教他一套名为"太平拳"的拳法,据说是太学武师改良自少林拳法的一套实用拳术。
"此拳看似简单,实则玄妙。"赵峰一边演示一边解释,"进可攻,退可守,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最适合公子这样身形尚未完全长开的年轻人。"
林宇认真学习,不断揣摩其中奥妙。他发现这套拳法与现代的咏春拳有些相似,都强调以柔克刚,以技巧弥补力量不足。
练习之余,林宇也会向赵峰请教一些实战问题。
"师傅,若遇到身材魁梧的对手,该如何应对?"林宇问道。
赵峰微微一笑:"好问题。面对体型优势的对手,切忌硬碰硬。应当避其锋芒,攻其软肋。人有四肢百骸,其中要害不过数处。喉、眼、裆、膝,皆为弱点。若能精准打击这些部位,即使力量不足,也能制胜。"
"那若是手无寸铁,遇到持刀的敌人呢?"林宇又问。
赵峰摇摇头:"此乃险境。若无退路,唯有抢先出手,出其不意,方有一线生机。不过,最明智的做法是避免这种处境。公子身份尊贵,日后定有护卫随行,不必冒此风险。"
林宇不以为然:"世事难料,万一陷入困境,无人护卫,岂不束手待毙?"
赵峰见他如此认真,也收起了轻视之心:"公子所言极是。既然如此,老夫教你几招夺刀之法,但需谨记,此乃不得已时的手段,非首选之策。"
就这样,林宇的学习生活充实而忙碌。除了三位老师的教导,他也会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其他书籍,尤其是历史和兵法类的典籍。《史记》、《汉书》、《孙子兵法》、《六韬》、《司马法》等都是他的必读书目。
有一次,蔡京发现林宇在认真研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颇为惊讶:"公子为何对韩信如此感兴趣?"
林宇如实答道:"韩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其用兵之道令人敬佩。学生想从中学习一二,为日后可能面临的战事做准备。"
蔡京闻言,若有所思:"公子年纪虽小,却有远见。当今之世,确实暗流涌动,未来多有不测。提前学习兵法,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两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林宇在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各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经学更加精深,文辞更为流畅,武艺也初具规模。蔡京、许靖和赵峰对这个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弟子赞不绝口,经常在曹嵩面前夸赞林宇的进步。
一日,曹嵩在晚饭后将林宇叫到书房。
"孟德,这两个月你的表现令为父非常满意。"曹嵩欣慰地说,"三位老师都说你天资过人,学得又快,尤其是对经学的理解和文章的写作,已经超过了许多成年人。"
林宇谦虚地回应:"都是老师教导有方,父亲过奖了。"
曹嵩摇摇头:"不必过谦。你的进步,为父看在眼里。太学的考核就在下月初,为父已经为你报名。按照你现在的水平,通过考核应该不成问题。"
"多谢父亲。"林宇恭敬地说,"孩儿定不负父亲期望。"
曹嵩点点头,又道:"不过,有一事为父要提醒你。太学虽好,但目前朝堂上党争激烈,太学生多与朝中名士关系密切,容易被卷入党争。你去了太学后,要谨言慎行,不可轻易站队。"
林宇心中一凛,郑重应道:"孩儿明白,定当谨记父亲教诲。"
"好。"曹嵩满意地说,"对了,你舅舅夏侯庄托人带信来,说他已向将军府举荐你入军学学习。若太学、军学两边都能顺利入选,你既可学文,又可习武,将来的发展道路会更加宽广。"
林宇闻言大喜。军学是汉代培养军事人才的机构,能够入学学习,对未来的军事指挥大有裨益。
"多谢父亲!多谢舅舅!"林宇激动地说。
曹嵩微笑着摆摆手:"不必谢我,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天资聪颖,又肯用功,为父相信你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从书房出来后,林宇心情激动。太学和军学,一文一武,正好弥补他各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军学,能够系统学习当时的军事知识和实战技能,对未来统兵作战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更加刻苦学习,为太学的考核做最后准备。同时,他也没有放松武艺的训练,每天坚持练习太平拳和短兵器使用。
考核前一周,蔡京特地加强了对林宇的指导,着重讲解了一些可能出现在考题中的经典章节和历史事件。
"公子学问扎实,考核应无大碍。"蔡京鼓励道,"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太学考官多为名士,重视品德与思想。在回答问题时,既要表现出对经典的理解,也要展现自己的独立思考,但切忌标新立异,以免被视为狂妄。"
许靖则帮林宇梳理了文章写作的要点:"公子文笔流畅,立意高远,这点很好。但有时候用词过于犀利,容易得罪人。考核时要注意含蓄一些,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
赵峰虽然不参与文化课的辅导,但也给了林宇一些建议:"考试时难免紧张,公子可用我教你的调息法稳定心神。另外,保持体力也很重要,考前不要过度疲劳。"
林宇谨记三位老师的教诲,同时也暗自复习现代应试技巧,做好了充分准备。
考核当日,曹嵩亲自送林宇前往太学。太学位于洛阳城东,占地广阔,建筑雄伟。考场设在太学的礼堂,数百名前来应考的少年齐聚一堂,场面甚是壮观。
"孟德,为父就送到这里了。记住老师们的教导,沉着应对,不要紧张。"曹嵩拍拍林宇的肩膀,鼓励道。
"是,父亲。"林宇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考场。
考核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经义问答,由考官提问经典相关问题;第二环节是文章写作,要求考生根据给定主题作文;第三环节是才艺展示,考生可自选一项才艺表演。
第一环节,林宇被分到了一位白须飘飘的老考官面前。
"请问公子姓名?"老考官和蔼地问道。
"学生曹操,字孟德。"林宇恭敬答道。
老考官眼前一亮:"曹司空之子?"
"正是。"林宇微微低头,不卑不亢。
老考官点点头:"好,我们开始吧。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这个问题林宇之前已经回答过,但他没有照搬之前的答案,而是结合近期的思考,重新表达:"君子彼此尊重不同见解,求同存异,因而能和谐相处;小人则表面同调,实则各怀心思,貌合神离。这启示我们,真正的团结不是强求一致,而是在差异中寻求共识,这对治国理政尤为重要。"
老考官满意地点点头:"回答得很好。那么,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者有何异同?"
林宇思索片刻,答道:"二者都论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角度不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消极的,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是积极的,引导我们主动去做什么。前者是不伤害,后者是主动关爱。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家仁爱思想的完整体系。"
老考官露出惊讶之色:"公子年纪轻轻,却能如此深入理解,实属难得。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当今之世,如何实践这些儒家理念?"
这个问题直指现实,林宇谨慎作答:"当今之世,表面繁华,实则暗流涌动。实践儒家理念,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修身、齐家,然后再推己及人,尽己所能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为政者若能以民为本,减轻徭役,关心民生,则国可安;士人若能正己守道,不趋炎附势,则风气可正。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尽一份责任,汇聚起来,便是改变世道的力量。"
老考官深深地看了林宇一眼,点头道:"好,你的回答令我满意。第一环节结束,请移步下一考场。"
第二环节的主题是"乱世中士人的责任",这个题目似乎是专门为林宇准备的。他提笔挥毫,行云流水般写下了自己的看法:士人应当明辨是非,不随波逐流;砥砺品德,不贪图富贵;学以致用,为民请命;兼济天下,匡扶正道。文章旁征博引,论证有力,最后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结,字字珠玑,令阅卷老师连连点头。
第三环节,林宇展示了自己的太平拳。虽然只练习了两个月,但他动作规范,呼吸均匀,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稳定性和力量感,赢得了考官的赞赏。
考核结束后,林宇走出太学,见曹嵩正焦急地等待着。
"孟德,考得如何?"曹嵩急切地问道。
林宇微微一笑:"回父亲,考得还算顺利。第一环节回答了关于儒家思想的问题,第二环节写了一篇关于士人责任的文章,第三环节展示了太平拳。考官们似乎还算满意。"
曹嵩闻言松了口气:"那就好。不过结果还要等十天后才能公布,我们先回府吧。"
回府的路上,曹嵩询问了林宇的具体答题情况。听完林宇的复述,曹嵩既欣慰又担忧:"你的回答确实出色,但某些言论过于犀利,尤其是对当今时局的评价,恐怕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
林宇心中了然,自己确实有些言辞激烈。不过,这个时代的士人风骨尚存,敢于直言利弊的人反而更受尊重。况且自己是司空之子,身份特殊,言论尺度可以稍大一些。
"父亲不必担忧。"林宇安慰道,"孩儿只是实话实说,并无冒犯之意。而且这次考核的考官多为学界名士,想必能理解孩儿的心意。"
曹嵩点点头,但仍有些忧虑:"希望如此吧。不过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尽力了,为父为你感到骄傲。"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继续跟随三位老师学习,同时也留意着朝廷动向。通过父亲和舅舅的只言片语,他了解到朝中党争越发激烈,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明争暗斗,天子虽有心改革,却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民间的太平道也越发活跃,据说信徒已达数十万,教主张角更是自称"天公将军",声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预示着黄巾起义即将爆发。
十天后,太学公布了考核结果。令曹嵩和林宇欣喜的是,林宇不仅成功入选,还被评为最优秀的三名新生之一,受到了特别表彰。
"孟德,好样的!"曹嵩喜形于色,"不愧是我曹家的儿子!这次你不仅为自己争了光,也为我们曹家增了脸面!"
林宇谦虚地说:"这都是父亲和老师们的功劳,孩儿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第二天,夏侯庄派人送来一封信,告知林宇军学的考核也通过了,将在一个月后开始上课。
"太好了!"林宇振奋不已,"这样我就能文武双修,为未来做更充分的准备!"
曹嵩欣慰地看着儿子:"孟德,你的成长令为父惊讶。短短几个月,你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少年。太学和军学的学习将为你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希望你能珍惜这个机会。"
林宇郑重地点头:"父亲放心,孩儿绝不会辜负这个机会。"
当晚,林宇独自一人在房中思考。太学和军学的入选,为他打开了两扇重要的大门。在太学,他可以接触到当代最优秀的学者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军学,他可以系统学习军事理论和实战技能,为未来的战事做准备。
"接下来,我需要在太学和军学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在历史上曾是曹操谋士的人才。"林宇自语道,"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些人如今或尚年幼,或仍在求学,若能提前结识,将来定能成为强大助力。"
林宇拿出一张纸,开始列出历史上曹魏的谋士和将领名单,标注他们的出身和专长,为下一步的人才搜寻做准备。
"知人善任,是我的优势之一。"林宇喃喃自语,"有了这些历史上的名将名士相助,改变历史的进程并非不可能。"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庭院。林宇站在窗前,眺望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未来。
"乱世将至,而我已准备就绪。"他坚定地说,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转眼间,林宇已经在曹操的身体中度过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从最初的迷茫适应,到现在的胸有成竹,他已经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开始真正融入这个时代,并为改变历史做好了准备。
太学的学习即将开始,军学的培训也在期待中,未来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遍布机遇。林宇相信,凭借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现代思维,加上在这段时间里积累的经学、文辞和武艺,他定能在这个大时代中谱写出不一样的篇章。
"曹操,不,林宇!你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他在心中对自己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
《贫困助学金风波》许晴学金已完结小说_贫困助学金风波(许晴学金)经典小说
我的姐姐是仙人赤璃剑莲华派完本热门小说_小说完结版我的姐姐是仙人(赤璃剑莲华派)
嫡姐被掳一夜沈慕嫣宛儿最热门小说_免费小说全集嫡姐被掳一夜(沈慕嫣宛儿)
青梅脏了后我不要了(傅梦颖夏宇霄)免费阅读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青梅脏了后我不要了傅梦颖夏宇霄
余生不再等待姜震庭覃澈免费阅读全文_热门小说大全余生不再等待姜震庭覃澈
星河落温其洲阮向竹完整版小说_小说完结推荐星河落(温其洲阮向竹)
极致的爱成为痛(林语柔周廷霄)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极致的爱成为痛(林语柔周廷霄)
无声的爱别楼宴西宋清栀最新完本小说_免费小说大全无声的爱别(楼宴西宋清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