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栖霞山房残卷现世

古缮纪 不言不闻 2025-05-22 09:31:0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934年秋·南京栖霞寺山雨裹着碎叶砸在测绘仪镜头上时,顾明渊正俯身丈量藏经阁西北角的柱础石。

青砖地上漫开的雨水浸透了他法兰绒大衣下摆,他却盯着卷尺上3.87米的数字皱眉——这比《营造法式》规定的“柱高不越间广”足足多出两寸半。

“顾专员!”

小沙弥慧觉举着煤油灯冲进雨幕,袈裟下露出半截崭新牛皮靴,“住持请您去后山断崖,工兵营炸出个地宫!”

顾明渊收起德国蔡司测绘仪的动作顿住。

三天前国民政府派工兵整修藏经阁地基时,他就注意到慧觉总在测绘现场徘徊,那靴子分明是日本陆军将校专用的“昭和三式”制式军靴。

地宫入口像道狰狞的伤口横在山壁上。

顾明渊指尖抚过断口处的青膏泥,忽然抽出钢笔撬下一块:“北宋《木经》载‘凡筑墙基,必先拌灰土’,这夯土层掺了糯米浆和羊蹄草,是南唐造陵的法子。”

他话音刚落,塌陷处传来闷响,半堵壁画墙轰然倾覆。

飞尘中浮出半幅残缺的贴金飞天,金箔脱落处露出靛青底漆,却有一角异样的朱砂纹——那是用现代油性颜料仿制的“宝相花”。

“拿鱼鳔胶和竹起子。”

顾明渊扯下领带缠住右手,突然按住准备上前帮忙的慧觉,“小师父指甲缝里的青铜锈,是在永寿塔地宫沾的吧?

上月塔顶铜刹被盗,警察厅的通报还贴在寺门口。”

地宫深处忽传来住持的惊呼,顾明渊疾步冲进甬道。

手电光扫过满地残砖时,他瞳孔猛地收缩——砖缝里卡着半页焦黄宣纸,纸上“举折之法”西个楷书旁,赫然画着日本关东军测绘队专用的等高线符号。

鱼鳔胶蒸腾的腥气混着地宫霉味刺入鼻腔。

顾明渊用竹起子尖头轻挑壁画起翘边缘,忽然对着手电光眯起眼——那些看似随意的金箔裂痕,竟在青砖地面上投出放射状阴影,如同某种军用地图的比例尺标记。

"顾先生,揭取壁画前该先固色吧?

"清冷女声从身后石阶传来时,顾明渊的镊子险些戳穿飞天的罗裙。

转身只见一袭月白杭罗旗袍逆光而立,女子发间别着的银质修针刀随步履轻晃,那是苏州顾绣独有的"劈线针"。

"沈疏影?

"顾明渊瞥见她拎着的柳条箱上"中央博物院"火漆印,"你们吴门绣匠也管起壁画修复了?

""总比某些人强。

"沈疏影径自跪坐在壁画前,从缠枝莲纹荷包里抖出几枚蚕茧,"南唐朱砂多掺雌黄增色,遇空气会氧化发黑。

"她指尖抚过飞天面部剥落处,"但这块颜色鲜亮如新,分明掺了普鲁士蓝——德国拜耳公司1930年才量产。

"地宫忽然震颤,慧觉手中煤油灯剧烈摇晃。

沈疏影倏地按住壁画上某处飞天手持的莲花,转头对住持冷笑:"法师,这唐代地宫怎会有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湿夯三合土?

"她指尖粘着的灰浆在灯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

顾明渊突然夺过煤油灯冲向角落。

灯光扫过一堆陶俑碎片时,他抓起半片俑身残肢:"汉代红陶胎,却覆着丙烯酸树脂做旧?

沈小姐,劳驾用你的分丝绝活看看这个——"沈疏影抽出发间银针,顺着陶衣裂缝一划。

十二缕细若蛛丝的朱砂线从针尖绽开,她突然蹙眉:"三层纬线?

这是日本正仓院保存唐代织物的重纬固色法!

"地宫深处突然传来铁器刮擦声。

顾明渊反手将沈疏影拽到身后,却见慧觉的僧鞋碾过满地陶片,靴底隐约露出带菊纹的钢钉头——那是日本陆军将校靴特有的防滑钉。

慧觉的僧袍在煤油灯下拉出扭曲长影时,顾明渊的钢笔尖己抵住他咽喉:"昭和五年制的靴钉?

小师父脚踩大日本帝国的军靴,念的什么佛经?

"铁器刮擦声骤响,地宫东南角轰然塌陷。

沈疏影的银针倏地刺入壁画裂缝,扯出半幅帛画——竟是日军测绘队绘制的金陵军事地形图,比例尺精确到等高线间距五米,墨迹间混着未干透的醋酸味。

"小心!

"沈疏影突然甩出绣线缠住顾明渊手腕。

一支弩箭擦着他耳际钉入石壁,箭簇青铜銎部残留的范线,与永寿塔失窃的铜刹铸造痕迹如出一辙。

慧觉暴起的身形陡然僵住。

顾明渊的测绘仪三脚架不知何时卡住他膝窝,德国精钢关节锁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你们要找的是这个吧?

"他从《营造法式》残页背面揭下层宣纸——赫然是东京帝室博物馆的文物编号清单,首行"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旁打着血红勾印。

地宫深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沈疏影扑向那堆陶俑碎片,银针挑开陶衣露出内层鎏金铜片:"这是唐代金平脱工艺!

但焊锡熔点..."她话音未落,整面壁画墙开始倾斜,金箔遇热卷曲成诡异的等高线符号。

"硫磺!

"顾明渊撕下衬衫浸入雨水,捂住口鼻,"他们在青膏泥里掺了硫铁矿粉,遇空气自燃——"测绘仪镜片突然折射出红光,照亮甬道顶部一道新鲜凿痕:那是用日本山城特有的"乱积砌"法伪装的逃生通道。

慧觉喉间发出野兽般的低吼,僧鞋钢钉在地上擦出火星。

沈疏影的绣线凌空织成网,缠住他欲掷出的胁差短刀。

刀柄镶嵌的菊花纹章滚落,露出内里微型胶卷——1931年奉天博物馆被盗文物名录在硝烟中若隐若现。

"走!

"顾明渊拽着沈疏影冲进甬道,身后壁画在烈焰中剥落,露出底层明代城砖的"应天府提调官"铭文。

他们跌出地宫时,栖霞山的枫叶正红得滴血,而藏经阁废墟中,半卷真正的《营造法式》补遗本静静躺在唐代鎏金铜函里,函盖上的北魏忍冬纹间,还沾着慧觉指甲缝里的青铜锈。